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的三部獻禮電影,果不其然《我的和我的祖國》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奪得了第一。電影由七個導演的七個短片拼湊而成,通過文字的書寫鏡頭做串聯。七個短片水平參差不齊,很難打一個整體分,只能拆開來一個個細細說。
1、前夜第一個故事是管虎 導演執導的《前夜》講述的是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黃渤飾演的林致遠要確保開國大典的電動升旗裝置萬無一失,修理阻斷器直到大典順利進行的故事。
黃渤角色細節十分到位,作為一個青島人模仿南京口音雖然不是那麼純正不過也有幾分味道。
歐豪飾演的角色不只是花瓶,作為黃渤的助手多次出任救火關鍵角色。
耿樂飾演的手動升旗組組長這個角色就有一點生硬,有點為了表達萬眾一心而設定了。
王千源飾演的四野士兵和黃渤對於電動升旗測試的爭吵,帶出了一系列故事。
包括國旗紅綢布的徵集,國歌一定要找人演奏不是空數。也是在王千源的幫助下 ,黃渤和歐豪兩人有機會衝入天安門廣場進行維修。
管虎對老北京樣貌的描寫有點《邪不壓正》裡的味道,歐豪上屋簷喊大喇叭和黃渤爬杆修理時都有眺望北京建築屋脊的鏡頭。黃渤帶著東西衝天安門廣場時候,鏡頭兩側的北京街市舊貌也很有生活氣年息
王千源最後把黃渤老婆帶來的驢打滾塞黃渤嘴裡,很好的把前面留的扣合上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
短片最後通過一個特效,把黃渤放入了當時的影像中,還巧妙避開了偉人聚焦在黃渤的臉上。
《前夜》作為電影的開篇,沒有一上來就弄巨集大敘事 宣講開國大典準備的艱辛,而是聚焦於開國大典的電動升旗的小小阻斷器上。
通過桌面上細緻入微的細節圖、等比縮放的模型、精確到克的國旗重量、街坊鄰居家湊出的紅綢等小細節讓人們看到一場活著的慶典,一段活著的新中國歷史。
當然這段故事不是沒有問題,其實從邏輯上來講還是有不少問題的,包括王千源提到的為什麼不去現場試驗和最後老百姓過來送物件這段。
歷史上的真實故事是大典前夜國旗真的捲進去了,但不是阻斷器的問題,最後的解決辦法是讓歐豪的角色原型準備好手動斷電。
2、相遇第二段故事是由張一白導演的《相遇》,故事是以1964年10月16日第一個原子彈成功爆炸作為背景。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參與原子彈研發的一個無名英雄,因為原子彈研發是祕密實驗。所有的參與的工作人員都與家人親屬斷了 三年聯絡,也包括張嘉譯飾演的領導。
張譯一直戴著口罩也是一種標誌,他是無名的英雄沒有身份的英雄,就連他的領導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張譯因為一次意外被核輻射影響住院修養,在此期間一次次向周冬雨飾演的護士打聽街上有沒有動靜,其實就是想問問原子彈有沒有成功爆炸。
張譯為了使角色生病狀態更加真實,僅靠一根黃瓜撐了10天,暴瘦了15斤。陳可辛導演去探班時一直感慨張譯實在是太瘦了。
而短篇名字《相遇》講的是張譯和他參加實驗前認識的女友任素汐在公車上再次相遇這段。
這段電影鏡頭的運鏡與人物的動作,都很有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的公車戲份的感覺,但是很可惜臺詞方面有點話劇化有點刻意。
任素汐和張譯兩人跨過人潮兩眼對視的那段真的很見兩人的功力。
3、奪冠第三個故事是由徐錚導演的片段《奪冠》,這個故事以1984年8月8日女排奧運會奪冠作為背景,講述了上海弄堂裡小老百姓們看電視直播的故事。
主角小男孩喜歡的女生要準備出國定居了,男孩想給女孩送磁帶(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作為臨行禮物。但是好死不死的是男孩家是弄堂裡唯一一家有電視的,他又是那個唯一一個會修電視的。
劉濤飾演女孩的媽媽
男孩聽到女生要出國,突然的出列上前,至此電影院的氣氛就開始變得放鬆歡快。上海街坊鄰里互相調侃拌嘴的臺詞設計的很好,徐錚作為上海人完美的還原了老上海味道。
小孩在天台上修理天線的橋段體現出徐錚導演非常懂得觀眾的心理,加了一些“囧”系列電影裡的搞笑技巧。那隻吃肉的狗真的很有效果,建立了一個可愛不討人厭的小小反派。
也通過了讓兩個雙胞胎幫助男生失敗的戲份,告訴了觀眾只能男孩一個人修天線的合理性,為後面兩個孩子隔窗對話打了伏筆。
男孩見到父親後一肚子委屈最後和著淚水的一句“我家天線太爛了”,很有童趣。
徐錚在最後補了一段多年後的重逢,有些多餘,但是幸運的是剛好撞上這幾天女排十連冠,戲裡戲外接上了。
