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請你免費看電影,只需要刷一個豆瓣5星好評。”

“四塊錢一個好評。”

“刷好評贏大獎。” 』

絕不是危言聳聽,影評界的慘象,已到了目不忍視的地步。

最近又有幾個喜歡的up主,微博紅人,拜倒在金錢勢力之中,瘋狂五星好評,實力推薦,儘管他們心裡也知道一點也不好看。

自從《逐夢演藝圈》上映時,一些名人志士聲援打call的時候,我就知道影評界已經沒幾個好人了。

大眾對一部電影的選擇,就像在挑衣服,會問問穿過的人質量好不好?材質怎麼樣?奈何穿過的人昧著良心說好 ,於是買回來衣服的人,覺得上當受騙了,反問店家,想要給個差評。店家說給個好評,我返你一點錢,於是雪球越滾,越大。爛片越來越多。

中國人成了只配看爛片的人。

如果我沒有猜錯,唐探三的賺錢邏輯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步:瘋狂營造噱頭。鋪天蓋地的宣傳,標榜自己的品味價值,像所有世界的人說我是好片。

第二步:上映之後瘋狂刷好評。上映之後的第一天是黃金期間段,在此黃金時間段中,可以組織人力衝撞第一波評分,這波評分往往是偏高的。

第三步:繼續瘋狂營銷,說我們這個片多麼多麼的好。然後漲價,把票錢漲起來,片方沉醉在自我的欺騙之中無法自拔,告誡大眾,希望再來觀看,一定要五刷六刷七刷八刷,洗刷刷。

第四步:當影片的質量實在不行了,然後就開始上愛騰優,進行超前點播,收割最後一波流量、韭菜。

第五部:要是影片的口碑異常好,開始想方設法延長檔期,恨不得一年365天全部有拍片。

第六部:道歉,我要繼續努力 希望下一部電影你還會喜歡(對不起,下一部電影,我還會割韭菜)

片方已經把觀眾當成了傻子,可悲的是大部分觀眾以一種息事寧人的態度,或是蠅頭小利的姿態,一邊變相鼓勵這種現象,一邊期待著好片。

像郭敬明、唐3、等等靠營銷、檔期口,輕輕鬆鬆幾個億的票房。雖然口碑質量下等,但是有錢賺的電影,勢必會成為雨後竹筍般撲面而來。

虛假影評,尤使我耳不忍聞,他們甚至還試圖。混淆好壞的評價標準,是整個電影人的悲哀。

我承認唐人街探案1是經典,我也很希望唐探宇宙可以實現。但是僅僅在形式上的創新,僅僅在宣發的努力,是難以撐起懸念劇本的不足的。

等再過兩個月,大眾的情緒穩定的時候,大家回過頭來再看看豆瓣的影評,你就會發現其實才只有四、五點來分。

可是到那個時候,片方早已卷錢走人。

但是電影韭菜卻是嗷嗷待哺,還在大聲呼喊來割我吧!來賺我錢吧!我喜歡流量!我喜歡id!

最後借波茲曼的一句話收尾: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8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肖戰是和張晶在一起了麼?劉亦菲和宋承憲當年真的在一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