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的三足鼎立之勢已經“愈演愈烈”,《我和我的祖國》上映8天票房突破20億,成為了目前三部獻禮片之中的絕對領跑者。
《我和我的祖國》的首映日票房2.86億,預售票房超4億,豆瓣評分8.0,在剛一上映時就已經霸氣盡顯。
但這說到底,還是意料之中成績。建國70週年獻禮的主題,全明星陣容的演員團隊,在每年電影票房最好的國慶檔上映,從內到外的天時地利人和。
電影上映之前就有媒體預測:“只要不是爛到人人喊打,光憑這個電影名字,就至少是10億票房起步。”
的確。再加上全明星導演陣容:管虎、陳凱歌、徐崢、甯浩、張一白、薛曉路、文牧野,7個人,分攤7個主題,誰不知道責任重大?
一部電影的成功,絕對不僅僅是因為陣容的強大,豪華陣容的撲街大片太多了。那麼《我和我的祖國》的爆紅,除了這些“硬體配置”上的投入,還有哪些“軟體系統”方面的突破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該片在“軟體系統”方面上的那些瘋狂的操作,這種變革,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製作團隊的一場“豪賭”。
1、電影名字的更換電影原名叫《我的祖國》,但在陳凱歌導演的堅持下,名字改為了《我和我的祖國》。他堅持認為,“吾國吾民”不可分割,而這一改變,也讓電影的主題基調隨之更換。
故事主線的傾向性,從“祖國”這樣嚴肅而莊嚴的紀錄片角度,變成了人民和祖國緊密相連的共同體,不僅有“國”還有“我”,並且在兩者的“連線感”上大做文章,並非單純地在抒發愛國情意,一味地唱讚歌,繼續走“空泛陳詞”的老路。
《我的祖國》是一種將主題置身觀眾事外的傾向,但《我和我的祖國》就無形中把觀眾拉進了電影的氣氛中,激發出了觀眾心裡由內而外的愛國共鳴感和家國情懷。
吾家猶小,吾國為大。這樣的突破,足見良苦用心。
2、表達形式的改變電影上映之前有很多聲音,155分鐘的獻禮片,觀眾會不會睡過去?
這種擔心其實情有可原。回首電影界以往的獻禮電影,要麼是蹭熱度喊口號,要麼是一本正經慷慨陳詞,流於表面。無論是故事還是形式,都難以帶動觀眾的真情實感的,置身事外,難有共鳴。
但對於《我和我的祖國》,觀眾們大可放心,這是一部幾乎沒有尿點的主旋律電影。這句話在以前看來,可能是“自相矛盾”的,但這次的改變,打破了觀眾的固有認知。
電影的人物性格、情節對話、關係遞進、結局收尾,都充滿了戲劇性、喜劇性、和年輕化。讓觀眾不僅有感動的淚水,更有輕鬆的笑聲。
這一改變具體體現在幾處:
①在《北京你好》中,張北京的演員選擇就天然定住了“搞笑”的標籤。觀眾很難想象葛優能和嚴肅的獻禮片有什麼瓜葛,但這次還真就上了,而且是依然保持他幽默的表演風格。
在他把自己千金難買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遞給那個來自汶川的男孩時,觀眾有對他“忽悠”的偷笑,也有對於小人物的崇敬和感動。但未來得及落淚,甯浩馬上用笑點衝散了一切。
男孩問他:“那你怎麼辦?”死要面子還嘴硬的張北京,一展自己嘴貧幽默的性格標籤,回了一句:“我有薩馬蘭奇呢。”輕描淡寫,會心一笑,不刻意,不煽情,這就是最高階的共鳴。
②在《前夜》中,黃渤的表現堪稱完美。不失詼諧又不失嚴肅認真。面對杜興漢(王千源飾)的敬禮,緊張到手足無措的林致遠(黃渤飾)竟然回了一個抱拳。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轉頭,林致遠又投入到了瘋狂苛刻的工作狀態中,一鬆一緊的人物變化,張弛有度的情節設計,觀眾不僅更愛這個人物,也對這樣的故事印象深刻。
在《前夜》的段落收尾中,黃渤向觀眾走來,突然躍起,頭歪斜腳叉開,觀眾能體會到人物此時如釋重負的放鬆,和發自內心的高興,不需要言語表達,一個動作,一個鏡頭,一切便盡在不言中。
③在《護航》中,英姿颯爽的女飛行員可火遍了全網,“給我整個8”的宋佳再次引發了全民關注,果敢直率敢作敢當,最重要的是演員性格和人物性格的高度貼合,讓整個故事的帶入感倍增。
而且《護航》這一段也是最顛覆,最讓觀眾荷爾蒙飆升的一段。主旋律電影配搖滾樂,主旋律電影吃分手飯,這在以前你敢想象嗎?文牧野導演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觀眾,主旋律也可以拍的很年輕。就連監製黃建新在紀錄片中都感嘆:“一幫女飛行員怎麼搞得可以這麼帥?”
另外,《護航》這個組也是7個電影組裡東北人最多的一個組,從導演文牧野到宋佳、雷佳音、韓東君等人,都是東北老鄉。他們把東北人自帶的幽默風趣用到了人物中,使得整個劇組的氣氛異常活躍,充滿了笑聲。
而且在這一方向上,文牧野除了自己的想法,還深度聽取演員的意見,只要覺得這個建議符合故事主題,立刻就改。宋佳在採訪中還專門提到了文牧野導演的“開明民主”,並對他尊重演員,敢於突破的藝術精神大加讚賞。
3、拍攝視角的改變從紀錄片到人物誌的轉型,是《我和我的祖國》作為獻禮片最大的突破。
鏡頭不再只是對準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是從“俯拍、航拍”,變成了“手持攝像”,將鏡頭的姿態放低,把故事主線深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講老百姓的事,說老百姓的情,演老百姓的日常。
並依靠大的時代背景事件,從這種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人物的愛國情懷和拳拳赤子心。讓情感有支點,故事有側重,用“我”和“國”之間深深的連線感,使表達更加鏗鏘有力,更有真情實感,更能帶動觀眾的共鳴。
————————
對於這7位導演來說,這確實是一場非生即死的“豪賭”,如果是商業片,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畢竟是一部會被載入史冊的獻禮片,稽核能不能批准?上映之後觀眾能不能接受?表達愛國情懷的方式會不會被觀眾曲解?被電影市場唾棄?
一切都是未知數,但這7個人就幹了,並且乾的很成功,無論是觀眾的反饋還是票房的數字,鋪天蓋地的好評聲已經給了他們足夠的肯定:這是一個好電影,主旋律也可以這樣拍,也可以拍的這麼年輕,也可以拍的這麼幽默,也可以拍的這麼生活化,也可以拍的這麼真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