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老實說,《喋血戰士》的雙喜代理在宣傳素材上的操作本身並不那麼討喜,輕輕撇過去,都像極了純過水的B級墊檔之作。漫改超級英雄電影仍火熱著的現在,《喋血戰士》絲毫不見同等規模的盛大造勢及期盼,不過在疫情發威,大作紛紛撤檔的撤、延期的延的今天,有電影可以看,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所幸的是,實際上由索尼製作發行的《喋血戰士》,正片打點的挺為完整有頭有尾,爽度穩住、熱血純粹、敘事轉折亦稍有出乎意料之處,整體的觀感著實擺脫那些令人不期不待又倍感廉價的預告印象。就連本來在預告中很是無感的動作場面剪輯,於正片上頭便成了另一種高潮的模樣。雖然有待加強,但早已鎖定爽片自居的《喋血戰士》,的確為觀眾們帶來了相當酷炫的視覺展現,至此它的精彩之處則無須多言。

黑馬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首度躍上大銀幕,相較於檯面上的超級英雄鉅作,《喋血戰士》走的是一個低廉成本的小美路線,雖夠小,美還是得另外審慎評斷。因為即使《喋血戰士》有著「並非我們想的那樣」對主角雷·加里森的驚喜劇本發展,但嚴格來說,那只是稍稍打破觀眾對角色核心的自以為是罷了。這部電影發展的脈絡,幾乎就是《機器戰警》的翻版,可是卻也沒有《機器戰警》那樣的強烈血肉模糊企業道德批判性。

《喋血戰士》有無良企業,有純粹為了一己之私將雷·加里森做為控制殺手的企業高層,可是這些故事元素就真的只是劇本需要,而不是真的想要藉由這一塊有效的素材來加以控訴政府企業的人性操弄。「喋血」的全機械化和資訊唾手可得快速剪輯營造了漂亮的視覺感受,卻終究只能是漂亮。想當然爾,華麗的背後,道德利弊仍舊不是《喋血戰士》的重點,既有體制綁架的財產化批判亦沒有半人半機械的人性掙扎,空有殼沒有靈,讓《喋血戰士》充其量只能是弱化仿效版的《機器戰警》而已,也相對更為的過目即忘。

少了故事架構外與現實對話的議題共鳴強調,整體的《喋血戰士》便趨向於公式化,而且還是最早最古板的那類超級英雄劇本,一切水到渠成,企業改造的起源悲劇性到逆向反抗的復仇戲碼都少了點新意。儘管在調性、風格和剪輯的拿捏上頭妝點的華麗十足,卻也無法否定電影整體的乏味、空洞與薄弱。

另外,小成本換來的當然也只能是小格局的框架,電影主場景半部電影聚焦於RST企業總部裡頭髮展,而途中雷·加里森其實只是被利用,高層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戲去幫雷·加里森植入設計好的不同記憶藉此除去礙事之人的過程,不是大展精彩的動作戲就是透過剪接的用蒙太奇快速劃過,令電影看來在觀眾於前半段就知曉RST的目的後,便走向過於簡單的不歸路。起源崛起、被操弄殺戮到復仇迴歸,三幕的圍繞發展流於輕便俗套,反而錯失了讓觀眾好好認識這個角色的機會。至在我們原以為的喋血背景推翻後也未在深入其背景的雕塑,因此到頭來我們連雷·加里森的過往以及怎麼死的皆一概未知。劇中「過往不重要、未來才是重點」的核心動能變成了確實的諷刺,過去我們一無所知,又怎能明白雷·加里森應該放下的過去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喋血戰士》的劇本是平淡無奇,在開頭不久便揭露的高層真相,意圖帶領作品邁向一個疑雲密佈的局面,卻也在後頭的平順安排,劃上了虎頭蛇尾的單調句點。可想而知,《喋血戰士》的觀影精彩之處,必然不在於他的劇本層面,做為明顯要用帥氣動作場面主打征戰全球的電影,它的動作場面是重點,而且是滿滿誠意的重點,這讓平凡普通的《喋血戰士》瞬間銳利了起來。儘管說好的R級最終還是缺了血漿和腥羶暴力,可是編導善用迷霧紛飛的幽暗視覺呈現,將第一場隧道戰打理的唯美出眾又不失過癮爽快同時適當掩飾了成本不足的破綻。

數場大型動作場面均是如此力與美的多重結合,更不用說最後一場二對一的高空下墜廝殺對決,好是精彩刺激,就算少了嗜血R級的痛快加乘,拳拳到肉的暴力仍是《喋血戰士》唯一津津樂道的精神代表。而奈米蟲以身體為中心點瓦解分散再重組所呈現的視覺效果確實逼人帥氣且震撼,看得出經費大概都花在了這個刀口上。儘管格局小又簡單、劇本人物上的構思都明顯的不足撐起觀眾的理解注意力,但做為本就自居動作特效爽片的《喋血戰士》來說,它肯定比預告片還要精彩的多,在肺炎侵襲沒電影可看的現在,這也已是最舒壓的樂趣了。只不過如果動作場面能夠不要那麼以晃動剪接自以為這樣較能挑起感官刺激,那娛樂性應該還可以再更好(多半動作場面都很晃),暈頭到了極限,恐怕真的只有最後空中搏鬥戰最能讓人記憶猶新了。

