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語言和文字的總和。
學問指學習和詢問,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從人生經驗上來,要去做人做事上體會。
做人最好有點文化,但絕對不能沒有學問!
俗話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娛樂圈是很多明星沒有文化,卻有學問,這是他們能紅的原因之一。
先列舉一組明星文化上翻車的事情。
1,有一期吳亦凡上《非常靜距離》,他跟主持人李靜說自己希望以後能生個女孩兒。
李靜問:要是生了男孩兒怎麼辦?
吳亦凡說:“那這個孩子一定不是我的”
2,2010年,19歲的楊冪在李少紅版的《紅樓夢》中飾演晴雯,很多字不認識,不會讀。
37個字的晴雯判詞就唸錯兩個:“霽月難逢”的第一個字不認識,“壽夭多因毀謗生”的“夭”讀成了“天”。
後來又把莘莘學子念成“辛辛學子”。
3,2018年獲得“影響中國”年度演藝人物獎的錦鯉楊超越也經常在節目中寫錯別字。
修仙錄,三個字寫錯了兩個。
4,《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謝娜,可謂喜劇大咖,有一次網上寫的文字,出現了錯誤,把“歧”字寫成了“岐”字。
5,古典美女劉詩詩,有一次在唸臺詞的時候把“沮喪”念成了“且喪”
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需要的素質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素質要求還是需要的。
成為一個藝人的基本素質包括文化、悟性、個性及比較本原的審美能力。
在現在的演藝圈,成為當紅的明星好像更需要“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沒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再有文化,再有演技,連飯都混不到。
不信?告訴你一個演技派日籍演員高島真一的故事。
2019年5月,高島真一在微博發表告別信《惜別》,表示因為長時間接不到戲,他在思慮多時後還是決定5月底回日本老家發展。
高島真一,1970年出生,2003年12月份來到上海,在上戲學漢語。
2004年走上演藝道路,他在中國做了15年演員,參演過80多部影視劇,在《紅色》、《闖關東》、《金陵十三釵》、《鬥牛》等影視劇中留下令人難忘的表演,與張藝謀、甯浩、管虎、黃渤、陳坤、張魯一等知名導演、演員都有過合作。
但高島真一,就是掙不到錢。
戲份最重和錢掙得最多的一次是在電視劇《紅色》飾演反一號木內影佐。
劇組呆了三個月,最終片酬12萬,但是在大多數影視劇中,他的戲都只需要兩三天時間,每天片酬3000~5000元,兩三個月才有一部戲,勉強能夠維持房租和生活開支。
2001年第一次來上海旅遊時,還在日本做生意的高島住在外灘600元一晚的和平飯店;2019年離開上海前,演員高島真一租的房子在青浦區,每月房租2700元,為了省錢,高島真一很少出去吃飯,都是自己做。
在人生本該最為強壯輝煌的十幾年裡,高島的人生經歷了一場“降級”。
我看過高島真一的很多戲,戲很好,演技也很好,但就是掙不到錢,最後不得不回到日本,退出自己喜愛的職業。
為何高島真一,混得如此差?我猜是他不懂或不願意遵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個道理。
以為只要學習文化,努力提高演技就能有戲演,有合適的片酬可以拿!
高島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如果沒有文化、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繼續佔據大部分資源,娛樂圈製造的產品就會越來越差,就會沒人買單,最終導致市場全面萎縮。
因為現在是網路世界,競爭是全方位的。
雖然成為明星文化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的文化修養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