4、迴歸
下一個是薛曉璐導演的《迴歸》,片頭的字型設計的很好。但是整個故事真的是差強人意,升旗的故事就是照搬歷史,而惠英紅任達華這一部分的劇情和升旗的連線只靠一隻表,但是最後也沒有太體現這隻表到底有多重要
我個人感覺是可以更多著墨在惠英紅這個角色上,升旗部分杜江飾演的升旗手那沉默的12秒錶現的不是很好,加了閃回感覺不如就一個空白比較好。
這個片段最感人的就是紅姐換帽徽的那部分。東方之珠歌詞“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響起真的很催淚。
5、北京你好第五個故事是甯浩導演的《北京你好》。葛大爺一出場再次告訴了觀眾,你大爺依然是你大爺,那股老北京計程車司機的範兒太正了。
故事講述了葛大爺幸運的抽中了公司獎勵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同時很完美的把08年另一件大事汶川地震也融了進去,一悲一喜,卻不顯得突兀。
甯浩導演慣用的小人物遇到一大事件,又有門票這個關鍵道具有幾分《瘋狂的門票》的味道,特別是還安排了一段追逐戲體現下北京人的局氣。
因為追逐戲,葛大爺就進了醫院,在這場戲裡有一個最甯浩風格的鏡頭。通過小景別讓觀眾只看見葛大爺坐在輪椅上,誤以為葛大爺是摔的很嚴重要做輪椅,接著護士叫葛大爺起來別玩輪椅,給了個全景鏡頭才揭示真相。
這種手法甯浩在很多電影裡都有過展現,是個很聰明的喜劇手法。不是刻意搔觀眾胳肢窩逗笑,而是讓觀眾自己腦補劇情最後真相反轉達到喜劇效果。
四川男孩雖然"強買"了張北京的門票,卻是基於他相信了對方"很容易搞到門票"的吹噓的基礎上。
當最後經過一番追逐和誤會後,我們終於知道他只是為了親手在奧運場館裡摸一摸爸爸製造的欄杆,而他的父親,已經在汶川地震中離世。觀眾前一刻張北京被反當成賊而捱打帶來的笑聲瞬間變成了淚水。
《北京你好》裡所有的道具出現都是有其原因,無論是買給孩子的紅鞋子還是四川男孩車上吃的薩其馬,都在結尾完成了完美的call back。
已年過60的葛優在片尾和身邊的觀眾們一起為奧運健兒加油,為喊太過於賣力而導致缺氧,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緩過勁兒來。
葛優所表演的喜怒哀樂全在劇情的起承轉合之間,表演的鬆弛和生活氣都太令人舒服,完全撐起了角色,也成就了整個片段。
6、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還是沒讓我失望,果不其然的拍砸了。
《白晝流星》的立意很好,把航天事業和扶貧結合在一起,但是很可惜人物動機實在是很迷,臺詞也過於直白。感覺這個主題就算放到一個電影的容量裡都不一定能講好,更別說在這個短片裡了。
陳飛宇和劉昊然兩個少管所出來的頑劣孩子就看了一次返回艙落地就感化了,有些突兀。田壯壯和兩個人在大地上策馬飛馳的鏡頭很有震撼力,但是強行把李伯伯寫吐血病到,強行讓兩個人上前去抬宇航員真的讓我無力吐槽,宇航員返航這樣的大事,兩個人居然可以這樣闖進去。
還有讓人吐槽的就是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的角色設定過於完美。
7、護航最後收尾的是文牧野導演的《護航》,故事有些老套。講的故事還是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與謙讓精神的故事。
比較有意思的是打亂了時間,加入了很多插敘,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
包括張子楓扮演的女飛行員小時假小子打架那段,還有開頭結尾小女孩爬煙囪把一段回憶拆開,文牧野在敘事技巧上下了功夫。
小宋佳回憶的那段壓力測試那段插入也合乎情理,更能體現宋佳堅決備飛,讓隊友完成任務時的內心戲劇衝突。
文牧野還在這個片段裡開了一個薛定諤的車,宋佳在和雷佳音吃分手飯的時候,雷佳音講“你在天上開飛機......”然後空了幾秒,老司機們都內心補了一句,懂得自然懂。
但是很可惜題材的平庸無法用技巧來掩蓋。
8、總結
作為一部由七部短片拼湊起來的主旋律獻禮片,我覺得和過往的那三部比起來還是有很多進步的。
不在著眼於巨集大敘事,更多放力氣在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讓觀眾在電影裡看到自己,也更好點燃愛國情緒。不再是以往那種大事件堆料,單向的宣洩愛國情緒,這點很難得。
總體來講還是推薦走進電影院看一看的。
7個短片個人喜歡程度排名是:《你好北京》>《奪冠》=《前夜》>《相遇》=《護航》>《迴歸》>《白晝流星》。
你的排名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