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李三萬

摘要: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最經典的二戰大片,一直都備受軍迷推崇,那麼這部戰爭片裡有哪些容易被忽視,但卻是大有深意,需要值得留意的小細節?

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最經典的二戰大片,一直都備受軍迷推崇,那麼這部戰爭片裡有哪些容易被忽視,但卻是大有深意,需要值得留意的小細節?

《拯救大兵瑞恩》的一個細節一直讓我感到很震撼,同時也很奇怪。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最震撼的當然就是影片開頭登陸那場戲,同時也堪稱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戰爭場景,但是真的很奇怪,這麼多年過去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熱度也消耗的差不多了,網上一直比較關注的軍事類話題中,登陸場景偶爾還看的見影片和動圖,今天一提到這個話題,突然發現我其實已經把這個場景忘的七七八八了,細節方面記得的只有那些水下拍攝的射入海里的子彈彈道氣泡。可是電影中的另一個場景,卻異常深刻的留在我記憶裡:美國後方的某個機構,眾多辦公桌上一片嘈雜的打字機聲,一個戴眼鏡的老太太,拿著手裡一份檔案,原本已經夠陰沉的表情,突然更加凝重,接著迅速拿起手邊另一摞檔案,從中翻找出又一份檔案,來回對比了兩次,站起來穿梭在一片打字機辦公桌裡,在某個工位熟練的翻檢出第三份檔案——也就是瑞恩三個哥哥的陣亡通知書,然後連著上報了三級,一直交給了第四級上報,直到這裡,這位老太太才不再露面。

不瞞大家,我對美國具體的行政工作方式完全不瞭解,就從電影裡表現出來的看,這一段應該是戰爭當中,後方由軍隊直接管理的部門在處理列印陣亡通知書。我呢,一直以來對坐辦公室的行政人員是心懷偏見的,一向認為類似的低階職員在處理工作中,對於經手的檔案一向是無感的,他們最多也就是知道有這麼份檔案需要處理,但不會關心檔案內容。但是在《拯救大兵瑞恩》裡,這位老太太的行為,給我的印象則是她對處理過的檔案,不但都有印象,而且還能在她腦海裡產生關聯性思考。這個電影放映時當然還沒有“工匠精神”這種提法,但是心裡面相同的概念還是有的,我覺得這個老太太身上,就有屬於行政人員的工匠精神。否則在我印象中,無論哪一種制度下,行政單位都是官僚主義的天堂,有點野心、有點想法的還好說,大多數鹹魚划水的就指望著論資排輩熬資歷,假裝著死抱教條,來掩蓋自己的無能和懶惰,任你八方來風,我自巋然不動——說到底我不也就是比較死板點,還不都是為了維護咱們的條例嗎?

於是就出現八旬老太需要打120,由120擔架抬著去銀行取錢這類新聞。電影中要是沒有這位具有工匠精神的老太太,同時收到三個兒子陣亡訊息的母親,也許就是在多年以後流行賣慘環節的電視節目裡,當回感動美國的英雄媽媽什麼的,除了她命不好,沒有任何人犯錯誤。現在反倒是出現一個多事的老太太,還要把這件事再演化成“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用幾個孩子去換一個孩子到底值得不值得?”的永恆爭論。

整部影片不能忽視的主題就是戰爭中的母親,影片一開始就是瑞恩的母親在收到三個孩子戰死的訊息時癱坐在了地上。影片裡還有一位士兵的腸子被炸了出來,垂死之際嘴裡不停地喊著媽媽。醫護兵韋德在臨死的時候,嘴裡也不停地喊著媽媽。

其實這也反應了本片的一個主題,每個陣亡士兵的背後,都會有一位傷心的母親,戰爭本身就是殘酷的,真正罪惡的人,是那些發動戰爭的人,那些把無數年輕人送上戰場的人,那些讓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的人。

戰爭並不是交易,國家作為一個社會整體,下令開展拯救大兵瑞恩的行動,是這個整體社會的良心部分,為此有可能有人需要犧牲,並不是一個交換比的關係,沒人願意犧牲別人的生命來來拯救瑞恩,犧牲是有所預料,卻並不希望出現的情況,就如911時逆行的消防員,就如武漢疫情時逆行的醫護人員,就有如九江大堤上跳水攔壩的軍人……他們的壯美就在於他們面對極大的犧牲機率,也要去擔負起自己的職責,目的就是我們需要這個社會是文明的、是具備良心的。

聊完了這個,再聊點影片裡軍事方面的細節。《拯救大兵瑞恩》經典之處,除了高度還原真實的戰爭場景,還在於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卻透露出很多資訊,這同樣也是經典之作才具有的手筆。

