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傑克遜拍攝《指環王》,可以說得上是出於熱愛。
經過數年發展,彼得·傑克遜成功地將托爾金的鉅著改編成電影,並克服重重困難,把它賣給了當時業界最出色的商業頭腦——新線電影公司。在該公司的大力支援下,傑克遜召集了一批演員,利用頂尖的拍攝技術,終於製作出符合原著規模的《指環王》三部曲,讓我們第一次發現了神祕的中土世界。
電影一經上映,便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彼得·傑克遜要做的就是拍攝可能的續集。但由於托爾金家族掌握著托爾金大部分著作的版權,唯一的選擇就是改編《霍位元人》。就這樣,《霍位元人》三部曲誕生了。
《霍位元人》三部曲由三部電影組成,儘管每部電影都很賺錢,但整個系列的利潤卻是直線下滑,也沒有像《指環王》那樣受到追捧,觀眾的評論也相當混雜。要說改動,《霍位元人》三部曲中保留了許多重要角色,托爾金的小說依然深受讀者喜愛。但奇怪的是,《霍位元人》就是沒能達到之前的水準。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一本書變成了三部電影
當初彼得·傑克遜開發《指環王》三部曲的時候,曾打算把整個故事壓縮成兩部電影,因為他擔心沒有哪家電影公司敢在三部電影上押注。而新線電影公司則建議製作一個完整的三部曲,讓每一本書都有一部電影,給故事的自然發展留出充足的時間。現在看來,這確實是《指環王》成功的關鍵因素,但《霍位元人》的情況恰恰相反。《霍位元人》的原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原本打算只拍兩部電影,但傑克遜接手後,又加了第三部,把一部簡單、樸實的小說變成了三部冗長的電影。
不出所料,與《指環王》相比,《霍位元人》三部曲的每一部都顯得臃腫而曲折。因為時間軸被拉長,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鏡頭被修飾過,這極大地削弱了每部電影的節奏和激情。托爾金在《指環王》中運用了敘事間隙,而《指環王》三部曲基本上遵循了作者的線索。相比之下,《霍位元人》的敘事間隙顯得有些勉強。儘管傑克遜堅持不這麼認為,但很難想象他做出拍三部電影的決定不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作為一個側重點,《霍位元人》在把每部電影視為獨立故事時也會失敗。《指環王》是三部曲成功的典範,每一部的情節都會隨著下一部不斷升級,但同時作為獨立的故事也能很好地運作,有清晰的開頭、中間和結尾。而《霍位元人》則是一部由三部分組成的大故事,僅看一部並不能給我們帶來《指環王》那樣的滿足感。
沒有充足的時間雖然導演很少有他們想要的那麼多時間,但《指環王》在1997年開始前期製作,1999年開始拍攝,14個月後完成了第一部的拍攝,每部電影都有一年的後期製作時間。雖然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但《指環王》的製作工作進展還算順利,達到了人們對如此規模專案的預期,而傑克遜為了保持他的遠見,每一步都在場。而在《霍位元人》中,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傑克遜自己也抱怨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製作一部全新的三部曲。他聲稱,從吉爾莫手中接過導演一職後,他就直接投入了拍攝,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進行前期製作。
傑克遜承認,他從未覺得自己在《霍位元人》的製作上處於“領先地位”。因此,如此缺乏凝聚力的創作過程導致《霍位元人》三部曲缺乏凝聚力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了。傑克遜最初選擇不執導《霍位元人》三部曲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與他的《指環王》三部曲競爭的問題,但如果在他發現自己坐上了導演的位置後,電影製作從零開始,或者與吉爾莫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那麼《霍位元人》可能會比《指環王》走得更遠。
