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編輯 | 呂玥

“憋了一年”的春節檔終於在今天拉開了帷幕。

這是國內電影市場闊別一年的第一個大檔期,也是全行業經歷撤檔、停業、限流等一系列波折之後最為期盼的時刻。

國內幾大頭部影視公司和涉足電影行業的網際網路玩家都加入了戰局中,拿出了稱得上是“相當重磅”的七部作品:《唐人街探案3》是唐探系列的粉絲們歷經一年等待後的必看;《你好,李煥英》有沈騰和賈玲兩大喜劇人的支撐;《侍神令》由可以作為“佳片保證”的陳坤和周迅主演;《人潮洶湧》有最大的王牌劉德華;《新神榜:哪吒重生》則是追光動畫繼《白蛇緣起》後的又一力作;《刺殺小說家》有原著小說IP和主演楊冪的加持;《熊出沒·狂野大陸》則是一年一度小朋友們的必選項。

“神仙打架”的場景又一次上演。

如果回顧春節檔的歷史,可以發現這一備受矚目的檔期,其實並非是一早就伴隨電影出現。在歲末,眾多大片上映的這一時期最初也並不叫“春節檔”。經歷了從時間跨度到名稱的變遷,春節檔的歷史演變還要從“賀歲片”講起。

春節檔的起源:香港賀歲片

香港既是華語電影的先驅,又是賀歲電影的搖籃。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是香港電影走向黃金時代的開端。隨著經濟騰飛,港人開始建立獨立的本土流行文化,並在短短十年內迎來了本土電影的繁榮發展。八十年代開始,一些香港影人在學習西方電影技術後,利用當時香港特殊的社會環境,拍攝出了第一部賀歲片——《摩登保鏢》。

與這部影片相關、不得不提的是許氏兄弟的故事。

從左至右依次為: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

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武)四人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締造者。許冠傑的粵語俚語歌開創了粵語通俗歌曲的先河,而許冠文、許冠英與許冠武三人組建的許氏兄弟電影公司,創作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一系列鬼馬喜劇屢創票房神話,也成功挽救了80年代日漸衰落的粵語片。

許氏兄弟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許冠文。他曾在七年間拿了五次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代喜劇之王。《摩登保鏢》這部賀歲片,正是由許冠文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該片1981年在香港上映後,不僅拿下了當年香港年度票房冠軍,還被很多影評人公認為是開創香港賀歲片大賣先河的許氏作品。

《摩登保鏢》劇照

《摩登保鏢》的成功,使賀歲片這一概念從朦朧走向清晰,同時也把賀歲片的基調定位在了喜劇型別上。自此,每到歲末,不斷摸索出電影經驗的演藝圈明星都會自發地湊在一起,透過喜劇片把熱鬧喜慶的氣氛帶給觀眾。

喜劇型別+知名演員扮演成為了當時賀歲片的“通用公式”。一些到現在仍有很高人氣的知名演員,正是在這些賀歲片中積累起演藝經驗和良好口碑,例如《八星報喜》中的周潤發、《家有喜事》中的張曼玉,還有《福星高照》裡的吳耀漢、曾志偉等等。

隨著這一型別片的成熟與鼎盛,越來越多的導演、演員希望在其中一展身手。於是每年歲末年初,喜劇大片扎堆,形成了從十二月中下旬延伸至一月上旬的“賀歲檔”。

在促成賀歲檔成型的眾多演員中,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喜劇之王周星馳、動作喜劇之神成龍。

周星馳是90年代香港喜劇當之無愧的代言人,幾乎每年農曆新年期間都有作品問世: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收穫4017萬票房,1995年《大話西遊》收穫5421萬港元票房,1997年的《家有喜事》拿下4899萬港元票房,每一部都堪稱經典,至今仍膾炙人口。

而成龍的介入,讓動作片成為賀歲檔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他自編自導的《師弟出馬》,收穫了1102萬港元的票房,之後又憑藉《警察故事》系列電影將眾多獎項收入囊中。

1995年,《紅番區》成為了第一部進入內地的賀歲片,該片也被視為是春節檔的開端。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不只是在內地幫助成龍樹立了口碑,而且還成功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獲得了3239萬美元的票房,成為成龍演藝生涯的轉折點。

事實上《紅番區》並不是第一部擁抱大陸市場的香港電影。從1990年開始《黃飛鴻》《霸王別姬》等眾多陸港臺合拍的經典電影就已在內地輪番上映。但《紅番區》作為第一部正式引進內地的賀歲片,它讓一直處於低迷的影人意識到,賀歲片和賀歲檔是一個值得爭取的市場,大量成功的賀歲港片也啟發並鼓勵了內地影人。

