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伊始,春節檔五大院線電影的初始口碑已經陸續出爐。
首先,預售檔呼聲很高的《唐人街探案3》因為觀影人數最多,不僅已經在豆瓣上直接出了6.8分的初始分,還呈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好評者認為電影一如既往地歡樂,差評者認為電影低俗惡搞、刻意煽情。
其實,《唐人街探案》系列雖然打著偵探劇的旗號,但並不是一部類似《福爾摩斯探案》那樣的嚴肅犯罪推理電影,而是有很重搞笑成分的懸疑喜劇。
主演王寶強的定位本身就是一個丑角,在此前的大部分劇情裡都呈現著“裝瘋賣傻”的狀態,圍繞他而營造的笑點要想有多“高雅”是不可能的。
所以,推理不夠正經,笑料比較低俗都在樓主意料之內,並不會影響我對電影的看法。
但是,作為《唐探》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隨著電影世界觀的逐漸擴大,加入到電影裡的人物越來越多,電影的敘事節奏無疑會越來越難以駕馭。
能否把凌亂的人物關係理清、把龐大的世界觀有邏輯地展示給觀眾、將搞笑元素和國際級別的犯罪推理劇情合理糅合在一起,這是對導演陳思誠最大的考驗。
從目前的口碑來看,陳思誠似乎表現得有點力不從心,並沒有給所有人一個滿意的答案。
事實上,拋開情懷濾鏡,《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口碑在走下坡路是有目共睹的,第一部7.5分,第二部6.7分,第三部最終得分徘徊在6-7分之間也實屬正常。
因此,目前6.8分的初始分並不影響我的觀影計劃,為了見證陳思誠是否具備繼續發揚“唐探”IP的能力,樓主還是會選擇前往影院一探究竟。
其次,在預售時因為兩位主演的“特殊關係”而聯動很積極的《你好,李煥英》和《人潮洶湧》,暫時都有著不錯的口碑。
兩部電影儘管還沒有足夠的評價得出初始分,但有效影評中5星評價的比例都很高。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的導演“處女作”,劇本是賈玲為了紀念母親而透過親身經歷改編而成,曾以小品形式登陸過綜藝節目《喜劇總動員》。
作為春節檔唯一一部親情題材的電影,相信會是不少想帶父母一起看電影的人的唯一選擇。
目前網上對電影的吐槽基本集中在“沈騰戲份不足”和“笑點痕跡明顯”這兩點上。
但本來就是賈玲、張小斐的大女主電影,沈騰作為男主的戲份自然是無法比女主還多的。
至於“笑點痕跡明顯”如此主觀的評價更不足以成為差評依據,畢竟一個笑料哪怕有多好笑,也無法同時讓所有人發笑。
要想判斷《你好,李煥英》是不是能做到讓自己“笑中帶淚”,唯一的方法還是應親身感受。
如果說《你好,李煥英》是雙女主設定,那《人潮洶湧》則是劉德華和肖央的雙男主大戲。
電影改編自日本電影《偷鑰匙的方法》,故事大概是殺手意外失憶,被龍套演員盜用身份,是典型的黑色幽默喜劇,曾獲得2012年日本電影旬報十佳影片第八名。
從目前的評價來看,改編後的《人潮洶湧》無論是本土化植入還是演員的演技都是合格的。
但同時也有人指出:劇情前後的撕裂感很強,劇情發展不合邏輯,角色的塑造前後不一致,導演藉著荒誕喜劇的名義強行“按頭”觀眾接受設定。
對此差評樓主暫時保留意見,因為荒誕喜劇本身就不能停留在表面敘事上思考問題,不排除導演在劇情上埋下了隱喻,需要多刷才能理解,希望看過的朋友自行判斷上述差評的真偽。
最後,就是兩部特效大作:《刺殺小說家》和《侍神令》了。
相信大家在春節檔電影預熱時,都刷到過不少有關《刺殺小說家》和《侍神令》特效精良的宣傳片段,例如“赤發鬼頭髮絲絲可數”、“《侍神令》特效鏡頭2000多個”等。
其實在特效水平越發高超的當下,只要經費充足,兩部電影的特效足以值回票價樓主是相信的。因此,我並不會以特效好壞作為標準去關注這兩部電影。
比起特效,樓主覺得《刺殺小說家》的最大優勢應該在於劇本,而《侍神令》的最大優勢則是在於主演陳坤和周迅,大家對電影的關注也應該集中在這上面。
《刺殺小說家》的劇本由導演路陽親自操刀,改編自雙雪濤短篇小說集《飛行家》中的同名短篇小說,創作過程長達5年,理論上會是一部精雕細琢的大作。
但從目前的影評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知是因為劇情被改編得太宏大,導致結局難以完場;還是現實主義和科幻主義的結合太難做到自如切換,導致劇情連結變得鬆散,電影給部分觀眾的觀影感受非常不連貫,只能用一個“亂”字形容。
再加上導演路陽曾憑《繡春刀》系列獲得過不錯口碑,不少衝著他名字去觀影的人都感到大失所望,所以電影目前的整體評價並不高。
比起《刺殺小說家》的遇冷,《侍神令》則有望成為春節檔的黑馬。
根據目前的豆瓣影評,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讓《侍神令》有成為黑馬的可能:
首先,陳坤和周迅都是演技線上的大咖。兩人自2001年合作了《像霧像雨又像風》後,保持了長達20年的友誼和工作夥伴關係,兩人聯手無疑能上演精彩絕倫的對手戲。
其次,《侍神令》的導演李蔚然雖然也拍過不少作品,但並沒有十分出彩的代表作。比起備受矚目的路陽而言,他要承受的公眾壓力更小。
而且在寫出過《天下無賊》、《風聲》等劇本的張家魯幫助下,又有陳坤和周迅這樣不需要太多調教的演員可以呼叫,李蔚然發揮的空間更大,會拍出優秀作品的可能性也更高。
最後,作為同樣改編自《陰陽師》的電影,郭敬明的《晴雅集》起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然而《晴雅集》上映時間這麼短暫,明顯不能讓喜歡陰陽師題材的觀眾得到滿足,所以《侍神令》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部分需求,順利接手了《晴雅集》開啟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