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可能是最需要去覆盤的一部電影。

#《侍神令》#

如果說現實主義大行其道讓《侍神令》在映前艱難,那麼上映後完敗“競品”《刺殺小說家》,並且隨著《人潮洶湧》口碑的凸顯,極有可能落在真人電影票房的末尾就有了太多可以總結的地方。

身背知名IP,又有陳坤+周迅銀幕合體的CP噱頭,再加上知名團隊加持的幕後製作和肉眼可見的特效,如今《侍神令》的市場表現著實讓不少人感到失望。對於奇幻片來說,市場難有優待早就已經成為事實,《晴雅集》在諸多爭議中默默下線,《赤狐書生》在賀歲也難掀風浪,對於《侍神令》來說,雖然進駐了被充分“鍍金”的春節檔,但想要突圍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從結果來說,《侍神令》的市場表現遠比想象中糟糕。雖然在“一超多強”的春節檔,《唐探3》壓制性的優勢顯而易見,但《侍神令》過快的被《熊出沒:狂野大陸》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反超就有點過於尷尬,在寸土寸金的春節檔,《侍神令》第二天就展現出了明顯的票房疲態,而隨著《人潮洶湧》口碑的上揚,《侍神令》存在最終總票房掉至末尾的風險。

對於《侍神令》來說,顯然非常值得覆盤。這部電影如今的市場表現,既不能完全怪罪於產業難容奇幻片的“現實熱潮”,也不能說影片質量本身沒有亮點。但就是這樣一種“中間危機”,才讓《侍神令》需要去反思在這個春節檔究竟經歷了什麼?

1

春節檔為何難容《侍神令》?

市場競爭殘酷到需要“單挑”的地步。

今年的春節檔,“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非常明顯。儘管每一年的春節檔都擠入越來越多的頭部大片,但今年《唐探3》在前期資料上的一騎絕塵讓競爭對手很難獲得一個相對合理的市場份額。

首日,《侍神令》搶到了9.6%的排片佔比,但當時的票房佔比僅為4.7%。次日,《侍神令》就被《熊出沒:狂野大陸》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在票房成績上迅速反超。今天,《侍神令》在排片佔比上也落後於《熊出沒》,基本上很難再有翻盤機會。

這實際上是畢竟讓人意外的,《唐探3》獨佔大盤六成票房輸出是完全符合其市場體量的表現,而《你好,李煥英》則憑藉口碑表現有小幅上揚,這兩部電影的排片佔比提升到了7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春節檔主力七部影片,除了這兩部之外所能爭取到的市場份額從首日的43%降至31%,這種競爭格局是極為殘酷的。

而且動畫電影在市場的剛需還是體現的比較明顯,《熊出沒》和《哪吒重生》因為自身的型別優勢有了小幅攀升。而《侍神令》在口碑上不及《刺殺小說家》,這直接讓《侍神令》“單挑失敗”。

除了影片本身並不突出的口碑表現外,電影關於“番位”的問題也成為了更影響影片市場走勢的原因所在。雖然電影在映前主打陳坤+周迅的銀幕cp,但是在營銷中並沒有著力的屈楚蕭和沈月在片子佔據了不少戲份。對於大製作的奇幻電影來說,的確存在沒有絕對主角的可能,因為故事+視效的重要性可能會大於人物,但由於“演員”的較大落差,關於演員的問題的確影響到了《侍神令》的市場信心。

其次,奇幻片和春節檔的匹配度不高是基本共識。雖然這兩年春節檔一直鼓吹“內容為王”,但是奇幻片因為前兩年較為平庸的表現,在春節檔想要迅速突圍的難度可想而知。但《侍神令》和《刺殺小說家》在票房成績上巨大的差距,也不能完全怪罪於產業問題。而是《刺殺小說家》相對而言有著較為穩定的“感情線”,這種感情本身能夠和觀眾產生現實共情,而《侍神令》卻缺乏這種和觀眾產生現實連線的“銜接點”。

2

視效不再有“奇觀”

競爭優勢沒有“拔高”。

對於《侍神令》來說,最大的競爭優勢是視效奇觀,這也是電影在映前營銷階段一直主打的點。這一點其實並沒有問題,《侍神令》在視效製作上的確下足了功夫。

電影四個月的拍攝週期裡三個半月是棚拍,並且動用了4個國家8個特效公司,在特效鏡頭上超過了2000個。這對於任何一部奇幻大片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而且除此之外還涉及到很多CG角色,例如鐮鼬、鬼赤、山兔等都是數字角色。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如今的觀眾很難完全為“視效”買單。尤其是在極為特殊的春節檔,觀眾對於現實共情有著遠高於其他檔期的強烈需求。電影主打“視效”,往往難以激起觀眾的觀影興趣,這某種程度上也能解釋為何《侍神令》在預售成績上的具體表現。

