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年初一春節檔又是各路賀歲片神仙打架的節奏,目前所有電影售票接近26億,而第一的《唐人街探案3》就佔據總票房的60%,光初一的預售票房,都逼近華語最高單日票房了。
而緊隨其後的《你好,李煥英》上映兩天已經突破了5個億,作為春節檔唯一一部主打親情牌的賀歲片,眾人這麼高的期待也是沾了賈玲和沈騰老牌相聲演員的光;
但是在華麗的票房預售背後,關於《你好,李煥英》的負面新聞也躍躍欲試,紛至沓來……
首先是《你好李煥英》被指責抄襲了話劇《曾經5》,故事結構基本相似;
但是話劇主創人員馬兆壯已經專門網上澄清了這個事,《你好,李煥英》創作是早於《曾經5》的。
既然這是五年前就解釋清楚的誤會,這個時候再把這個梗拿出來炒作就是頗有心機了。
其次又有人挑起風波黑起了李煥英的主演陳赫,說他是汙點藝人,大家不要去看他主演的電影云云;
這就更有意思了,陳赫是汙點藝人該封殺的話,那《唐探》系列的導演陳思誠呢?
五十步笑百步,大家都不乾淨!
01編劇背後的故事,黑料密集可能賈玲都沒想到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起牌時就摸到了王炸。
賈玲是苦出身,農村孩子,也不是多麼的天賦異稟,當年高考都參加了兩次,這樣的代價是同樣成績優秀的姐姐放棄學業,打工支援她圓演員的夢。
就這樣,第二次高考賈玲幸運的同時考上了中戲的表演班和相聲班,卻被母親陰差陽錯地選錯了專業,去了冷門的相聲專業,又幸運的師從馮鞏。
這樣的命運安排就像是她2021年的小品《一波三折》,因為命運已經習慣了跟她開玩笑。
往往是給你個甜棗,再打你一巴掌。
這樣的賈玲大學剛上了一個月,母親就遭受意外去世,這成了賈玲心裡最大的痛。
電影《你好,李煥英》就是成功後的賈玲創作來紀念自己母親的。
而李煥英這張牌正是因為賈玲自身的經歷更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因為感動和笑點都是真實的,這也是李煥英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不是錢砸出來的商業電影可以比擬的。
但是一部李煥英並不能說明賈玲是個有才的編劇,就算是她的老本行相聲她創作起來都有點捉襟見肘了。
賈玲當時參加《一起來笑吧》綜藝節目時,曾表演了小品《小哥哥》,當時這個小品很火爆但是很快被網友反饋是抄襲韓國《尋笑人》節目;
據悉這個節目從表演的風格、使用的道具、甚至就連舞臺上的服裝,都完全是照搬照抄。
最後這檔節目不得不停播,就是因為韓國的兩家知名電視臺,向江西廣電總局控訴賈玲抄襲。
再後來的《喜樂街》以及《歡樂喜劇人》都被指出很大程度上抄襲了《尋笑人》。
但是相聲小品這種即興表演的形式,有時候也很難界定抄襲。
賈玲對這些都做過迴應,說是借鑑,雖然難以服眾,但也算是正面迴應了抄襲一事。
02 陳思誠才華背後相比賈玲的鄉土氣息十足,陳思誠明顯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娃了。
陳思誠出生在遼寧瀋陽一個幹部家庭,家庭富裕有背景,1999年因為打架鬥毆被上戲開除,揹負這樣的黑點還能在李學通教授推薦下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家庭背景可見一斑。
2012年,陳思誠導演的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讓他賺了7000萬,初嘗導演的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那個時間點的賈玲也已經躍躍欲試登上了江蘇衛視春晚,與潘斌龍、劉濤滔表演了小品《萬能表演》。
之後的陳思誠便成立了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始著手出品電影版北愛,以此進軍電影市場;
陳思誠也果然是塊料,小試牛刀的北愛讓他最終以3800萬的成本再次攬下4.2億票房。
再然後就到了2015年的《唐人街探案》,8000萬投資取得超過8億票房的好成績,陳思誠賺發了!
當時北愛對外宣傳是有兩個編劇,陳思誠之下,還有個李亞玲。
2014年,李亞玲和陳思誠因電視劇版《北京愛情故事》編劇稿酬未落實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上了法庭,最後法院判決陳思誠支付拖欠的稿酬及利息,並表達歉意。
據李亞玲的長文章:“他能想一個劇本框架,能夠編出一些聰明的橋段,能夠想出一些漂亮的對白,但他沒辦法把這些東西合起來弄成一個劇本。”
包括後來的唐人街系列,背後也是有一大堆的編劇,並不是陳思誠所說的完全自編自導自演。
最終在《唐探2》以3.2億成本取得近34億的票房後,被封為中國賀歲片最大的IP;
但是同時也惹上了麻煩,被指涉嫌抄襲《白夜行》、《把妹達人》以及《雙瞳》。
03 電影史上牌局的勝負往往沒有幸運,決定終局的還是要看主創的良心。唐探系列成功背後,陳思誠的公司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在頻繁發生股權變動,僅僅2015年就變動了兩次,2016年已經完全由萬達影視持股。
2021年的《唐探3》預售票房近10個億,播出第一天評價就遭遇滑鐵盧,大多是指責電影原本的兩條線笑點和推理嚴重偏離,推理部分不夠精彩;
還有人指出影院偏愛《唐探》,無論是排片還是票價都高於同期其他賀歲片,很多人壓根沒得選;
而截止到今天,《唐探3》豆瓣評分已經直降至6.0,而李煥英卻穩穩升至8.3,評價也都是出奇的好。
網友反饋不僅笑點線上、淚點線上,結局還意外的有了反轉。
賈玲小門小戶對比萬達影視能做到這樣確實也是優秀了,她剛開始可能只是想賺一點錢,沒成想自己最後撬動了《唐探3》,也是始料未及。
自古以來都講究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唐探系列走向成功不容易,最後卻被商業裹挾,越來越失去了這部電影的初衷和本源。
就拿影片中的唐仁來說,當年的《唐探1》可是量身為王寶強定製的,當時王寶強有多牛,《泰囧》《天註定》、《一個人的武林》、《道士下山》相繼大爆,能把他從徐崢手裡搶過來也是陳思誠一大成就了。
可是短短兩三年,王寶強被造成啥樣了,《唐探3》裡的唐仁現在不光胸無大志還又傻又色,完全成為了搞笑的工具人。
這樣的工具能夠長久嗎?
觀眾最多吃虧一次,想要長久形成十幾部真正的大IP,陳思誠要走的路還要很久很長。
《你好,李煥英》和《唐探3》你都看了嗎,感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