看完耗資1億3000萬美元,號稱「澳大利亞史上最貴電影」及「澳大利亞票房史上第二高」的《澳洲亂世情》,心中的感觸是,片長好長阿,足足兩個半小時,這是史詩的長度,但此片卻不夠有史詩的深度。
其實男女主角妮可•基德曼與休•傑克曼的演技都沒問題,只是劇情結構零散,連貫度不太流暢,像是好幾個大事被刻意拼湊在一起的感覺。
人說「高潮一波接一波」是在稱讚,但是用在此片卻是種諷刺,因為每個點都去強調和凸顯,反而失去焦點。
好像情緒到積聚了一個高潮感覺該收尾了,卻又繼續醞釀下一段劇情,這感覺在「趕牛群過澳洲大陸」那裡感受尤其強烈(那段是非常精彩的一段)。
前面的鋪陳太過冗長,以至於後面戰爭片段有點匆忙、比較趕,如果分成兩集會不會比較好?
最後莎拉(妮可•基德曼飾)、放牧人“牛仔”(休•傑克曼)、那拉(布蘭登·沃特斯飾)三人全部生還實在有點扯,但這也符合觀眾期待。
在片中,歷史、愛情、種族、風景、性別等主題都融合在一起,好的說法就是主題豐富多樣、令人回味無窮。
批評的人則會說焦點模糊,主題虛弱,不過看電影是自己的事,不用管別人說什麼,自己看完的感覺最重要。
從英倫女士到堅毅母親妮可•基德曼飾的莎拉,原本是一位遠從英格蘭來到南方澳洲調查丈夫外遇事實的上流社會女士。
她撐著洋傘、身著名牌衣裝、頭戴高貴圓帽,步履優雅地來到澳洲大陸,當她看到酒吧外的男人混鬥,裝著自己貼身衣物的皮箱被拋向天空,內衣褲如天女散花般落下,她還不知道橫在前頭等著她的,是一片未知驚險卻又情感糾結的命運。
她就像一隻嬌生慣養的小綿羊被初次放野般地驚呼亂叫,但從她遇到那拉之後,隨著朝夕的相處,兩人感情日深。
雖然那拉總是尊稱莎拉女主人,但誰都看得出來,莎拉的母性早已被這個聰明狂野的小混血兒給催發了出來,她不願讓那拉離開她去冒險成長,也是因為放不下這個有著靈動大眼睛的孩子。
另一方面,莎拉,與放牧人的感情也日益堅定,雖然雙方都不說,但心裡早有數。
澳洲大陸的一切對莎拉來說,完全在預期之外,無子嗣的她對個混血土著產生的呵護的母愛,又懷了個孩子,丈夫客死異鄉,她卻愛上了放牧的粗魯大漢。
也因為這樣的轉變,才帶給她這般淬鍊,淬鍊過後的莎拉,是位氣勢不輸鬚眉,卻又擁有母性柔情的女人。
我想如果她在英格蘭一輩子,當然生活優渥無虞沒錯,但她永遠不能體驗到什麼才叫深刻的愛。
休•傑克曼,真男人此片中的大部分都放在妮可•基德曼與那個小孩身上,莎拉是改變最大的角色,休•傑克曼所飾的趕牛放牧人,性格前後差異不大,粗獷勇猛的身型與地道的口音腔調,反正就是一個字:Man!
但其實個性說改變也是有改變,極度崇尚個人自由的他,不替人工作不受僱於人,自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但為了一匹渴望已久的名種馬「天蠍座」,他踏進了這場爭端裡。
他那彪悍的氣魄與信賴可靠的感覺,幫助成功保留住了「遠方之丘」的一千五百頭牛,引導往達爾文港的運輸船上,但他也失去了獨身的堅持與掌握。
他愛上了莎拉,兩人更有了愛的結晶,他的自由不再是從前的自由了,瀟灑依舊,但卻更肩負了一份成熟的責任。
看來從不落淚的他,卻在得知莎拉的死訊後,於戰後的酒吧,流下了兩行滾燙的男兒淚。
說好從不捲進事端的他,卻為了拯救那拉的那一線渺茫機會,毅然決然地深入日軍佔領的任務島。
這個漂泊的放牧人,曾幾何時心裡也有了那麼一個地方,容納著兩個最在乎的人。
令人眼睛一亮的混血兒那拉我覺得整片最引人目光的角色,就是那個土著與白人生的混血兒,人訕稱「奶油之子」的那拉了。
她年紀雖小,但劇中自然地演出,比起其他兩位大卡司的主角絲毫不遜色,甚至還要更亮眼。
眼睛超大、睫毛濃密又有著天然黑眼線的那拉,加上那勇敢堅定的神情和天真爛漫的笑容,怎麼看都那麼討人喜歡。
他有著一種原住民的狂野靈動特質,但那是不是魔法,就見仁見智了。
他外公比較扯,不僅神出鬼沒,出現時不是起舞放歌喚萬物靈魂,就是雕像般地單腳站立,看起來就一整個很神的樣子。
《澳洲亂世情》給我的感受較深的是角色,當然還有廣闊壯麗的大陸景觀,柔幻的紫紅夕霞與銀白月色,反而不是劇情和故事線。
總之,這部電影讓我很兩難,想推薦又不想推薦,要說好看嘛卻又一堆不滿意的地方。
唉呦喂,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