第一,漏水的水壺。

諾曼底登陸中,一個醫護兵在搶救傷員時,突然噹的一聲,他的水壺不斷向外漏水。很多人看到這裡自然會覺得,這傢伙運氣不錯,只是水壺被子彈打壞了,但僅僅幾秒以後,漏出來的水就成了鮮紅色。這說明,鋁製水壺並沒有擋住子彈,這個醫護兵受傷了,而且由於當時情況緊急,他自己都還沒感覺到。

第二,舉手投降被槍殺的是捷克人。

在諾曼底灘頭,有2個德國兵舉手投降,嘴裡不斷說著什麼,但還是被麥克中士開槍打死。很多人認為,因為戰鬥慘烈,可以說已經殺紅了眼,所以麥克中士才裝作聽不懂德軍說什麼,還將他們殺死。但實際上,這兩個德國士兵根本不是德國人,他們說的是捷克語:“請不要殺我,我不是德國人,我是捷克人,我沒殺過任何人,我是捷克人!”這個細節說明了當時德軍守備諾曼底的部隊並不是什麼精銳,有很多別的國家計程車兵。捷克人都算是好的,當年德軍在諾曼底的第352步兵師還有三分之一是來自蘇聯戰俘的“東方營”。

第三,德國戰俘並不是毫無人性。

大家應該注意到,最後開槍打死米勒上尉的德軍士兵,是之前被米勒上尉釋放的那個德國戰俘。這個德國戰俘所在的機槍組,曾經用機槍打死了軍醫韋德,所以本來要被美國大兵就地槍決。他嚇得不斷乞求饒命,甚至說出“去他媽的希特勒”。而米勒上尉最後在厄本的懇求下,將他釋放。而這個戰俘後來重新回到德軍部隊,還開槍打死了米勒上尉,表面看似乎他是個毫無人性的冷血惡魔。

但應該說他並不是什麼惡魔,因為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德軍不惜代價要爭奪小鎮中的橋樑,而米勒上尉試圖炸橋,這個德國戰俘才毫不猶豫向米勒開槍。德國人很重視集體榮譽,不能因為米勒曾經放了他,就不開槍,看著米勒去炸橋。那麼,為了爭奪橋樑死掉的數十名德軍士兵,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意義了。況且在這種激烈交火的戰場,你不殺人,人就要殺你,沒什麼好說的。

第四,用匕首刺死美國兵的德軍黨衛軍,並不是惡魔。

這個黨衛軍士兵在肉搏中,用匕首刺死了美國兵。隨後,他下樓的時候,看到跪在旁邊哭泣的厄本,卻並沒有殺他,就從厄本身邊擦肩走過。這說明,他並不是惡魔,在肉搏戰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死就在轉瞬之間。如果他不用匕首刺死美國兵,那麼被刺死的就是他自己。而且,在他和美國兵搏鬥之前,美國兵曾經對準牆壁開槍,連續打死了牆後面的2個德國兵。要知道,遠距離開槍打死一個人,同親手用匕首刺死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此時黨衛軍士兵應該還是在親手殺人後的震撼中,不願意再殺死一個已經投降毫無威脅的美國兵。這說明,他也不是惡魔,只是陷入戰爭的漩渦而已。

第五,諾曼底灘頭的魚。

在一個倒在海灘的盟軍士兵屍體旁,就有好幾條玉的屍體。這是在海里被雙方的炮彈和炸彈炸死的魚,被衝上了灘頭。由此可見,雙方的炮火是怎樣的猛烈。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鏡頭,就無言地說明了戰爭的慘烈。

第六,米勒上尉的手。

米勒帶領他的連隊在登陸戰時,有一個米勒上尉手不住發抖的特寫鏡頭,其實這並不是因為米勒發病,而是人在極度緊張狀態下,手不由自主地發抖。就連米勒這樣的老兵都會這樣,說明諾曼底登陸有多重要。

拯救瑞恩的小分隊是8個人,瑞恩年老時帶著家人來墓地,也是8個人,這看起來是很巧合,有人也要問,8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值不值?表面上看起來是拯救了一個人,其實正如《辛德勒名單》裡所說的那句話,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最後,要說明一點,拯救大兵瑞恩是有原型的,但真實的情況,根本沒有電影裡這麼曲折,就是陸軍部發來一道尋找瑞恩的命令,很順利,沒費多大周章就找到了,然後就送回國了,沒有一點故事。戰爭很殘酷,但有時也很平淡,並不像電影裡那麼精彩。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罵唐人街探案3,別以“侮辱女護士”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