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大片層出不窮,一旦上映,就要以票房多少來衡量電影的成敗了。雖然以票房衡量成敗的做法並不科學也不藝術,只是當成賺錢的工具來衡量,但投資方願意這樣衡量,人們也就習慣這樣衡量了。那麼,電影票房那麼高,究竟賺了誰的錢?

一部電影從製作到發行經過很多環節,現有專案,就好像蓋大樓,先有專案,然後再投資,再去拿地,招工,蓋樓。在蓋樓以前,樓房已經賣出去了,這叫做樓房預售制度。電影也是一樣,還沒拍呢,投資已經進來了。有的還沒拍成呢,已經賣出去了。很多投資方都是電影公司或者娛樂公司,甚至會有一些煤老闆,一些企業家等等,只要是跟投的,製片方就會來者不拒,吸收投資越多越好。雖然投資方奔著賺錢去的,製片方也需要把電影打造成賺錢的工具,但拍成什麼樣,到底賺不賺錢還需要市場來驗證。

找導演很關鍵,找演員也很關鍵。導演要是知名的大導演就會拿到很高的報酬,片子拍得也會上檔次。只不過,一些大導演並不是總拍賺錢的電影,也拍一些不賺錢的藝術片。要是投資方投錯了,就只能自認倒黴。投資方和製片方簽訂合同之後,就不能隨便往裡面塞人了。以前煤老闆主宰電影投資市場的時候,隨便往裡塞人是常有的事。演員要是知名的演員,也會讓票房有一定的保障。只不過,也得看是誰,演技到底怎麼樣,不然即便用了知名演員,也還是會折戟沉沙的。投資方認為,電影好不好,關鍵要看票房高不高,至於藝術性不藝術性的,倒在其次。他們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看什麼藝術性。

電影拍出來之後,就要賣出去。賣給發行方,發行方再賣給各大院線,讓各大院線排上上映的檔期。而各大院線排片的時候會有一個基於自身利益的選擇,如果各大院線收了哪部電影發行方的錢,就會把哪部電影排到前面,而且還要排得場次多一點,甚至不惜“掛羊頭賣狗肉”去“偷票房”,為的是賺返點的錢。而發行方沒有給院線打點,院線就會把那部片子放到最後,或者降低排片率,甚至“偷”了這部片子的票房。雖然發行方和院線有合同,但院線的暗箱操作讓發行方很無奈,有時候還不得不屈服。

觀眾看電影要買電影票,而電影票的錢有一部分是製片方的,有一部分是發行方的,有一部分是院線的。也就是說,三方面瓜分票房。當然,有時候製片方和發行方之間,發行方和院線之間有對賭協議,賺了的一方能立刻翻身,身價百倍,要是賠了就得賣房子賣地,砸鍋賣鐵也得還債。知名的周姓喜劇導演似乎已經在對賭協議中輸掉了,要賣掉香港的豪宅來還債。《戰狼2》卻在對賭協議中勝出,導演吳京賺得盆滿缽滿。

那麼,電影只是賺了看電影的人的錢了嗎?當然不是,而是投資方賺了發行方的錢,發行方賺了院線的錢,如果電影不賺錢,反而賠錢了,那麼投資方賠錢,發行方賠錢,院線卻不賠什麼錢。一部電影票房究竟怎樣受制於院線的程度大一些,投資方、製片方、發行方卻關係不大了。也就是說,在資本參與之下,電影已經不是電影那麼簡單了,而是資本賺錢的工具了,甚至是對賭————賭博的工具了。吃瓜群眾們也就看個熱鬧而已,根本不知道里面誰賺了錢,誰得了利,誰才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當然一部大電影從投資拍攝到院線上映會經過多個環節,不能一一贅述,但在資本的運作過程中,不斷有新的資本投入,也就會把電影打造成一個像共享單車一樣的賺錢專案,先入者賺錢,後入者接盤,觀眾買票觀看反而成了一個投資方賺錢的次要因素了。大導演的片子尤其如此,大投資的片子也是如此。

5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老年吳孟達正逐漸擺脫周星馳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