《喋血戰士》的導演原先曾經會是因《疾速備戰》系列走紅、現正事業如日中天的大衛·雷奇與查德·斯塔爾斯基,這樣一說,我應該是稍微失望了,失望最好的電影版本未能如願出現。如果是《疾速備戰》雙人組執導,至少動作場面會是紮實而不是搖晃的,後期的正式導演尋洽找來的是原為特效師的戴夫·威爾遜擔任,而這是它的第一部電影,可想而知,《喋血戰士》自然明顯更是遺憾。一個好的題材概念,終究用了一種最無趣、最普通又最古老的樣板去打造而成,成本不高、格局不大,出個兩三次任務也揭穿了一場利弊陰謀,就是電影的完整主旋律了。

不過還是要誇讚特效師出身的戴夫·威爾遜,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靠一些場景的設定、慢動作鏡頭,加上華麗CGI的視覺穿插,一再為動作場面增色許多,簡單的效果施展便讓電影抹去了廉價或虛假的可能性。看著範·迪塞爾大開殺戒,雖然毫無懸念,但至少也不會無聊,更不用說,中後段的巷弄追逐和大樓外的纏鬥,高低落差的速度營造出拳拳到肉的紮實感,別出心裁的看見編導試圖以有限的資源拍出一級大作的氣度。鏡頭攝影的排程上少了些靈活的可塑性,可在火力展示大場面的狠勁不手軟,高規模爽度著實讓人滿意,就只是在最主要的角色和劇本當中,實質拉低了作品的格局,既沒有一個深刻的劇本脈絡、角色塑造的不足也未能引起憐憫與在乎的情感共鳴,整體仍是遺憾大得多。不過倘若你能關掉大腦進場欣賞《喋血戰士》,其實它也足夠使人樂在其中的了。

演員之上,範·迪塞爾就還是範·迪塞爾,《喋血戰士》的表演直接套用在《速度與激情》上也絲毫無違和。他的動作橋段與硬漢魅力依舊,但幾乎也只有這樣了,角色的憤怒可圈可點,至於心境,劇本本來就沒給的太多,內心戲詮釋往往不如動手動腳有力的範·迪塞爾得以穩穩的再一次略過了演技始終如一的需求挑戰性,型別故事也逐漸講求始終如一而沒了生涯多樣性,讓他現階段演起什麼電影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模子,定型已久沒有脫離舒適圈的打算。

《喋血戰士》充其量也就只是同於以往一樣靠肌肉及男性激素為主打歌的正規化電影,頂多額外加了一點炫目視覺特效罷了。喜歡範·迪塞爾那套的還是會喜歡,討厭的就只會繼續反感,至於我,不喜歡但也不討厭。即使只是肌肉棒子沒有演技的發揮空間及增長,仍舊從頭到尾一路順暢打通關的佔盡了優勢,端看俐落過癮的動作場面,倒還是爽快有勁娛樂好玩。範·迪塞爾電影,求的就是一個舒壓和樂趣(除了多主角的《速度與激情》在粉絲心中其實還別具其他意義),而《喋血戰士》達標了,夫復何求!

至於其他配角,艾莎·岡薩雷斯、蓋·皮爾斯和拉蒙尼·莫里斯都要比範·迪塞爾鮮明且討喜許多,就連出場不過兩場戲的託比·凱貝爾也比範·迪塞爾有趣。艾莎·岡薩雷斯由黑轉白的掙扎料理的不過不失,一場大展拳腳的華麗動作戲及煙霧走出的伸展臺架勢。《喋血戰士》把艾莎·岡薩雷斯拍的好美好有個性,艾莎的軀體搭上紮實的暴力,強調出最漂亮的力與美雕塑,有個性、破框架、致命顏,艾莎·岡薩雷斯的女力氣概,實在令人陶醉。

電影中段出場的由拉蒙尼·莫里斯飾演的天才科學家幫手,非常意外緊抓目光,用相當幽默趣味的嗨性格,將聰明科學家的角色詮釋的吸睛好玩,自問自答、自嗨自娛,同時又那麼的天才,大大拉近了觀眾和這個角色的距離,說是電影中最讓人喜歡的人物,一點也不為過。蓋·皮爾斯演出大反派依然充滿惡質狠勁,只不過動機不足、背景稍嫌一廂情 ,在反派塑造方面,的確明顯浪費了蓋·皮爾斯的演技,沒有反派的說服力及情緒氣度構思,使得哈汀博士反而還比較像是配角之一。而託比·凱貝爾開場偽反派的那段嗨舞秀,其實很有趣好玩,僅僅兩場戲便有足夠的印象回憶,只是,他就只是客串而已,還算是蠻可惜的吧!

《喋血戰士》是一部絕對稱職的動作爽片,視覺的華麗炫目、動作場面的慢快並進拳拳到肉、運用高低落差的建築地理豐富打鬥的層次感及刺激感,於電影大作幾乎因為肺炎而延檔的現在,《喋血戰士》已是無魚蝦也好的典型安慰需要。劇本點到為止、沒有什麼社會議題的影射探討訴求、角色背景也不夠深入,唯有徹底的放空腦袋,才能完全的享受《喋血戰士》所帶來的感官精髓,至少電影整體也比預期中有趣多了。

電影文字普普通通,基本上更是全權公式化的走向,沒有太大關於爆雷不爆雷的觀影問題,開頭三分之一過後,一路到結局都是你可以自行猜到的老套發展,終究許多吐槽點。可是放寬心的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喋血戰士》的娛樂性真的是滿了出來,打好打滿兩小時,劇本有看跟沒看一樣,但是光看動作場面與低成本高效能之視覺效果的話,《喋血戰士》倒不那麼差,甚至是如此的舒壓,或許散場之後收穫不多,可是換得了滿場的歡快情緒,這樣其實也不壞。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奶茶妹妹章澤天不愧是合影殺手, 連17歲的歐陽娜娜都輸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