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些電影的成本高得出奇,更離譜的是,有的電影在拍攝的時候還進一步追加了投資。
在製片人中心制的好萊塢,超支並不常見。影片拍攝之前,預算部門已將所有因素考慮在內,製片人還會時常監督導演按照計劃拍攝。
可有的導演是管不住的,比如任性的詹姆斯·卡梅隆,他的電影幾乎都會超支。另一些影片是遇到了不可抗力,不追加資金就拍不完。投資方只好硬著頭皮砸錢,不然虧得更多。
還有一些情況就比較坑了,比如2018年優酷的網劇《套路》,劇組隨意揮霍資金,才7集就燒掉了6000多萬人民幣,投資方不得不就地解散劇組。
我們今天盤點的這些電影,都在預算的基礎上大幅超支。結果則是有喜有悲,造就爛片的同時,也成全了不少傑作。
第十名,《現代啟示錄》(1979),好片值89,超支200萬美元。
《現代啟示錄》是史上著名的超時兼超支拍攝案例。1975年,剛拍完《教父2》的導演科波拉開始著手於影片的創作。
按照劇本,在菲律賓熱帶雨林的外景只有六週,卻遇到了颱風侵襲,整個劇組幾百號工作人員居然花了一年零四個月才完成拍攝。
期間磨難不斷,雖然200萬現在看起來不算多,可考慮到全片最終成本也只有3150萬美元,這個比例也蠻大的。
好在上映後,影片口碑大爆,成為科波拉的又一部代表作。並且全球取得了9100萬的票房成績,把超支的部分加倍賺了回來。
第九名,《大白鯊》(1975),好片值84,超支350萬美元。
這部經典影片的預算原本只有350萬美元,但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對於包括演員、劇本、鯊魚道具在內的所有細節精益求精。
最終拍攝週期由原來的55天增加到159天,整個劇組都筋疲力盡。投資也翻倍達到了700萬美元。
然而《大白鯊》的全球票房卻達到了4.7億美元,是投資額的67倍,成為投資回報比最高的影片之一。
第八名,《綠燈俠》(2011),好片值48,超支900萬美元。
華納對《綠燈俠》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後期額外追加900萬美元主要用於特效製作,但相比於2億的成本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只可惜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雙慘敗,甚至直接導致DC電影宇宙的擱淺。影片唯一的貢獻恐怕就是撮合了瑞恩·雷諾茲和布蕾克·萊弗利這對金童玉女吧。
第七名,《冒牌天神2》(2007),好片值49,超支3500萬美元。
曾在直播節目時出醜的主播埃文,這集搖身一變轉戰政界。正當一切順風順水之時,上帝出現在他面前,要求他建造一艘新諾亞方舟。
起初他並不願意,可是越來越多的動物出現在他身邊,使得埃文從一位政壇新星,變成人們眼中偏執的瘋子。
影片起初的預算是1.4億美元,這對於一部喜劇片來說已經是很高的投資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居然又追加了3500萬。
剛剛憑藉《辦公室》和《四十歲的老處男》成名的史蒂夫·卡瑞爾演的還是可以的,但是建造方舟的概念從一開始就沒什麼吸引力。
一部喜劇電影最重要的是看笑果如何,即使投資再高,做出再多的CG動物也無法挽回糟糕的劇本和慘淡的票房。
結果你們也猜到了,影片全球票房1.74億,還沒超過成本線。當然算上渠道分成以後,這次環球影業簡直是鉅虧。
第六名,《獨行俠》(2013),好片值54,超支3500萬美元。
聯邦檢查官約翰被叛徒出賣險些喪命,為了給哥哥報仇,他蒙上面具,在一位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開始了復仇之路。
早在1933年,《獨行俠》就推出了廣播劇,後來數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ABC電視網曾在50年代播出了五季,共221集的劇集版本,也奠定了《獨行俠》這個IP的地位。
“加勒比海盜”系列金牌班底明顯是想把影片打造成系列電影,可是2.15億美元的成本只換回了全球2.6億票房,續集計劃就此擱淺。
在影片超支了多少美元這個問題上一直有些爭議,因為迪士尼一開始不同意這個專案,所以預算曾幾度縮減。沒想到開拍後,成本又漲了回來。
坦白來說,《獨行俠》拍得還可以,場面好看也很好笑。就是德普神神叨叨的表演跟傑克船長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沒什麼新鮮感。
第五名,《007:幽靈黨》(2015),好片值63,超支4000萬美元。
