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丹尼斯·維倫紐瓦。

作為好萊塢科幻界的實力導演,他執導了近年來最亮眼的幾部科幻片。

就比如《降臨》《銀翼殺手2049》,以及暫定今年年末上映的《沙丘》。

我們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風格,但冷峻、陰鬱、深沉的色調絕對是重頭戲。

而且在他的鏡頭下,人物內心又總是與孤獨、憂傷、迷離相伴。

與此同時,電影還大多充斥著對於人類宿命的不確定性,時不時地在敘事中彌散出幾許詩意。

當然,今天介紹的重點其實是丹尼斯·維倫紐瓦早年間的一部作品。

我們不僅能從中感受到導演創作風格的諸多閃光點,甚至還能體會到命運的無常——《下一層》

正所謂“濃縮就是精華”。

該片曾入圍戛納影評人週,且最終收穫了CANAL+電視臺獎。

至於各大影評網站的口碑也是不俗,豆瓣評分8.3,IMDb7.5。

即使沒有大咖、沒有炫目的特技鏡頭,甚至全程連臺詞也不超過五句。

但經過一番橫向比較後,這部短片在導演的職業生涯中也屬名列前茅。

更不用說,還有那精緻考究的鏡頭語言和嚴肅深刻的寓意,足夠嚇觀眾一身冷汗。

01.最後的晚餐

故事開篇,映入眼簾的是張擺滿各式食物的長餐桌。

軟嫩香腸、牛排、汁水淋漓的動物內臟,再搭配上鮮紅誘人的櫻桃和海鮮,簡直是肉食愛好者的狂歡。

餐桌前,一群西裝革履的食客正盡情地享用著這頓豪華大餐,偶爾還會舉杯暢飲一番。

餐桌旁,站立著幾位侍者,不遠處還有負責奏樂的小型樂隊。

乍一看,除了氣氛略顯壓抑之外,這似乎就是一場普通的上流社會晚宴。

下一秒,隨著鏡頭切換,方才還慢條斯理、舉止優雅的客人們突然變得“飢渴”起來。

舉刀、切割、張口、啃食、咀嚼、吞嚥,眾人不停地重複著這套流程。

眨眼間,餐桌上的食物就被風捲殘雲般消滅了大半。

可他們彼此間卻毫無交流,偶爾還在悶頭狂吃之餘拋給對方一個挑釁的眼神。

這與其說是出席晚宴,倒不如說是參與了一場“大胃王爭霸賽”。

一旦人物外表和行為方式形成了巨大反差,就難免產生出一種違和感。

還沒等我理清頭緒,新的“驚喜”又將降臨。

房間的地板開始微微顫動,餐桌底部也隱約傳來了摩擦聲。

原先一直默不作聲的侍者們互相交換了眼神,然後默契地退後兩步。

“咣咣咣”,地板塌陷。

餐桌上的所有人突然齊齊下墜,瞬間就只留下一個巨坑。

詭異的是,此時明明應該感到恐懼和驚愕的食客們居然全都恍若無事發生。

尤其是衣著華麗的貴婦,她只是淡定地抹去戒指上的灰塵,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頭頂的巨坑。

不僅全程一言不發,而且眼神中也毫無波瀾,看起來完全不在意這點“小插曲”。

其他人則大多隨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塵,之後便靜靜地等待侍者的“投喂”。

甚至,還有人饒有興致地撿了一塊沾滿灰塵的薄餅來吃。

幾番操作下來,讓人忍不住想感嘆這群食客的心態可真是無敵,簡直“天塌下來也不怕”。

至於侍者們更是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

他們動作麻利地下樓、清理餐桌、撫去客人髮絲上的灰塵,然後像變魔術一樣端出更多新鮮美味的食物。

於是乎,新一輪的“饕餮盛宴”又拉開了序幕。

地板塌陷、清理餐桌、繼續進食,在一次又一次的迴圈往復中,客人們逐漸習慣了這樣的用餐秩序。

然而,這一次還沒等侍者們打掃好戰場,客人們就已經再次下墜。

隨著下墜的速度加快,客人們的吃相也愈發野蠻。

從起初的彬彬有禮,再到狼吞虎嚥,眼神也變得異常凶狠。

再後來,眾人彷彿陷入了瘋狂,幾乎是以撕破臉皮的架勢開始你爭我搶,毫不顧忌餐桌禮儀。

一時間,優雅貴族變成了貪婪餓鬼,各種呻吟、低吼、咀嚼、吞嚥的聲音混合在一起,聽的人耳朵發癢。

就在“餓鬼們”瘋搶食物的時候,更大的危機正在醞釀。

他們腳下地板的顫動聲也已經劇烈到難以忽視的地步,聽起來隨時都有可能崩塌。

“砰砰砰”,原本的“死迴圈”終於被打破。

所有客人連帶著這張餐桌一路砸穿了這棟深不見底的大樓,他們就像是墜入了“無間地獄”一般,徹底消失了。

在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寫鏡頭中,影片迎來了尾聲——

原本一直冷眼旁觀的侍者久久凝視著鏡頭,彷彿在隔著“第四面牆”和觀眾對視。

這個侍者是誰?他想說什麼?

