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就看劇,彆氣出病來。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狗血三寶"一詞,最初是用於形容韓劇的。
21世紀初,南韓言情劇開始風靡國內。歐巴們的顏值雖高,但"車禍、失憶、癌症"等雷同橋段卻讓人看之生厭,觀眾們便戲謔"韓劇三寶"為:車禍、癌症、治不好。
2013年,韓劇在題材上進行了革新,"長腿、養眼、土豪"開始成為"韓劇新三寶"。隨著《來自星星的你》《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德魯納酒店》熱播,韓劇"三寶"又誕生出Plus版本:"輪迴、出國、超現實"。
後來,影視劇"狗血三寶"還分化出了不同地域版本。
製圖:之昂
那些被韓劇擺脫掉的"狗血梗",正在被中國產劇慢慢地拾回來。
"車禍""流產""絕症",這是"閱劇無數"的網友們,為國劇總結出的初代"狗血三寶",泛指中國產情感劇中,被用爛了的橋段。隨著中國產劇大熱題材的變化,"狗血三寶"逐漸衍生出2.0版本(小鮮肉、心機婊、男二好),3.0版本(婆媳吵架、姐妹撕逼、另一半出軌)。
到了2020年,受網際網路文化薰陶的國劇觀眾,已經難以忍受上述"三寶"裡扭曲的價值觀和膩煩的爭吵。擅於揣摩觀眾心理的國劇編劇,又前仆後繼地打造出了符合時代特徵的"狗血新三寶":"父母作""美強慘""洗白好"。
伴隨著這些仍在進化的"狗血三寶",中國產情感劇在套路化、注水化、懸浮化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惡毒"不再是婆婆的專屬中國產劇中的代際矛盾,正在從新生家庭轉移到原生家庭。
"樊勝美媽媽"一詞,出自電視劇《歡樂頌》,泛指當代蠻橫無理的父母。劇中,這位媽媽不但不體恤獨自打拼的女兒,還要榨乾女兒的血汗錢給兒子用。幾乎每次與女兒通話,樊勝美媽媽就只有一個目的:要錢。
樊勝美媽媽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作為一個30歲的女人,沒有一分錢存款,哥哥結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還貸也是我,連生孩子的錢都是我出的。"樊勝美的這句話,讓許多出身貧寒的"北上廣漂"看得淚流滿面。
在國劇過去的套路中,母親的形象一直是偉大無私的,咄咄逼人的角色一般是婆婆。而"樊勝美媽媽"的出現,卻引發了人們對原生家庭問題的關注。觀眾意識到,對女兒的傷害,還有可能是親生母親造成的。
"華妃"的這段經歷,"甄嬛"也體驗過。
電視劇《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產中介店長房似錦,同樣有一個"作精母親"潘貴雨,而且潘貴雨的"戰鬥力"還是"樊勝美媽媽"的強化版。她張口就管女兒要100萬給弟弟還房貸,房似錦拒絕後,她直接跑到了上海,在房似錦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大鬧,以此脅迫房似錦給錢。
潘貴雨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微熱點統計,在與《安家》相關聯的社會話題中,"原生家庭"以12.07的熱度排在首位。網友對於"原生家庭"的情緒表現也以"悲傷"和"憤怒"為主,佔比分別為26.89%和24.06%。
圖片來源:微熱點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作媽"。《都挺好》中,女主角蘇明玉的母親趙美蘭重男輕女,把女兒逼得與家庭決裂;《完美關係》中,邦尼的母親只寶貝弟弟,母女一見面就問她給弟弟要錢。《我的真朋友》中,曾店長爸媽為了讓她把買房錢給弟弟,不惜讓她和有車有房的流氓相親。
3月9日,@騰訊電視劇在新浪微博裡發起了#奇葩父母101#評比,"貪得無厭潘貴雨""救救哥哥樊媽媽""不想活了蘇大強""讀書無用趙美蘭"等角色均有上榜。最終,《安家》潘貴雨成功"C位出道",成為"最氣人冠軍"。
在"潘貴雨"和"樊勝美媽媽"的槽點詞雲中,"重男輕女""結婚""關係""再婚""房貸""弟弟""兒子""無底洞""要錢"等詞彙均有出現,網友情緒呈現出一邊倒的負面。
圖片來源:星數 BIRGHT DATA
