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唐探3》、《刺殺小說家》、《你好,李煥英》、《侍神令》、《新神榜:哪吒重生》霸滿了各大影院、使用者手機螢幕。
小時候對於電影的概念,就是農村打穀場上,豎起兩根木杆一塊電影布,周邊村裡的人都趕來,做生意的小販也乘機排起小攤,大人們嘮嗑,小孩們玩鬧,對電影劇情什麼的沒什麼概念。總之,熱鬧就對啦。
後來,有了電視,再後來CCTV有了電影頻道,再再後來,從《甲方乙方》、《沒完沒了》、《不見不散》開始,有了賀歲片的概念。那幾年,每到春節前,都會出現賀歲片的廣告。越來越豐富的電影螢幕,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物質生活條件的一步步提高。
直到,《戰狼二》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霸榜了商業化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最高的兩部影片,也是中國市場僅有的兩部票房超50億的單片。
特意去百度了下,發現不僅有賀歲檔,還細分了元旦檔、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十一檔,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那麼,偽命題又來了,誰能拿下商業化國產電影的定盤星?
究竟是檔期成就影片?還是影片成就檔期?
這一類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影片和檔期互相成就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一部拿下高票房,贏得高口碑的好電影,應該具備以下要素:
1、故事劇情。一個好的故事能讓電影的成功事半功倍。
3、情感的表達。依託敘事,在節奏的有效進行中,把一個故事講好。
4、造型、舞美。要讓觀眾眼前一亮,把美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喜歡看什麼就選什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