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上映的北非諜影(又譯名:卡薩布蘭卡)距今已經70多年了,很多人說它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電影。
不錯,從電影藝術角度來講,這部影片的故事線索非常清晰,主要情節突出,沒有過多的旁枝末節的贅述,整個敘事線處理得乾乾淨淨,節奏控制得很棒,情節不說多跌宕起伏,但都在圍繞一個核心在運轉。從拍攝角度來看,北非碟影這部電影展示了導演邁克爾.柯蒂斯紮實的專業性和豐富的鏡頭運用能力。
各種遠近鏡頭的切換自如和相互配合,都很好的體現出了那個特別時代背景下的緊張局勢和巨集大場面,各種光影的交替更加真實的再現了主人觀的內心變化。
很多看這部電影的人都在說亨弗萊.鮑嘉飾演的瑞克前期是一個冷漠、自私、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兒形象,後面為了大義而幫助了英格麗.褒曼飾演的伊莎離開了卡薩布蘭卡,這是一種為了大義舍卻個人的大愛,是種人格的昇華過程。
但看影片的過程中,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瑞克其實以前就是一名反法西斯鬥士,他不是為了誰去戰鬥的英雄,甚至他都出現在了陣亡名單上。他在不了解伊莎的情況下都瘋狂的愛上了她,每當他問到伊莎的過往時,伊莎都含糊其詞,最後伊莎在答應了瑞克一起離開法國的時候卻食言了,只留下一張不要瑞克追問的紙條,導致瑞克多年來一直未能釋懷,性情也變了。
許多年伊莎不曾與瑞克聯絡過,但當伊莎和他的丈夫來到卡薩布蘭卡準備通過這個中轉站逃離納粹掌控時,卻意外發現他們所需要的通行證卻在瑞克手中時,瑞克早就知道伊莎和他丈夫需要通行證前往美國,但起初卻沒有想過幫助他們。伊莎主動接近瑞克,一次一次的希望瑞克能夠幫到自己,可憐的瑞克,在往日愛人的淚眼中和懇求中,最終冒險讓她們離開了卡薩布蘭卡,而自己卻陷入了危險之中,就像影片一開始一樣,黑人歌手山姆發現伊莎的時候,曾告誡她離瑞克遠一點,因為她會帶給瑞克不幸,事實確實如此。
當伊莎為了讓瑞克答應把通行證給自己時,靠在瑞克的懷裡說出:“我曾經拋棄了你,我再也不會那樣做了”“我也辯不清對錯”“我真希望我沒有那樣深深愛過你”時,相信瑞克已經決定要幫助她了。
不好意思,我從中嗅到了濃濃的綠茶味道,伊莎這樣做,考慮過自己的丈夫嗎?那也是深愛著她的存在啊!當初聽說丈夫被抓進了納粹集中營,她只是在報紙上看到了訊息,就選擇了瑞克還表現出愛得的樣子,讓瑞克深陷其中。可是當她聽說丈夫從集中營裡出來了,又一無反顧的拋棄了瑞克,甚至都沒有當面解釋一下就心急火燎的去見丈夫了。現在為了能拿到通行證離開卡薩布蘭卡,又一次次主動接近瑞克各種愛的宣言,連之前不想告訴的過往都和盤托出,這是什麼操作?
所以說:問世間情為何物?情真是怪物!
瑞克為了一個情字將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根基放置於危險之中,那些跟隨他多年的那人呢?也不顧了嗎?都說瑞克幫助伊莎是為了大義,最終是一種人格的昇華,倒不如說是為了一個得不到的愛情而去努力。伊莎利用了瑞克對她愛,最終達到了目的,在瑞克的目送下乘坐飛機離開了。
不知道結尾瑞克告訴伊莎丈夫:“伊莎是為了通行證而接近自己假裝還愛自己,只是演戲”時,她的丈夫會作何感想。
但不管怎麼樣,這段感情對兩個男人來說都是不公平的,尤其是瑞克,以他的精明能幹,能在納粹和當地管轄人員之間遊刃有餘的周旋,在法屬地應該是過得逍遙自在的,就算這個通行證不小心意外落到了他的手中,以他的聰明和智商是不會暴露出來的。但就因為這個情劫的出現,讓他不得不做出選擇,雖然說當初他並不想做,但最終還是押上了自己的一切。
何為大義,可能在面對的時候,大家都會熱血沸騰一番,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種成就。但是在這部影片中,放開二戰納粹的殘暴背景不談,伊莎在感情上確實過於綠茶了,當初選擇瑞克的時候只不過把他當成了一進的避風港,她並沒有打算和瑞克天長地久,這才有了後面的拋棄,跟隨了丈夫卻又對瑞克念念不忘,關鍵時候利用感情達到了目的。可惜瑞克一腔真情啊!
我們歌頌戰火中的愛情,因為那是一種相互的成全與犧牲,而不是單一方面的要求和拋棄,我們也看過了太多在戰爭背景下的感情,但更多的卻是忠貞不渝和至死不變!我們不要求女人一定要從一而終,但是這種兩方面都不想放手左搖右擺的感情讓我卻不想去推崇。
當然以上僅是我個人觀點,拋開這些不談,講實話,主演的演技真的很好,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小動作都能迅速的讓觀眾感受到內心情緒的變化,尤其是英格麗.褒曼,真的好美啊!導演超愛她的,每次出場,只給她的近景特寫用了柔光效果,美得端莊大氣!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當德國納粹在酒吧高唱納粹歌曲時,維克多指揮樂隊和整個酒吧的人高唱馬賽曲,硬生生的把納粹的歌聲給壓下去了,這段超燃!
還有一首歌曲《卡薩布蘭卡》,很多人聽過的人以為這是電影的主題曲,其實不是的,它是由上個世紀70年代的著名音樂人貝特.希金斯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創作出來的,發行於1982年,它其實是愛情電影〈廣島之戀〉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