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16年,郭敬明推出了特效大片《爵跡》。

號稱是“中國第一部全真人CG電影”。

上映後,引來極大爭議。

看幾張圖就能懂。

這是吳亦凡?

這是楊冪?

而在王源的劇照下,更有人心疼起來。

這是王源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這是恐怖片吧?

特效玩偏了。

口碑崩壞,那是自然的事。

《爵跡2》預告片上線時,郭敬明就無比忐忑,多方出面“公關”。

今天,派爺想說。

郭敬明可以鬆口氣了。

因為,有一部電影,投資更大,虧得更慘,口碑也更差——

《貓》(2019)

聽片名,很熟悉吧。

沒錯,這部電影正是改編自那部世界聞名的音樂劇。

可口碑呢。

爛番茄開分,新鮮度5%。

對一部好萊塢鉅製,世所罕見。

現在,觀眾心態似乎平復了一些——

爛番茄新鮮度爬升至20%,IMDb評分2.8。

依舊慘不忍睹。

評價怎麼糊成這樣?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

我們先看點尺度小的。

影片裡的角色大都是這樣,有人類的體型,同時又有貓的毛髮、尾巴和耳朵。

他們,哦不,它們?

ok,ok,anyway。

原諒派爺有些分裂。

但這真的怪不了我。

派爺看這部電影,一直處在迷惑狀態。

眼都快看瞎了,也沒整明白影片裡角色的造型邏輯和行為邏輯。

就說走路。

有時候,它們跟貓一樣,匍匐前進。

有時候,又可以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奔跑。

看著看著,派爺還發現。

它們的著裝也不統一。

這些貓,有的不穿衣服。

有些體面的,就會穿著衣服。

穿衣服的,還有這種。

上半身穿個夾克,下半身裸露著。

派爺想問,不為遮羞,搞這種奇怪裝束有啥意義呢?

有的貓更厲害了,毛色自成燕尾服。

紋理對了,就連領結都省了。

看體態,看錶情,這是隻上流貓。

是不是說,影片裡喵界的階層,是按照毛色紋理劃分的?

咱也看不懂,咱也不敢問。

上面這些還算好的。

一個場面,讓派爺看得不寒而慄。

有隻肥肥的大橘,跳舞跳到開心處,竟把自己的皮毛撕。裂。了。

一層皮毛脫落,裡面還有一層,中間還裹著一層豔服。

快說。

你的品種,是不是“俄羅斯套貓”?

好了,到了這裡,派爺覺得是時候貼心提醒了。

前方——

高!

能!

預!

警!

接下來,跟著那件皮毛,尺度也撕開了!

上面那隻大橘,很不安分。

它又撕開了簾幕,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裡面是啥?

——小。老。鼠。

這些老鼠們還組建了一支樂隊,在那一邊跳舞一邊滴裡答滴裡答。

派爺不忍心。

就先放一張靜態圖給大家觀賞吧。

還沒完。

這些貓還在桌臺上發現了一支頗有紀律的軍隊。

嗯,蟑螂大軍。

這些蟑螂們訓練有素,昂首挺胸。

隨隨便便就能走出個虎虎生風。

並且,攝影師也沒閒著。

為了帶活氣氛,還來了一個上下180度的翻轉鏡頭,盡顯蟑螂本色。

覺得噁心了?

扛得住的,接著往下看。

大橘很猛,興之所至了,或者看蟑螂軍不順眼了,就一口一個地把它們給吃掉。

別那麼嘚瑟

看到這裡,派爺不止噁心,還更加迷惑了——

那些蟑螂怎麼想的?

知道有貓在,還那麼大張旗鼓、成群結隊地出來……當貓糧?!

如果你夠膽看這部電影,派爺勸你死了看懂的心。

角色行為,根本沒解釋。

那,它們大部分時間在幹啥呢——

在垃圾桶裡撿東西吃。

尬舞。

或者,在垃圾桶裡一邊尬舞,一邊撿東西吃。

《貓》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了,審美不堪,場面辣眼。

製作團隊不行?

絕不是。

影片導演,湯姆·霍伯,最知名作品是《國王的演講》,奧斯卡最佳影片。

此外,他還有《悲慘世界》和《丹麥女孩》這樣的佳作。

影片編劇,李·哈爾,代表作《跳出我天地》。

特效團隊,在同一年推出過《1917》這種量級的作品。

卡司,也很強大。

女主角詹妮弗·哈德森,拿過奧斯卡最佳女配。

就連配角,也是朱迪·丹奇與伊恩·麥克萊恩這樣的老戲骨。

即便如此。

毀在哪呢?

在派爺看來,每種藝術形式都有自身的規則。

比如音樂劇。

懂得欣賞的觀眾,會在現場動用自己的想象力,參與進去。

雖然演員們穿著貓的服裝在舞臺上表演。

但臺下觀眾知道那是假的,會信以為真,入情入境。

感受到的,是美的震動。

而《貓》最大的問題是,它妄圖打破電影和音樂劇的壁壘。

並且,用的方式極其簡單粗暴,讓真人直接扮演貓,再用視效填充毛髮。

後果,自然慘重。

比如我們仙風道骨的甘道夫,在《貓》裡就變成了這樣。

再進一步。

演員非要刻意地模仿貓,會非常災難。

貓萌,是因為它圓嘟嘟的體型和獨特的比例。

再看《貓》。

還是以大橘舉例。

手、腳、臉都是人類的,非要模仿的結果,請往下看。

它躺著的時候,是這樣。

想呈現慵懶,張著的,分明是血盆大口。

再看它搔首弄姿。

這種怪物,誰敢吸?

不止如此。

故意賣萌,往往會演成限制級。

比如大橘當著其他瞄的面,來回摩挲自己的下跨。

換了姿勢,更絕。

臉上的笑容,是得意而猥瑣的。

可愛,一點沒有。

讓人看了直打哆嗦。

實際上,《貓》上映後被人詬病,其原因與《爵跡》頗為類似。

特效使用不當,導致想法與結果南轅北轍——

一個是,角色看著既不像真人,也不像動畫。

一個是,人不像人,貓不像貓。

總之,都是不倫不類的。

這也再次說明了。

如果方法是錯的,越認真努力,結果反而越糟糕。

《貓》幕後特輯 演員們個個拼命練習

現在想來。

與《貓》對比,似乎一些中國產爛片都能暫時抬起頭了。

不過,在吐槽的同時,派爺還有些憂慮。

這憂慮,來自下面這個場景。

在第92屆奧斯卡的頒獎禮上,最佳視覺效果的頒獎者正是《貓》的兩位演員。

大橘貓一上來就做了伸胯的動作。

頒獎之前,兩人還學著貓的樣子,打鬧了起來。

你可以說。

無論在哪裡,拍了爛片,都難免被嘲笑。

而作為主創的演員們能做的,只有用尷尬緩解尷尬。

你也可以說。

好萊塢的電影人具有很難得的自嘲能力。

敢於自嘲了,就說明已經反省了。

雖說,《貓》在視覺方面比很多中國產片更辣眼。

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貓》是一次失敗的實驗。

而那些中國產爛片,是在正確的道路上,還走得磕磕絆絆。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劉亦菲首映禮?羅志祥疑似分手?鄭愷苗苗去醫院?黃景瑜員工怒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