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瑜在一次訪談節目回答了主持人的提問,可以說王佩瑜的回答沒毛病。她對郭德綱把瀕臨死亡盤活了相聲,是給予了肯定和高度評價。
問題是出在她對郭德綱酷愛京劇,票了幾場戲說了真話,被“鍋粉”斷章取義,偏角度的推論把王佩瑜給“綁架”了,重重戴上了一頂“收叛徒毀德剛”的高帽子。姑娘你還真受了委屈啦!
我恐懼鍋粉文字暴力,從不再看那些沒理性文革式的漫罵!不是他們瞎說上京劇,我還真不願意搭理這破事兒!“相聲救京劇”這個話題,就是“關公戰秦瓊”,這TM的捱得上嗎?
和她們瞎掰和,你既是說不清,說得清他們也聽擰巴了。票友唱戲,應該誇讚和給予鼓勵和表達敬佩,這是戲班子老藝人的智慧與誠懇。你硬是要按照行裡個人藝術賞析去評價,這不是戳人家的一片愛心嗎?
要說呢,自己門兒裡的“屎”就夠味兒的啦。什麼對遺照拜師,未亡人贈蟒認門兒…作怪邪乎的事兒還少嗎?他們真的就“下海”了?能夠掛牌兒叫座了?!見鬼,一個也沒有。倒是顯露出一副沒落被人嘲謔了!真是沒出息,戲班子個別人為刷存在感也學得“蹭名牌”,蹭流量啦!
戲曲行業如何振興?郭德綱是一個典型的市場範例,京劇行業從業人士值得深思,當然這更是體制決策者們的如何作為。
郭德綱現象和戲曲行業是有質的區別:相聲可以單口一人,對口二人,撂地不用桌子“敲腦門兒”就能使活兒。戲曲京劇舞臺要一堂人才活得了,靠誰?靠角兒的個人技藝,靠“龍獅虎豹”一班人!
小黑子把京劇一套規陳嫁接到相聲行業,開箱,封箱的,封箱、開箱戲的規陳,從他們老祖算起,他們相聲有過箱嗎?“扇子、玉子板兒、手絹兒”三大件,不撂地進了園子有了桌子,才有了一塊“醒木”,哪兒來的箱啊!連京劇打武行的都不如,武行還有個靴包呢!
戲曲要像相聲一兩個人就能使活兒,早衝出體制樊籬!德雲社算什麼?京劇準是德風德雨德天下!
好孩子別招他們,郭德綱名氣大了,它的“剛絲”也變成“鍋粉”夠黑的啦!他們已經是嫌事兒不大,就恨不得把“戰鬥的烽火”越燒越旺。郭德綱已經是身不由己難以駕馭這幫“衣食父母”了,我預言:郭德綱沒死在“反三俗”一夥黑槍下,最後要死在自己的鍋粉手上!“鍋粉”惹不起,可別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