內地賀歲檔覺醒

在港片啟發下,時任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總經理張和平、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韓三平以及高軍等人提出了要打造內地賀歲檔的想法。經商議後,將元旦前後定位賀歲檔,並開始著手挑選劇本和導演。

最終,馮小剛根據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劇本《好夢一日遊》,獲得了幾位投資方的認可,並在搬上大熒幕後,被張和平改名為《甲方乙方》。

作為內地第一部自制的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一經上映便成為熱議話題。該片不僅獲得了3000萬票房,導演馮小剛也藉此一舉翻身,一躍成為中國頂級的商業片導演。自此,馮小剛憑藉《不見不散》《手機》《天下無賊》等賀歲片,正式開啟了收割票房之旅。

《甲方乙方》劇照

時間很快來到了九十年代。廣電部門出臺規定,宣佈中影公司每年可以分賬發行方式引進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在國內上映,好萊塢大片就此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在好萊塢電影的衝擊和影響下,國內導演一邊吸取好萊塢大片的經驗,一邊將中國的文化、藝術拿來與之融合,進而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中國商業片創作模式。

張藝謀就是這其中的一位導演。2002年,由其執導的電影《英雄》在年末賀歲檔上映,正式開啟了中國賀歲片大片時代。

張藝謀在《英雄》拍攝現場

《英雄》奠定了商業片“大量使用大牌明星,注重宏大場景的塑造,追求極致唯美的畫面造型”的基調。該片也因此獲得了2.5億元的票房(佔全年總票房四分之一),在全球獲得1.7億美元票房,創下了中國電影全球票房的最高紀錄。該片不僅改寫了張藝謀的文藝電影風格,也成為了中國電影進入商業大片創作時期的里程碑。

《英雄》劇照

《英雄》的出現讓國產大片較穩固地站在了中國電影市場的高位上,更多電影人也因此加入其中。例如2004年由周星馳導演的商業動作喜劇片《功夫》,收穫了全球票房總額一億美金;2005年,陳凱歌的《無極》將商業與藝術的衝突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在票房上取得了較大成功。

《功夫》劇照

在一眾商業片崛起的背景下,國內的賀歲檔正式成型,時期也隨之確定在了元旦後到春節前的兩個月。

好萊塢助推春節檔

春節前兩個月成為了電影行業最為熱鬧的時段,但彼時春節期間的票房成績並不好看。

國人在春節這一闔家團聚的重要節日裡,最理想的慶祝地點自然不是電影院。也正是由於當時中國人“春節不進電影院”的習慣,各製片方的導演上映時間均刻意避開春節期間,將目光集中在12月底的賀歲檔。資料顯示,2008年春節七天的票房僅為1.1億元,僅佔全年總票房的2.6%,而現在春節檔的票房一般會佔據全年9%左右。

然而,好萊塢大片卻瞄準了春節期間空檔的電影市場,悄無聲息地進入內地。

2010年,一部史無前例的3D電影——《阿凡達》將春節期間的中國人拉進了電影院。該片由金牌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上映17天時就拿到了破十億美元的票房。至今該片仍以全球27.88億美元的票房超越《泰坦尼克號》保持在第一位。

《阿凡達》劇照

2012年,國內引進片額增加到34部,新增的14個名額全為美國大片。這一年《大偵探福爾摩斯2》和《碟中諜4》在春節嶄露頭角,好萊塢大片的影響力在春節期間達到頂峰。其中《福爾摩斯2》以6580萬問鼎周冠軍,累計票房達8390萬。1月28日,《碟中諜4》也因湯姆·克魯斯的迴歸而引發了觀影高潮。

從2006年至2012年春節期間的電影票房來看,2010年《阿凡達》使春節期間的票房翻了一番,2012年在兩部好萊塢大片加持下,達到了4.11億票房,比2011年增長了24.9%。從此,人們將目光聚焦在七天春節檔,而不再是跨度較長的賀歲檔。

春節檔大戰開啟

春節檔點燃了國內春節觀影的熱情,也為好萊塢帶來了巨大收益。國內導演自然不甘心“肥水流入外人田”,開始搶佔春節檔市場。

2013年,闊別已久的周星馳帶著新作品——《西遊降魔篇》現身春節檔。帶著“西遊”系列和大牌明星的IP,該片收穫了內地總票房12.47億,全球累計票房2.15億,不僅創下了單日票房破億(1.22億)的紀錄,還重新整理了2000年的香港武俠片《臥虎藏龍》創下的2.13億美元紀錄,成為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星爺的復出打破了好萊塢在春節檔的壟斷,國內的春節檔也正式定義在了初一至初七這七天。與此同時,包括《西遊降魔篇》 出品方華誼兄弟在內的幾大影視公司也都站上了歷年的春節檔舞臺。