可以發現,這些"作精"父母有共同的特點:出身貧賤、重男輕女、瘋狂"吸血"、撒潑打諢。她們代替了惡婆婆的位置,以惡角活躍在中國產劇市場上。沒有一個作精的父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主角。
《2018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女性觀眾更愛看電視劇、綜藝節目和動漫。在劇集型別上,女性觀眾則更愛看古裝宮廷劇、都市家庭劇和青春偶像劇。2019豆瓣年度劇集報告中,女性題材大獲全勝。
中國產劇"得女觀眾者得天下"的趨勢,或將越來越明顯。
女性觀眾對於劇中角色有強大的共情能力。隨著獨立意識的崛起,受氣的小媳婦形象正在慢慢"失去人心",安迪、蘇明玉這樣的獨立女性人設,更容易討女性觀眾的歡心。
蘇明玉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為了"討好"更多女性觀眾,中國產編劇開始把女性角色"解放"出來,讓她們擁有更廣闊的施展舞臺。製造人物矛盾的任務,則"落"在了原生家庭身上。學歷、事業、婚姻,這些有顏有才的大女主都可以一手解決,但唯獨原生家庭,是她們無法選擇的。
編劇王文通提到,在創作都市家庭題材的電視劇時,往往需要找到一個普遍存在且衝突強烈的話題,但編劇們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把婚姻關係和婆媳問題挖掘的差不多了,現在將目光投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吸血"父母,正好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且極致的代表。
觀眾憤慨的情緒,讓影視劇中的"樊勝美媽媽"越來越多。無論是否符合生活邏輯,人物性格,編劇只要把這些角色塞進劇中,就似乎有了話題保障。
樊勝美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但是,"原生家庭"梗的"濫用",只會讓觀眾對原生家庭問題的討論,偏離理性的軌道。
只要給主角套上個"吸血鬼父母",就是在討論原生家庭;只要給女主角套上個窩囊的弟弟,就是在討論性別平等問題;只要給成功女性套上個"大齡單身"的背景,就是在討論婚戀問題。
這是國劇為了製造矛盾和看點,衍生出來的傻瓜編劇思路,情節的細膩度和豐富度,還不及各地方電視臺的民生欄目。
原生家庭問題,遠不止重男輕女和子女贍養;婚戀問題,也不只存在於"剩男剩女"這一個群體。撕逼、熱鬧背後的深層次問題,才是鏡頭需要去聚焦,觀眾需要去思考的。沒有天生的惡人,也沒有無來由的偏見。引導觀眾一邊倒地"罵街",毫無現實意義。
當婆婆、媽媽都成了"狗血橋段",下一個在編劇筆下遭殃的,還不知道是哪位七大姑八大姨。
越來越冷漠的,將會是被套路反覆撩撥的觀眾。
主角必須"美強慘"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言情偶像劇在國內流行。這段時間,國劇大部分主角人設走"傻白甜"風,登上人生巔峰全靠"外掛"。
她們或是柔弱、善良、不食人間煙火的紫薇、紫菱,或是單純、可愛、痴情的袁湘琴、齊悅。
2011年,隨著《甄嬛傳》《回家的誘惑》熱播,逆襲題材大火,國劇主角人設開始脫離於兒女情長,走上人生的"逆風翻盤"之路。他們一般在前期受盡欺壓,家破人亡,但最後總能憑藉強大的意志和能力,獲得事業愛情雙豐收。
甄嬛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楚喬傳》中的楚喬,《擇天記》中的陳長生,《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都是因逆襲劇本而發光發亮。
在主角人設更加"百花齊放"的今天,有一種角色型別卻越來越受到青睞——"美強慘"。
"美強慘",顧名思義,指的是顏值高、實力強,但身世有很悲慘的人。這一詞原本在飯圈以及同人圈中流傳,指一種最容易吸粉的人設。有豆瓣網友考古稱,最早接觸到的這類人設,應該是二郎神楊戩。
2019年的高熱度國劇中,多名主要角色都擁有"美強慘"屬性。