而那些墜入深淵的客人又是誰?

這個荒誕弔詭的故事到底想借此表達什麼?接下來再慢慢聊。

02.命運的禮物

如果掐頭去尾,《下一層》的片長大概不超過10分鐘。

即便如此,導演依然在有限的時間內鋪陳了堪稱密集的資訊量,也完成了一出精彩的人物群戲。

這樣一來,倒頗有點“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意味。

仔細打量,你會發現片中出現的幾乎每個鏡頭和人物都各有深意。

當然,不同的觀眾,肯定會有不同的見解,所以這裡只談個人觀點。

先說最關鍵的“食物”說起。

回想一下,當食客們一開始用餐時,侍者端上來的是什麼?

是香腸、排骨、烤肉和果蔬,總之都挺正常。

接下來,幾個特寫鏡頭為觀眾展示了更多細節。

比如,第一波用餐完畢之後,餐桌上突然多出了幾個野獸的頭顱作為裝飾。

而當他們第一次下墜後,餐桌上的食物明顯變得更加“重口味”。

熟食被換成了血淋淋的內臟,單純的烤肉變成了一盤盤珍奇異獸:

野山雞、犰狳、羚羊、麋鹿、犀牛,幾乎無一例外全都是瀕危物種。

食物不僅變得越來越血腥,也越來越稀有,這無疑象徵著食客們不斷膨脹的“慾望”。

以珍稀物種為食,再加上那不知節制的醜陋吃相。

看到這,或許你會和我一樣,第一時間聯想到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濫捕濫殺。

要知道,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和所謂優越感,人類向來都是不擇手段。

所以在強行推進物種滅絕方面,人類可謂“戰績彪炳”。

比如,早在17世紀就已滅絕的渡渡鳥、20世紀初消失的北美旅鴿(僅用了一個世紀,旅鴿就從高達數十億隻到滅絕)、2011年宣佈滅絕的西部黑犀牛等等。

試著搜尋“滅絕動物”條目,你立刻就能收穫一份超長名單,而且這還不包括那些在滅絕邊緣徘徊的物種。

出自《我們的星球》

不如再舉個更貼近現實的例子。

廣東本地有道名菜“酥炸禾花雀”,酥脆鮮香、骨酥柔嫩,實乃不少老饕的心頭好。

可悲的是,禾花雀最後就這麼硬生生被吃到瀕臨滅絕。

只不過,“索取”與“付出”總是相對的。

說到這,就開始涉及到“食物”與“下墜”之間的第二層隱喻——

即人類在開發自然資源時所遭受的劫難。

眾所周知,“農業”和“畜牧業”在人類發展歷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也是人類社會向文明邁進的里程碑。

而與農業相伴而來的,卻是一段持續數千年的傳染病史。

在這場曠日持續的戰役中,戰鬥力最強的對手包括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麻疹、鼠疫等。

而這些流行病,恰巧都由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

用行話說,這些就叫“人畜共患病”,即人與動物之間可以互相傳播的疾病。

如果用賈雷德·戴蒙德在《鋼鐵、槍炮與病菌》中的話來形容,那就是“來自動物朋友的致命禮物”。

只可惜,過去的人類太“單純”,他們沒有意識到所有命運的贈禮,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而代價,正是數以億計的生命與無可估量的財產損失。

電影《傳染病》

更悲劇的是,隨著人類在攫取自然資源方面的進一步加深,災難也在同步跟進。

試著翻閱現代流行病學史,你會發現短短几十年間,竟然就又新增了幾員“猛將”。

比如來自非洲果蝠的埃博拉病毒、來自大猩猩的艾滋病病毒、以駱駝為宿主的ME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等等。

《血疫》

再簡單說幾個資料。

據《自然》雜誌發表於2008年的一篇論文顯示,1940-2004年間新出現的300多例傳染病當中,人畜共患病的比例為60.3%,其中71.8%來自於野生動物,家禽家畜不到三分之一。