反派索倫可能是一個相當直接的反派,至少在《指環王》中是這樣。他被薩魯曼更具戰略性的狡詐和德勒瑟的徹底瘋狂所襯托,使《指環王》出現了一大批反派。而改編《霍位元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惡龍史矛革並不符合現代反派的形象,他只不過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囤積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吉爾莫讓傑克森的史矛革比他在原著中更加邪惡,而這一變化在電影中表現得相當不錯。
電影還為阿索格和波格父子的半獸人軍團打造了更大的角色,尤其是前者。然而,在托爾金的原著《霍位元人》故事中,阿索格已經死了。然而,阿索格的復活並沒有完全填補這一空白。而且,就像其他的補充一樣,它給人的感覺是一種策略,只是為了分散人們對主線故事的注意力。在三部充滿了索倫神一般的敬畏和薩魯曼威嚴的電影之後,阿索格的威脅只比一個普通獸人稍微多一點。
與其他改編電影相比,《指環王》並沒有增加太多元素,而是主要將托爾金原著中的元素剝離出來,比如《護戒同盟》中湯姆·邦巴迪爾的支線探索。然而,《霍位元人》的哲學與傑克遜曾經的立場截然相反。《霍位元人》三部曲從托爾金的廣泛著作和附錄中汲取了全新的元素,而這兩者都有各自的問題。
電影中新增添的角色,包括伊萬傑琳·莉莉飾演的塔瑞爾,萊戈拉斯的出現,弗羅多的客串,矮人基利的支線,以及拉達加斯特的一個擴充套件角色。儘管西爾維斯特·邁可伊飾演的男巫可以說是《霍位元人》中比較吸引我的角色之一,但其他的變化並不那麼奏效。而且塔瑞爾對情節的影響微乎其微,奇力的故事只是對三部曲長度的補充,而奧蘭多·布魯姆的出現顯然只是為了吸引《指環王》的觀眾。
對於傑克遜在《霍位元人》第三部中加入新的元素,比如大規模擴大的五軍之戰和亡靈法師,給我的感覺可能不會那麼反感,但這些元素本身也有一些問題。《霍位元人》的故事和這些元素之間存在著如此不協調的脫節,這種轉變對中心故事百害無一利。史詩般的戰鬥和偉大的軍隊在比爾博·巴金斯的小故事裡是沒有地位的,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努力喚起與《指環王》一樣的規模感和驚奇感。
過度使用CG技術除了內容和故事,《霍位元人》三部曲在視覺上也與《指環王》大相徑庭。作為CG技術的一個應用,《指環王》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儘管以目前的標準來看,其中的一些特效並不十分成熟,但它通過運用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際效果,在幻想中加入了接地的現實主義,幫助傑克遜將中土世界的形象與我們聯絡起來,同時在拍攝中注入了一種骯髒的鄉土氣息。而《霍位元人》並沒有採用這種方法,而是充分利用了最新的CG技術。
所有角色都是通過CG技術渲染出來的,不僅僅是咕嚕或巨魔,2D微縮模型被CG模型取代,給我的感覺像是動畫,而不是真人動作。之所以CG氛圍如此濃厚,是因為拍攝《霍位元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3D電影的興起。除了《指環王》和《霍位元人》在視覺上缺乏一致性外,拍攝《霍位元人》的幀數為48幀,使用的是紅色數碼,而不是傳統的標準幀率。所有這些更新的技術導致一個近乎原始的形象,雖然依舊美麗,但失去了中土世界如此鮮活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指環王》中的護戒使者是一個精心平衡的陣容,最初由9個人組成。在第一部電影的結尾,博羅米爾與強獸人激戰,受到重傷,最終死在阿拉貢懷裡。至此,護戒使者減少到8個人。但每個成員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脾氣暴躁的矮人、愛開玩笑的哈比人、喜怒無常的人類等等,幫助每個角色脫穎而出。從雙塔開始,他們被分成幾組,並沿著各自的故事線發展。相比之下,《霍位元人》的規模要大得多,總共有15個角色,其中大多都是矮人,而且也沒給我們留下什麼刻板印象。
此外,與《指環王》不同的是,在《霍位元人》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們基本上都在一起,這給了他們一個廣泛的角色基礎,讓我們可以不斷地追蹤這些角色。這是改編《霍位元人》時不可避免地會陷入的一個陷阱,因此這也不完全是電影的錯。可是,有很多觀眾甚至連一半的霍位元人的名字都說不出來,這表明矮人在整個系列中很少得到有效的發展。理查德·阿米蒂奇飾演的索林、艾丹·特納飾演的小天使奇力和亞當·布朗飾演的歐力是三部曲中僅有的幾張能被認出的面孔,這讓大部分觀眾都以匿名的方式融入了馬丁·弗瑞曼飾演的比爾博的背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