製圖:之昂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李必,六世高門望族,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常與聖人共辯道法真意。在他出場的第一個鏡頭中,一個身世顯赫,樣貌清秀的智慧少年形象,便深深印在觀眾心中。
不過,這位天選之子的人生卻十分坎坷。被皇帝猜疑,被奸臣陷害,被強行逼宮,不得已流落街頭,差點命喪歹人之手。為長安百姓鞠躬盡瘁的他,最後仍出仕隱居,連貼身丫鬟檀棋都離他而去。
李必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也與李必"同病相憐"。她一出場便是一副幹練的女強人形象,氣質不凡,出手闊綽。然而,她的家裡有一個重男輕女的母親,胡攪蠻纏的父親,軟弱無能的大哥,有暴力傾向的二哥。即使她拼盡全力想要過上新的生活,但原生家庭依然屢次傷害到她的身心。
在其他熱播劇裡,"美強慘"人設也層出不窮:《琅琊榜》裡的梅長蘇,《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鎮魂》中的沈巍,《香蜜沉沉燼如霜》的潤玉,《安家》裡的房似錦等等。
趙雲瀾(左)與沈巍(右)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劇版鎮魂
2019年,晉江作者酌葉青的人氣連載小說,名字就叫《美強慘就是惹人愛》。主角在重生後一心專注事業,身高腿長盛世美顏,唱跳rap樣樣精通,業務能力一騎絕塵,寵粉愛粉完美愛豆。私下賣慘撒嬌撩撥人心,桃花不斷,對別人的愛意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在社交網路上,大批網友被"美強慘"角色折服。新浪微博#惹人心疼的美強慘角色#話題,閱讀量高達1.4億,討論多達4.3萬條。有網友稱,"美強慘"這三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能深深地擊中他。
三島由紀夫在小說《金閣寺》中,描繪了人類對於美的對立心態。書中,僧徒林養賢放火燒掉了金閣寺,動機卻是對美的嫉妒。金閣就像是人心中那個美麗的事物,它是不可長存的,毀滅是它最終的歸宿。因為美麗被毀掉的那一刻,才是最熾熱,最濃烈的。
"美"給觀眾帶來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強"帶來的是慕強性的欣賞,"慘"既是劇情衝突需要,又能喚醒觀眾對於美的對立心態。三者結合,可以最大程度調動觀者的敏感情緒,讓角色在起承轉合的舞臺上,吟唱出一曲壯麗的悲歌。
潤玉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知乎網友暮曌說,"一個角色讓你痛心於他的遭遇(媽媽粉),又醉心於他的美貌(女友粉),還能讓你產生實力上的尊敬(事業粉),這樣的角色怎麼可能不吸引人。況且悲劇往往比喜劇更打動人心,悲劇往往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摧毀給人看。又美又強多美好,但是偏偏人生坎坷,受盡苦難,是不是更加顯得世事無常,令人唏噓。"
中國產劇一代角色只有"美"和"慘,二代角色在"美"的基礎上,前期慘,後期強。三代角色則一開場就加滿了"美"和"強"的buff,然後開始在"慘"上大做文章。
然而,當"美強"角色開始強行"賣慘"時,"美強慘"同樣會淪落成"狗血"橋段之一。主人公一但獲得成功,家庭問題、情感問題、疾病問題馬上接踵而至。無論邏輯是否說得通,100個人身上的悲劇,都要輪番在這個人身上發生。成功的開始,就是悲劇的序幕。
那些美好的過往只是泡影,"慘"才是主人公的宿命。
梅長蘇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影視作品不是選秀節目,角色不需要讓導師連連稱讚後,說出一個悽慘的身世背景。觀眾對"美強慘"角色的喜愛與憐惜,不是因為他們足夠"慘",而是因為他們雖然人前風光,但一樣會像普通人一樣在人後落淚,承受生活的無常。
"美強慘"固然好,不接地氣卻是大忌。在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這種"升級慘"之外,更多人要面對日常性的"慘":一份剛熬夜做好的ppt,因為電腦宕機沒儲存上;自己真心付出的感情,發現對方只是在玩玩;自認為理智的父母,不聽勸阻非要買虛假保健產品...