這意味著,“人畜共患病”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人類頭號殺手”。

而這一切,既是人類為了掠奪自然資源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也是人類難以抗衡的宿命。

人類社會對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越是嚴重,日後遭受的教訓和懲罰或許就會越發慘烈。

把視線拉回《下一層》。

現在你總該反映過來,那些沉迷於瘋狂進食從而導致墜入深淵的人是誰。

而那層搖搖欲墜的地板,又到底在指代什麼了。

再來談談片中某個頗為惹眼的女角色。

為什麼說她惹眼,因為她是唯一一個面對滿桌美食卻毫無所動的人。

不僅如此,她還一直保持著危機意識。

對此,片中特意給了幾個鏡頭——

在地板即將開裂時,她不安地到處張望,就連腳趾也緊張到蜷縮。

然而,原本抗拒進食的她,在故事結束前還是沒能抵制住誘惑。

不過留心看的話,就會注意到她的眼中隱含淚光,笑容也更像苦笑,處處表現出內心的不安和無奈。

因為她無力改變眾人的命運,最後照樣被一起拖進萬劫不復的深淵。

她的遭遇,無疑是在試圖警醒觀眾:

當真正的災難降臨,沒有人可以做到獨善其身。

如果說以上隱喻能讓觀眾感到汗顏,甚至是恐懼的話,那麼撕開表層的真相之後,等待我們的將是更深邃暗黑的寓言。

而證據,就藏在侍者端來的餐盤中。

犰狳,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

犀牛,來自非洲。

沒錯,“食物”隱喻的最後一層,實際上直指人類的殖民侵略。

餐桌上衣冠楚楚的貴賓們毫不留情地割開動物的肌理,就如同歷史上歐洲強國曾狠狠切開美洲大陸的血管,然後盡情掠奪各種資源。

同樣的貪婪,同樣的手段殘忍。

在這場單方面的屠戮中,因為既沒有堅船利炮,也沒有發達科技,實力單薄的原住民們便只能任人宰割。

無數的黃金、農作物、皮草、奴隸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歐洲大陸,供權貴階級和資本家們享用。

最後,這些沾滿鮮血的財富就盡皆成為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被解救的姜戈》中主角姜戈就是個黑奴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片中某個存在感稀薄的角色。

一個始終癱坐在座位上,眼睜睜看著其他人胡吃海喝的“倒黴蛋”。

被鏡頭掃過的瞬間,能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渴望和無奈。

深色面板、癱瘓、無法進食,種種特徵都表明該角色是在暗指印第安人和黑人。

想想也是,經歷了一番敲骨吸髓之後,第三世界人民可不就是隻能維持癱坐的姿態,然後默默看著其他國家的人坐享其成?

更令人細思恐極的是,他的嘴邊還塞著一根導流管。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有人在負責輸血,保證他的生存。

但實際上呢,誰也說不清這根導流管到底是輸血,還是抽血。

畢竟,現實中的第三世界國家依然充當著資本主義強國的“宿主”。

只不過這種“吸血”或者說剝削,變得更加隱晦。

不妨再舉個例子。

美劇《黃石》第一季就以農場主達頓家族與印第安自留地等多方勢力的衝突為核心,又名“牛群引發的血案”。

先簡單解釋下,印第安自留地是指美國在西部大開發的情境下,為了更好地解決白人與印第安人衝突而設立的特別行政區域。

雖說美其名曰“自留地”,但在原住民的眼中,這實際上相當於是美國給與他們的施捨。

為此,他們不得不搬離故土,甚至承受了更多苦難:水土不服、人口銳減、被強制同化,不少部落從此一蹶不振。

“這個大陸原來的主人已經被白種人像圈牲口一樣拘禁了。”

這就是美國作家哈姆林·加蘭對19世紀晚期時印第安人現狀的描述。

除此之外,本片其實還有更多值得解析的角度。

比如,餐桌上種類繁多的“食物”,顯然也可以用來指代“社會資源”。

而衣著華麗的貴婦和大腹便便的男人則象徵著社會中最頂尖的精英,或者說既得利益者。

而故事的團滅結局,就可以理解成這些權貴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的混戰。

又或者,還可以把食客們暴飲暴食的行為理解為七宗罪中的“暴食”,而侍者自然就充當著“上帝”一角。

至於他們的墮落,則是上帝親自做出的審判。

總之,只要你的腦洞夠大,就能挖掘出更多細節和隱喻。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下一層》都不失為一部寶藏片,值得一看。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再看《虎口脫險》,才知道原來成就它非凡地位的是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