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今天鋪子給大家推薦一部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新片——
《逃離比勒陀利亞》
這部電影的主演,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即大名鼎鼎的“大難不死的男孩”。
自《哈利·波特》系列完結後,為了擺脫角色對他未來事業的影響,丹尼爾沒少接一些奇奇怪怪的角色。
要麼是手上被釘了兩把槍的鍵盤俠(《腰間持槍》),要麼是靠著菊部力量衝浪的屍體(《瑞士軍刀男》),要麼額頭長角的痴漢(《復仇之角》),要麼是弗蘭肯版卡西莫多(《維克多·弗蘭肯斯坦》)。
從萌萌噠的小哈利·波特一路走來,他的臉和戲路一起變得越來越寬。
不得不說,蛋妞真的很拼。
而他的這部新作,也是看點滿滿,讓人腎上腺素直線飆升。
更何況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甚至電影主角的原型人物,真正的蒂姆·詹金,也參與到了電影的拍攝中。
(圖為電影角色與主角原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非政府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由,頒佈了一個法案。
法案按照膚色,將南非的居民人為地分成了四個種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種及印度人,並且據此劃分出了各個人種的生存區。
於是,數百萬南非人,尤其是黑人,被迫從祖居地遷移到另一個聚集地,同時受到政府和社會多方面的不公平對待。
黑人只許上破破爛爛的社群大學,黑人的救護車像個先遣的靈柩,黑人不能進入風景優美的公園......
反之,白人卻享有著最好的Sunny、沙灘、地段。
而以上這些,就是當時在國際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種族隔離政策。
對於這種不平等的待遇,南非的人民也做出了激烈的反抗。
遊行、演講、傳單、暴動,他們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和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
蒂姆·詹金(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飾)就是其中之一。
蒂姆和他的朋友斯蒂芬,是祕密反種族隔離行動的一員。
他們的工作,就是靠小型爆炸裝置,將呼籲平等的傳單發散出去。
這些傳單傳播了一個至為重要的理念:
即所有種族的自由和平等,都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自己卻為此付出了遠超預期的代價。
執勤的警察現場抓包,他們被種族主義法西斯唾罵,被稱為迷惑人心的白人曼德拉。
接著,法庭下達了最後審判,蒂姆面臨十二年的牢獄之災。
監獄,像是人潮洶湧中的一座孤島。
無論你在外面有什麼勢力、地位,一旦進去,一切都會被抹殺。
而對於蒂姆這樣的“政治犯”,監獄生活尤其嚴苛。
而以折磨人為樂的監獄管教,更是從一開始就盯上了他們。
在這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嚴格限制。
甚至連女友帶來的傍身錢,他都不得不塞到肛門,才能將其帶進去。
從監獄大門口,進到監獄內部,蒂姆和斯蒂芬二人經過了重重鐵門,和拿著槍的守衛。
這一切,都將他們和外界隔離開來。
但是,蒂姆和斯蒂芬卻並不打算乖乖服完12年時間的刑。
從進監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開始計劃越獄。
而且,監獄裡有這種打算的,也不止蒂姆兩個人。
因為很快,另一個計劃越獄的政治犯就找到了他們。
越獄,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的事。
監獄外牆高6米,下面還鋪著帶刺的鐵網,上面每隔一段就站著一個持槍的守衛;
探照燈從早上開到晚上,無死角的照亮監獄每個角落;
隧道也不靠譜,岩石堅硬,怎麼挖都只會在監獄內部打轉。
於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只有監獄的大門。
而監獄大門和他們的牢房中間,還隔著十幾道鐵門。
硬闖絕對是下下之策,最優解,是做鑰匙。
材料,就用勞改時車間的木頭。
計劃確定下來,他們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鑰匙的實際圖樣。
好在這一步不是很難。
因為獄卒們總是把監獄的鑰匙大喇喇的別在腰上、攤在桌子上。
蒂姆三人有絕對足夠的機會和藉口去接近獄卒,並將鑰匙的樣子深深刻在腦子裡。
即使在獄卒嚴格的監視下,牢房的鑰匙還是很快就做了出來。
趁著深夜,所有人都已經入睡了的時候,蒂姆拿出做好了的鑰匙,插入了牢房鐵柵欄門的鑰匙孔。
隨著幾聲脆響,門開了。
但還沒來得及高興,接下來看到的東西就讓他瞬間傻眼。
牢房鐵柵欄門外還有一扇三英寸厚的鐵門,而這扇門的內部,沒有鑰匙孔。
不過這點小挫折,還不足以讓蒂姆三人放棄。
在從鎖孔中下功夫的嘗試失敗後,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透過窗戶,成功用鑰匙開門。
而不久後,通過一個精巧的裝置,這個問題也自然迎刃而解。
就在三人忙著做鑰匙去開門的時候,另一邊,獄卒也注意到了他們之間鬼鬼祟祟的小動作。
他深信蒂姆在偷偷的計劃著什麼,但是卻無論如何都抓不到證據。
所以蒂姆的牢房,就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突襲式的掃蕩。
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蒂姆耗費心機做出來的鑰匙,早早的就被他藏到了監獄的每個沒人注意的小角落。
牆縫、書架,甚至裝著洗衣粉的桶裡。
靠著這種方法,幾個月間,他們偷偷為監獄的15扇門配了39把鑰匙,從牢房溜到走廊,甚至管理室。
沒有人發現,沒有人意識到,他們躲過了搜查,成了整個監獄裡最“自由”的囚犯。
而終於,萬事俱備的這一天到了。
就在他們做好所有準備的時候,一次突擊檢查,也悄然而至。
《逃離比勒陀利亞》整個故事的主線很簡單,即主角和他的同伴們一起越獄的驚心動魄的過程。
但在故事背後沒有展開來講述的東西,還有很多。
當時的南非政府為了維護種族隔離政策,下令對任何反對的聲音都進行了血腥的暴力鎮壓。
當時監獄裡的“政治犯”,多數都是蒂姆這樣追求平等的白人。
因為他們的“種族身份”,政府對他們的懲罰往往是扣上一頂恐怖分子的帽子,丟進監獄。
而對於黑人,南非政府的手段就殘忍了很多。
如果被盯上,下場往往就是受到虐待,或者死亡。
作為一部越獄題材的電影,《逃離比勒陀利亞》在豆瓣評分7.4,爛番茄新鮮度71%,成績已算不錯。
而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全程毫無鬆懈的緊張感:
半夜“配鑰匙”,而巡邏的獄警就在一門之外;
獄卒突襲檢查,鑰匙剛巧就掉在他的眼皮底下;
剛要把作案工具藏起來,監獄長卻突然命令所有人停手......
其緊張感絲毫不亞於考試作弊,簡直讓人心臟受不了。
另外,就演員來說,蛋妞在這部電影中也貢獻了不錯的演技。
半夜試鑰匙的緊張、急促的呼吸、和因為害怕而劇烈抖動著的身體都使觀眾感同身受。
難得這麼好看的新片,又讓鋪子如何不推薦給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