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展開來很長,但簡單來說,從古至今,關於到底什麼是公平的討論,有兩個比較鮮明的陣營。一個是劇中Q所代表的集權主義精英階層,他們關於“何為公平,何為道德”的邏輯推理建立在兩個論點之上:一是結果主義,也就說道德與否取決於結果,二是以邊沁為代表的功利主義,就是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因為基於結果主義和功利主義,所以對於Q來說,最公正的事就是去實現集體利益最大化,去實現結果的最最佳化,而過程中到底有多少底層的無辜者或弱者被犧牲,並不重要,弱者無論是死,還是承受痛苦,那都是為了實現最優結果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這就是他們的道德原則,這就是他們心中的公正。
他們對人性是悲觀的,正如Q所言,他設計那一系列的遊戲和測試,目的就是為了讓秦風看到人性的醜陋,人類的無序,法律的愚蠢,從而慫恿秦風去認同精英們的價值觀,從而加入功利主義的陣營中,透過精英的獨裁去打造一個美麗新世界。這樣的觀點看起來邏輯嚴密,而我們又能夠如何反駁呢?
秦風的反駁是:“你有你們,但我有我們”。這句話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含義無窮,這個回答,其實沿襲了自約翰洛克到康德,再到近現代關於自由和人權的一系列討論。“你們”是把人作為客體,作為物質,作為工具,作為物件,因此可以用簡單的數學計算,來衡量什麼是“利益最大化”,而“我們”則是把人作為主體,在主體的邏輯之下,每個人就不再是可以被別人計算或者被犧牲掉的東西,人是有靈魂的,有尊嚴的,有基本人權的,哪怕是底層的弱者,也應該被保護,這是精英們無論打著任何結果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大旗都無法剝奪的基本權利。精英們認為自己能夠創造更完美的公平,但終究只是催生了一場又一場完美的犯罪而已。
正如康德一再強調的:“不僅僅要將人視為實現目的的工具,而且要將人本身就視為終極目的,道德不是結果決定的,道德價值是由動機決定的,人做得正確的事情,不是為了正確的結果,而是出於正確的目的。高尚的意志之所以高尚,並不是看它達成的效果。高尚的意志因其自身而高尚。即使盡了最大的努力也一無所成,它仍然因其自身而閃耀光芒,它本身就蘊含了全部的價值。”
“你有你們,我有我們”這是秦風簡短有力的回答,我相信這也是電影想要傳達的價值觀。
而這部電影優秀的地方,是他並沒有生硬地把道理強加在劇情上,它做到了把這兩種價值觀的衝突,以及它所帶來的艱難選擇,融入了劇情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秦風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比如切面包,再比如計算過街人數,要不要救女秘書,其實都是Q在引導秦風去做出更功利主義的選擇,而秦風也非常善於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從對方的邏輯推測出了他們想要的正確答案,不說案件本身,就雙方這個博弈的過程,就已經極其精彩。
秦風面臨的選擇之艱難,不亞於蝙蝠俠裡的小丑給人們製造的困局,而在《奇葩說》的一場辯論中,小丑設定的這個選擇變得更加極端了,如果一艘船上只有賈玲一個人,而另一艘船上有100個人,為了救那100個人,是不是應該把只有賈玲一個人的那艘船炸掉呢?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蔡康永在最後甚至不惜破壞遊戲規則,倒戈選擇了“不能殺死賈玲”,因為他意識到這已經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辯論,而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向觀眾傳遞價值觀的時刻,我們必須明白,人權之珍貴不可剝奪,人是主體而不是工具,這才是正道,這才是世界能夠存在下去的道德根基。
電影多次把秦風架在兩種價值觀的邊緣上做選擇,這個設定,也讓我想到了聖經裡最古老的傳說,就是亞當吃禁果的故事,聖經裡說因為亞當沒能抵擋住誘惑,吃下禁果,從此把罪帶入這個世界,世世代代流毒無窮。而電影中的渡邊勝,他正如亞當,因為不能承受誘惑而做了錯誤的選擇,這罪的惡果就在多年後顯現出來,最終懲罰了自己和許多無辜的人。很多人也許和渡邊一樣,曾經選擇投入這個“完美犯罪”陣營的人,都以為自己不會受懲罰,但懲罰真的不會來嗎?它可能以各種方式來臨,或許是揹負一生的良心折磨,也許是多年以後的悔不當初,審判也許遲到但不會缺席,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而聖經裡還說,除了亞當以外,其實還有一個人,被稱為“末後的亞當”,這個人就是耶穌。他同樣的也被置身在亞當曾經的選擇中,起初的亞當沒能戰勝誘惑,吃了禁果把罪帶入世界,而耶穌這個末後的亞當卻戰勝了誘惑,因此可以把罪從世上帶出去,成為救世主。
秦風在電影中,其實也承擔著成為第二個亞當的重任,他和當年的渡邊勝一樣被置身於艱難的選擇中,渡邊勝選錯了,但是這一次輪到秦風,他到底有沒有能力戰勝誘惑,做出正確選擇,不讓罪延續下去呢?我還是不劇透了,自己去看吧。
不管怎麼說,唐探三有重新整理了我對國產片的印象,雖然難免還是要做很多商業性的平衡,但在核心劇情的打磨上絕對高出期待,以至於走出電影院後,我還在琢磨這個問題,三個窮人,兩個麵包,到底怎麼分才是最公平的?我已經有了我的回答,你的回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