作為因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的公司,華誼兄弟也是春節檔的常客:2015年有成龍主演的《天將雄獅》,2016年有獲33.97億票房的爆款《美人魚》。雖然之後因一系列問題造成公司虧損並連續三年缺席春節檔,但今年春節檔的《侍神令》和《你好,李煥英》背後都有華誼兄弟的身影。

包括華誼兄弟在內,中國電影、博納影業、北京文化、光線傳媒、萬達影業等六大電影公司在近幾年的春節檔中表現各異。

例如光線傳媒在2014年春節檔憑藉《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獲得成功,2015年推出了《鍾馗伏魔:雪妖魔靈》,2017年則有電影《大鬧天竺》。萬達電影在2015年有陳坤、李冰冰主演的《鍾馗伏魔:雪妖魔靈》,2018年則是以《唐人街探案2》奪冠。而博納曾連續三年以《澳門風雲》系列出現在春節檔裡,2017年和韓寒合作的《乘風破浪》也有較高熱度,2018年憑藉《紅海行動》還拿下了全年電影票房的冠軍。

在新老玩家的競爭之下,春節檔的電影票房逐年提升。

2015年,春節檔八部電影同臺競爭,衝破了30億票房。2016春節檔因《美人魚》等一眾影片的優異表現,在七天創下了33.92億票房成績,這也是全球最高的單週票房。

2017年,春節檔的內地票房再次飆升並最終收穫了33.46億;2018年創下59.57億總票房,較2017年增長了約70%,又一次成為了內地史上最強的春節檔。可以說這幾年來,春節檔年年都在重新整理著票房記錄。

2018年春節檔

疫情下的突變

2020年春節檔依然是備受矚目,但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帶來卻是全員撤檔這樣的“至暗時刻”。意外事件也在此時出現——剛剛宣佈撤檔的《囧媽》,很快宣佈在線上開播。

《囧媽》的線上播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院轉網”開始大規模進入大眾視野。甄子丹、王晶主演的《肥龍過江》打響頭炮,以PVOD模式上線愛奇藝。此後,《春潮》《灰燼重生》等影片也相繼轉至線上播出,網路電影在2020年迎來了轉折點。

當然,也有堅守線下的電影。《奪冠》《姜子牙》和《急先鋒》都將檔期定在國慶假期前後,而《唐人街探案3》甚至整整延期一年,於10月9日才宣佈定檔2021年大年初一。對於《唐探3》來說,由於前兩部電影的火爆,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粉絲群體,“等一時”也是值得。並且更重要的是,唐探系列中眾多巨星客串,也有很多春節相關的背景,即便是擱置一年衝刺票房年度冠軍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電影由線下轉至線上,對《囧媽》等電影來說是救急,但在業內並不是“皆大歡喜”。線上播放的行為確實帶來了革新,也是疫情下最好的選擇,後續可能會有更多的導演採用這種方式,但這就將對電影院的生意形成影響。

事實上,這一問題背後,是網際網路對電影行業影響越來越深的真實寫照:在中國電影產業鏈的上游製作和下游宣發中,網際網路公司的影響和話語權越來越大。

在行業上游,阿里巴巴、騰訊、愛奇藝、網易、貓眼等公司全部來到了投資、出品這一環節;在宣發環節,網際網路也依然是主要渠道,不論是釋出預售資訊還是製造熱門話題,配合線下相關活動等,社交媒體、資訊平臺、短影片平臺等等都是不可或缺。

而今年,在PVOD模式逐步成熟的背景下,優愛騰在線上也辦起了“網路電影春節檔”。這裡所說的是“網路電影”也不只是比院線低一檔的影片,同樣還包括著《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發財日記》等多部院線級影片。網路電影和院線電影開始在今年春節檔“破壁”。

春節檔的變遷史,其實也是電影行業的變遷史。

從港片喜劇、內地商業片到好萊塢大片和國產電影真正佔據整個大檔期,春節檔電影從單一走向多元,國內電影也在不斷學習中支撐國內電影市場的持續發展。而在網際網路時代裡,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電影還會有多少新的可能值得全行業繼續關注。

2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明明很愛你,卻要責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