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和大家從不一樣的角度分享一部燒腦經典電影《盜夢空間》。要想了解這部電影的話,首先需要對這部電影中使用到的很多術語做一個基本了解。
首先就是潛意識的概念,潛意識這個概念進入中國的時間其實很晚,大概是上個世紀90年代,而且很多人只是聽說過這個詞語而已,所以很多人認為潛意識很神祕,認為潛意識是一種玄而又玄的東西,但是潛意識不過是心理學“精神分析”流派的一個概念而已,在精神分析流派中,把我們意識不到,但是真實存在的心理活動都稱作潛意識。
而且一個人的潛意識的數量大概是一個人意識的30000倍,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決定的了,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總是處在矛盾中,想要做一件事情,但是卻總是事與願違,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是因為意識想做,但是潛意識不想做,因為潛意識比意識強大太多了,所以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了解這些之後,我們就能夠明白《盜夢空間》中經常在說的潛意識到底是什麼,也能夠知道盜夢的遠離,因為夢就是潛意識的呈現,通過在一個人的夢中盜取資訊,其實就是直接盜取一個人潛意識,也就是內心最深處的資訊。但是為什麼獲取潛意識資訊容易,但是要在別人的潛意識中放入一個資訊就很難呢?
共同的夢境,就是大家共享潛意識,你的潛意識可以進入我的腦海中,我的潛意識可以進入你的腦海中,同時我還可以從你的潛意識獲得資訊,並且我還可以通過暗示的方式,改變你的潛意識,但是這種改變是自發性的。
因為對方的潛意識喜歡自然進入的東西,對於任何突然加入的東西都會產生排斥,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人自發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他的積極性是會很強的,但是如果是被強行命令不得不做一件事情,積極性可能立刻就會減弱,這就是源自潛意識的抗拒,當潛意識感受到來自外界東西的強加的時候,就會抗拒。
其實還有一個概念,在電影中出現的比較多,那就是投射,什麼是投射?比如我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人任何事情,最後都會計入到我們的潛意識,而且會在我們潛意識世界對這些人進行一個加工,這些形象形成之後就會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當我們能夠進入到他人的夢境中之後,我們就可以遇到這個被夢主加工過的他人的形象形成的人。
比如電影中,在夢境的第一層中,是由伊姆斯扮演費舍爾的教父,但是柯爾他們進入到了費舍爾夢境的第二層之後,費舍爾潛意識對教父產生了懷疑,那麼潛意識就會開始對這一形象進行一個加工,所以他的教父就變成了一個壞人出場,不得不說影片中這群盜夢者對潛意識已經玩透了,所以在第二層夢境中,伊姆斯已經不需要扮演費舍爾的教父了。
但是為了心安,伊姆斯依舊選擇了跟蹤費舍爾教父,這是為了觀察在費舍爾潛意識中他教父的行為變化,來印證他們的暗示是否已經起到了作用。但是就像我們說的,一個人潛意識的變化是自發性的,所以柯爾他們才絞盡腦汁的思考應該給費舍爾假如什麼樣的信念,如果是憤怒的信念,憤怒中就會被化解,並且和產生懊悔,這會改變一個人的潛意識信念。
所以他們想到了和諧的宣洩,因為費舍爾和自己父親的關係一直很不好,他的父親一直對他很失望,所以他們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費舍爾的父親對他失望的原因是因為他總是試圖模仿自己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希望他做自己,這是多麼強大的暗示,而費舍爾潛意識深處希望得到父親的愛和認可,希望和自己父親和解。所以這樣的信念非常坎坷,但是順利的種下了,並且可以想象最終真的會變成他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