其次,《侍神令》的視效在整個春節檔也難稱“奇觀”。且不說《侍神令》和《刺殺小說家》的直接競爭,《唐探3》、《刺殺小說家》、《哪吒重生》都有一定的視效製作,這讓《侍神令》在整個檔期裡不具有明顯的型別差異。而且需要關注的一點在於,《唐探3》雖然型別上歸屬於喜劇+推理,但卻因為唐探宇宙的不斷深化,在整個工業製作體系上有推動作用。《唐探2》赴美拍攝嘗試了好萊塢的製作體系,而《唐探3》又是一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對於工業化體系依舊薄弱的國產電影來說,《唐探3》算是輕工業型別的重工業嘗試。

《刺殺小說家》在前期宣傳上直接拉來了路陽和烏爾善,雖然電影同樣主打視效,但巧妙將重點放在了提升產業工業化上,這種優勢的拔高不僅僅能夠獲得產業內的優待,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就像2019年的《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在工業化上所作出的努力是能夠獲得觀眾“同情分”的,而路陽在映前採取了同樣的策略,雖然特效鏡頭的數量和CG製作難度可能兩部電影相差無幾,但是路陽率先拔高電影的產業緯度某種程度上是被證明有效的。

而《哪吒重生》作為追光動畫的作品,本身“國潮”的賣點加上動畫型別的深化,同樣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侍神令》在這種競爭氛圍裡,主打“視效奇觀”還能剩下多少優勢呢?儘管電影在視效上花費了很多功夫,但影片並沒有將這種優勢拔高到產業高度。但是電影在拍攝中率先讓視效部門配合編劇部門一起工作,並且運營動態預覽系統,這和《刺殺小說家》其實有很多類似之處,而整體的視效工程量兩部電影也沒有明顯的差距。但因為沒有搶佔產業高度的“大旗”,《侍神令》就成為了整個檔期苦苦追趕競品的那一個。

在當下這個國產片工業化體系逐漸建立的“培育期”,圍繞產業高度做文章一方面有利於對影片的亮點做更詳盡的解釋,另一方面當下觀眾對於國產重工業影片的崛起的渴求也會相應的給予這類影片關注。

3

奇幻短期內還能有大片嗎?

國產奇幻片也進入到了“還債期”。

去年在《赤狐書生》上映之前,悅幕曾經專訪了安樂影業的江志強。談到國產奇幻片在電影市場的起起伏伏時,江志強認為“那個階段”奇幻片又開始大面積出現,認為型別並不重要,故事才是核心。

這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但之後《赤狐書生》在市場的表現並不樂觀。緊隨其後的《晴雅集》,即便沒有郭敬明本身的問題,其內容也有極大的爭議。再加上如今春節檔的《侍神令》,國產奇幻大片並沒有迎來翻身的機會。但這幾部電影,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奇幻片不同的嘗試方向,但在結果上似乎差別並不大。

一直以來,奇幻片都承載著國產電影“大片化”的重任。而在整個商業市場的高峰期,《畫皮》系列、《神探狄仁傑》系列、《捉妖記》系列、《西遊》系列都是市場絕對的頭部,但很快隨著各自系列續集的表現下跌,奇幻片一度陷入到非常尷尬的境地。尤其是《阿修羅》極為誇張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直接讓這一型別“背靠懸崖”。

而且當時國產片可以成為市場頭部,原因在於當時國產片型別並不完善,奇幻某種程度上等同於大片。而在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奇幻片成為了國產片最大的希望。但隨著整個國產片工業化體系的完善,科幻片、喜劇片、災難片、動作片的工業化水準提升之後,過於架空的奇幻片反而失去了優勢,而在現實主義浪潮下,觀眾對於現實共情的渴求遠遠大於視效轟炸。而好萊塢的視效大片也引起了全世界影迷的審美疲勞,單純的視效優勢已經很難存在。

尤其是如今國產奇幻片進入到了“東方審美體系”的建立階段,往往過於追求東方式的審美體系,這種審美缺乏模版,觀眾缺乏足夠的代入感。而且從實際的效果來說,這種東方式審美也並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即便在《侍神令》裡也缺乏足夠“東方式”的審美亮點。或許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嘗試,會逐漸培育觀眾對“東方奇幻大片”的新熱情,但在目前這個初期階段,奇幻片一方面需要還債前兩年的粗製濫造,另一方面又很難一部兩部就讓市場完全認可。

這種“生不逢時”讓其在當下的國內市場顯得疲憊不堪,但與此同時《晴雅集》能夠上線Netflix,《侍神令》據悉也將上線Netflix,這多少可以說明如今國產奇幻片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認可。

但在國內市場,奇幻片生存空間依然面臨著被壓縮,但這種型別片本身有著極為高昂的製作成本,按照目前《侍神令》的票房走勢,其製作成本和票房產出嚴重不對等,對於這類影片的製作來說也面臨著嚴重虧本的風險。

《侍神令》在春節檔的掉隊,非常值得對現階段國產奇幻片進行一次全面的覆盤。如何在當下市場尋求自身的內容優勢,如何平衡陡增的製作成本和壓縮的票房空間之間的關係,都成為了“生不逢時”的國產奇幻片能否迎來型別沸點的關鍵一步。

17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刺殺小說家》票房撲街與質量無關,除了檔期錯誤,還有兩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