這些"日常版本"的慘,似乎很少在"美強慘"角色身上出現。他們內心堅如磐石,也沒有生活上的小煩惱,只負責在大苦大難面前挺身而出。魅力本因人性而"生",但也會因過度賣弄而"死"。
別忘了,鋼鐵俠也會失戀,蜘蛛俠也會自卑,雷神也會長膘。
反派花式"洗白白""洗白",是狗血橋段中,最令觀眾難以接受的情節。
這一詞始於ACGN次文化,多指"黑歷史"被顛覆或者"反面形象"轉為正面。後來,"洗白"情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文學、影視作品中,網友便以此指代前期的絕對反派,突然莫名其妙變成正面人物的現象。
在《都挺好》大結局中,"作"了40多集的蘇大強患上了老年痴呆。因為病情的加重,他不再像過去一樣折騰兒女,撒潑要錢,而是逐漸恢復成了一個正常父親的模樣。
在蘇明玉大年三十牽著蘇大強回家的戲中,蘇大強已經認不出眼前的女兒,吵著要給兒時不受重視的蘇明玉買作業本,旁邊的蘇明玉哭成了淚人。
蘇大強(左)和蘇明玉(右)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在前期與女兒幾近決裂的蘇大強,就這樣突然與傷害了半生的女兒重歸於好。蘇明玉甚至為了照顧父親,辭去了自己的工作。這樣的強行洗白,成了《都挺好》最大的爭議,該劇豆瓣評分還因此下跌。
豆瓣網友@新垣結石說,"恕我直言,這樣的大結局如同一記耳光,打在了所有曾在原生家庭裡受過傷害,卻又被強行要求原諒的孩子臉上。"
《三生三世枕上書》中的女反派姬蘅,在最後幾集不但人設洗白,還突然放棄了之前愛得死去活來的東華,與燕池悟雙宿雙飛。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飾演姬蘅的演員劉玥霏,在個人微博上解釋說:"演過了很多的壞人,可在我眼裡,沒有一個人的壞會無緣無故,肯定有她的角度。"
不過,很多網友對她的這番說辭並不買賬。按照正常邏輯,姬蘅這一角色前期自私自利、作天作地,實在無法用一段對白來緩解觀眾的怨氣。
"洗白"之所以會成為"狗血橋段",王文通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每一個鮮活的角色都不能用單純的善或者惡來定義,編劇出於人物塑造的考慮,往往會試圖向觀眾展現角色的多面性或者是成長變化,如果沒處理好,就會變成觀眾口中的"洗白"。
另一個原因,是影視作品的價值導向問題。"比如說'吸血'父母這個話題,創作者和審查機構想傳遞出來價值導向,往往是'吸血者'應該改過自新,和子女重歸於好,而非子女和父母一刀兩斷,永不來往——雖然後者會更容易讓觀眾得到快感和滿足。"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按照演員劉玥霏的理解,姬蘅經歷了凡間找回記憶之後入了梵音谷,逐漸成熟。她對帝君從感恩發展到了情愫,但鳳九的出現打破了她的幻想。她已經失去太多,害怕再失去帝君,所以才在嫉妒中迷失了自己。
從人物心理變化來看,這樣的轉變並沒有不妥,問題出在了過渡上。編劇的本意,可能是想讓這個可憐的人在最後打破心魔,放下嫉妒與不甘,接受愛自己的人。然而,姬蘅從傻白甜到黑化,然後再次洗白之間,缺乏自然而合乎邏輯的過渡橋段。
角色一旦在"惡"上用力過猛,若想回歸正常狀態,需要一個巧妙的橋段讓觀眾信服。
很多編劇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柯南式洗白",讓壞人在最後用一段告白揭示苦衷,讓可恨之人也具備可憐之處。但僅用一段告白去化解所有惡行,則是典型的"頭重腳輕"行為,在情感與邏輯上都難以令人接受。
《甄嬛傳》裡的華妃自盡前,說了一句"皇上,你害得世蘭好苦啊"。這句話,卻讓觀眾對她的恨減少了幾分。飛揚跋扈如她,恃寵而驕如她,心狠手辣如她,但她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對皇上的深情。
得知皇帝負她的真相後,她沒有突然變善,接受另外一段感情,而是選擇了死亡。這樣的結局,既順了惡有惡報的道理,又多了幾分痴情女子的悲涼,令人理解,又令人生憐,這才是華妃"洗白"不令人反感的原因。
華妃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合理的洗白會讓人物更加立體鮮活。反之,如果是為了洗白而洗白,不符合人物的邏輯,就會遭人詬病。立足人物,順其自然。"王文通說。
隨著《安家》的播出,反對"作媽"潘貴雨洗白的聲音甚囂塵上;傳聞將於今年播出的《掌中之物》,很多觀眾也強烈反對,讓狠毒但帥氣的沈知節"洗白"。
反派強行"洗白",是對劇情價值觀的反噬,也是對觀眾的不尊重。何能原諒,何能不原諒,觀眾心裡都有一杆明晃晃的秤。
"父母作""美強慘""洗白好",你最接受不了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