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中國電視劇屆的黃金編劇劉和平,在他66歲這年選擇進行首部電影《援軍明日到達》的劇本創作。該部電影講述的是劉和平衡陽老家的著名戰役——衡陽保衛戰。

為了在劇本中最大限度地還原這場戰爭,已經定居北京的劉和平,多次前往湖南衡陽老家,實地考察衡陽保衛戰的遺址、武器和戰士的服裝。

不僅在這部電影創作中,在劉和平的每一部劇本創作中,都傾注了他對作品的無限堅持。

——我的作品是寫給時間看的——

“我的作品是寫給時間看的,希望它能代表我活著這個時代的一種作品”。

懷著這樣的創作態度,《北平無戰事》歷時七年最終成稿。而就在開拍前,由於題材原因,光劇名就更改了四次,劇本的拍攝難度也讓不少的製作班底徹底望而卻步。

面對投資方“靠近原來評審標準的意向去寫”的建議,劉和平依舊不為所動:到了新時期,要有一定的思想價值突破,包括美學價值突破,而《北平無戰事》的思想價值突破是最難的;

面對投資方的七次投資、七次撤資,劉和平也絲毫不動搖:到了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我們應該有新的認識。

在劉和平的堅持下,《北平無戰事》最終順利播出,開播第三天,豆瓣的評分就達到了9.3分,榮獲內地收視榜榜首,劉和平也因此在第21屆上海電視節上獲得“最佳編劇”獎。

創作劇本40年,劉和平從未向市場妥協、降低對於作品的要求。他捨去了外界的誘惑和干擾,即使有投資方出一千萬進行約稿,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在訪談中,劉和平給出了答案:(做了某件事)可能有名和利在等著你,但是使我不得開心顏,我就不要,再高的職位和再多的錢,你要我摧眉折腰,我就不要,這種選擇未必那麼功利,那麼明晰,有些就個性使然“。

正是因為這種“任性”,劉和平捨去了唾手可得的名和利,卻得到了雖不高產但部部封神的作品。

——從官場到作家,奮不顧身投入劇本創作——

“這一生要回想的話,什麼好像都自學,從識字、搞音樂,這就是任性”。劉和平談及,如果沒有這一股氣,作品也不會有力量。

三十一歲那年,劉和平的戲劇作品《甲申祭》獲得了曹禺文學獎,並因此獲得了出任衡陽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的機會,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1985年劉和平選擇踏上仕途。

改變發生在劉和平的父親去世之後。

父親的離世給了劉和平沉重的打擊,而父親的離開也讓劉和平意識到:從此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做人做事。

於是他毅然辭掉官職,不要工資不要保險,奮不顧身地投入到給他帶來成就感的劇本創作中。面對自己的選擇,劉和平承認“這就是一種任性”。這既是孝子宿命的完結,也是劇作家理想的起航。

為了寫好《大明王朝1566》,劉和平將嘉靖和海瑞的畫像掛在書桌前,每天洗手焚香之後才開始進行創作;

為了代入到《北平無戰事》的時代,劉和平的桌前一邊立著周恩來得像,一邊立著蔣經國的像。

就是這樣認真虔誠的創作態度,才有了後來《北斗南箕之歌》、《衡陽保衛戰》等一系列的優秀作品,每一部作品都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大明王朝1566》更是常年霸佔豆瓣高分。

即便如此,步入晚年的劉和平並沒有安於功成名就所帶來的安逸生活。採訪中他透露到,現在還會處處給自己設立新的挑戰。劇本創作不僅只是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而是作為一個湖南人的較勁與堅持。

劉和平忽略了外界的質疑,捨去了名和利,卻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精彩繽紛的帝王將相、官場權謀的場景,也讓自己的夢想和鍾愛的劇本創作得到了巨大的價值。

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綜藝節目要女藝人當眾脫胸罩、嘴對嘴接吻網炮轟:低俗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