《天幕殺機》票房上大獲成功,使得這部《幽靈黨》的投資規模進一步增加。據說主演丹尼爾·克雷格的片酬就高達3900萬美元,成為史上最貴的007扮演者。
《1917》的導演山姆·門德斯在拍攝過程中也極盡奢華,光是撞毀的高階跑車就價值2400萬英鎊。雪山取景地不符合拍攝要求,他們就乾脆運來400噸假雪。
影片原本預算是2.1億,拍攝完成總計花費超過2.5億美元。雖然口碑不如前作,但全球斬獲了8.8億美元票房,至少沒有虧本。
007拍到了24部,想拍出新意已經越來越難,基本上能想到的套路都被玩兒過了。丹尼爾總的來說是一任稱職的邦德,不過已經確定在邦德25後離開。
無休止的追加投資顯然無法持續,這個傳奇的間諜片系列還能賣座多久,下一任007能否給觀眾帶來新鮮感,我們拭目以待。
第四名,《四十七浪人》(2013),好片值44,超支5000萬美元。
影片講述了江戶川時代,四十六位忠勇的武士一夜間淪為浪人,他們忍辱負重並決定展開復仇的故事。
蘇莫發現環球影業特別喜歡在這種不知所謂的電影上投入巨資,除了榜單裡的《冒牌天神2》外,還有《貓》《新木乃伊》《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等等。
《四十七浪人》的場面巨集大,服裝、美術、道具、特效也都很精良。但是對於日本文化的想象,大致相當於張藝謀拍攝的《長城》。
基努·裡維斯的存在感很弱,很多時候不知道放這麼一個人的意義何在。明明是絕對男主,卻在真田廣之面前像個配角。
導演卡爾·瑞奇之前一直在廣告圈很活躍,這是他的電影長片處女作,也是目前履歷表上唯一的一部電影。
據說他拍攝進度緩慢,甚至在後期製作階段被環球影業開除。經歷了這次失敗,相信也不會有電影公司再請他做導演了。
影片成本最終達到了1.75億美元,追加投資後還是沒有改變《四十七浪人》稀爛的品質,在全球只取得了1.51億票房。
第三名,《殭屍世界大戰》(2013),好片值70,超支6500萬美元。
這部影片蘇莫不久前 剛在“盤點傳染病電影”那期介紹過,喪屍類電影以小成本為主,但《殭屍世界大戰》籌備階段就開出了1.25億美元的投資。
這與主演布拉德·皮特的身價有關,另外影片把喪屍設定成感染迅速、行動敏捷的怪物,使得影片更接近於災難片,而不是傳統的喪屍片。
後期電影遇到了不少困難,包括不斷超支和補拍,成本追加到了1.9億美元,連投資方都預計影片會導致鉅額虧損。
沒想到電影的口碑和票房都不錯,全球累計到5.4億美元。雖說沒能大賺特賺,但也鐵定沒有虧損。
第二名,《泰坦尼克號》(1997),好片值86,超支7500萬美元。
最初詹姆斯·卡梅隆只向20世紀FOCUS申請了1.25億的預算,可是這種規模的電影有太多太多的變數存在,成本快速飆升到了2億美元。
導演本著追求完美的態度,先花一年的時間置景和製作道具。按照真實比例搭建了頭等艙、會客室等場景,甚至小到餐具、救生衣都一一還原。
卡梅隆電影超支是出了名的,FOCUS料到了會追加預算,但八成沒想到追加了7500萬美元,幾乎夠再拍一部A級製作的電影了。
投資到位了,卡神又開始拖工期,硬生生將一部暑期檔大片拖到了聖誕檔。隨後194分鐘的片長也遭到媒體質疑,認為影片必定會成為票房災難。
電影上映首周只取得了3000萬美元,但第二週票房開始逆勢上揚,並長線放映了287天,蟬聯15周北美票房冠軍。
《泰坦尼克號》重映前的票房是18.5億美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賣座的電影,並在第二年 奧斯卡上獲得11項大獎,追平了《賓虛》保持了38年的記錄。
第一名,《魔發奇緣》(2010),好片值80,超支金額未知。
《魔發奇緣》的成本高達2.6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貴的動畫影片,橫向對比一下後來全球大賣的兩部《冰雪奇緣》,才分別花了1.5億美元。
電影1996年就開始籌備,完全推翻重做了數次,製作週期長達6年。可以想象這期間一定燒掉了不少的資金。
《魔發奇緣》本身也有不少技術挑戰,比如長髮公主那令人羨慕的髮量和長度,都是製作人員的噩夢。流動水的製作也極富挑戰性。
可這些錢沒有白花,影片全球票房5.93億,製作過程中開發的新技術也在後來的電影中被反覆使用。
電影是藝術,卻也不僅僅是藝術。好的電影是資金與創意的平衡,需要強大的執行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有時候甚至還要一點點運氣。
好在電影觀眾不需要了解這些難題,我們只要用腳投票,買好爆米花和可樂,放鬆心情度過兩個小時的快樂時光就夠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我們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