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抱著看個喜劇樂呵樂呵+取點致富經(萬一呢)的心情看了《發財日記》,發現是個喜劇沒錯,有宋小寶、馬麗、沙溢、張一山、肖央、艾倫們坐鎮,確實包袱笑料都挺充沛;至於致富經……在我看來,它是打著“發財”的幌子,實際上是一幅改革開放年代打工人圖鑑。
電影從東北農村出發,落地改革開放時期高速發展的深圳,有人說,深漂看了會很有感觸,無論你是啥工種的打工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先來看看宋小寶主演的小寶,和所有打工人一樣想去“大風裡刮的都是錢”的深圳發財,還特意給自己準備了一本日記,咱理解他一開始可能是為了記錄整個發財的過程,等實現發財夢的時候拿出來做回味+做感言素材。比較巧妙的是,這本日記初登場是從他收養的兒子天意坐在動車上讀日記開始,然後片子開始倒敘,宋小寶和沙溢這對兒兄弟的發(打)財(工)史緩緩展開。
《發財日記》裡的“打工”是真·工地搬磚,小寶為了給天意賺學費,當“水鬼”撈鑽頭,從高壓井壓出來的時候鼻血不止的畫面“狠”戳了打工人的心,片中類似的扎心時刻不少:
【找活難】90年代的深圳,找工作全靠從早到晚蹲點勞務市場,即便如此工作也分“三六九等”,打眼一看比誰都像老闆的二哥,和“小本”學歷的小寶找起工作來比一般人更困難,最後淪落到要現學開船,用命“走私”的地步。這段情節讓我忍不住想起一位朋友,曾經歷時半年不斷投簡歷應聘、無果、再應聘、再無果……不是工作看不上自己,就是自己看不上工作,或者彼此互相看不上。時代不同,為一份合適的工作所經歷的辛酸是共通的。
【生存難】沒暫住證、沒錢,只能露宿橋洞下,餓得不行下地偷根香蕉,結果被半個村子的農民追著打,天降一包內衣想學人家擺攤還要戴假髮穿裙子學“女裝大佬”,助人為樂搶救病發倒地老人不忘博同情,獲取寄人籬下機會。小寶和二哥為生存啥都能幹,像極了離鄉務工為生存想盡辦法的你我。
住過地下室、寒風裡發過小廣告、當場學開電動車送外賣……或許打工的內容不盡相同,但那些個為了在某地穩定吃穿用度的艱難是一樣的。
整部電影看下來,《發財日記》更像是一本“年代打工人生存圖鑑”,發財是為逃避現實生活自我編織的夢,但宋小寶的“發財日記”大概想告訴所有人:努力的人兒,生活早晚回饋你。
這個春節,各行各業辛苦了一年的打工人們,抽倆小時上網看看宋小寶這“本”《發財日記》,開開心心樂樂呵呵的同時,也能咂麼咂麼這些年生活的滋味兒,收穫點兒別樣的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