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由於是舞臺劇改編,《慾望號街車》相較於當代電影,表演上的力度是要強很多的。

換句話說,就是“用力過猛”。

但在黃金時代的好萊塢,費雯·麗和馬龍·白蘭度的演出是無與倫比的。

看得多經典美國電影的觀眾聽到這兩個名字,多數會馬上聯想到另外兩部片子。

《亂世佳人》《教父》

前者是費雯·麗的成名作,她成功地詮釋了從任性到勇敢的女主角郝思嘉,從而贏得了奧斯卡影后獎盃;

後者是馬龍·白蘭度的二度封帝之作,“教父”維託·科里昂的銀幕形象,被無數人捧上神壇,頂禮膜拜。

1951年的《慾望號街車》,兩位傳奇演員同臺飆戲,碰撞出了不同凡響火花。

兩人都憑藉本片達到了演藝生涯的新階段。

費雯·麗二度封后,奠定了自己的影史地位;

馬龍·白蘭度首獲影帝提名,正式開啟了他的封神之路。

可能多數人都以為,《亂世佳人》是最能代表費雯·麗的作品,郝思嘉是最能代表她的角色。

實際上,《慾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與現實中的費雯·麗更為相近。

她們都有著一段坎坷的情史,因為複雜的境遇,而走上了一條令人瘋狂的道路。

要說這是一部大女主電影也不為過,敘事的視角基本上是跟隨著布蘭奇的軌跡,只是結局是個比較消極的幻滅情節。

布蘭奇從家鄉孤身來到了新奧爾良,這裡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和她之前的莊園生活大相徑庭。

《慾望號街車》沒有急著交代她的身份背景,她的過去發生了些什麼事,而是給觀眾留出了懸念。

透過搭乘呼應片名的“慾望號”街車,找到妹妹斯黛拉之後,布蘭奇震驚妹妹怎麼會住在這種鬼地方,就暗示了她之前的生活和新奧爾良的環境格格不入。

斯黛拉高興地接納妹妹入住自己的破舊公寓,整部電影的故事也在這裡展開。

本來兩姐妹團聚,是一件喜事,但斯黛拉的男友斯坦利,卻讓這件喜事變得不可捉摸。

馬龍·白蘭度起初並不想扮演斯坦利,因為這著實是一個令人討厭的暴力男角色。

斯坦利對打扮優雅端莊,時不時還調戲自己的布蘭奇迅速生起了警覺心。

他覺得布蘭奇來到新奧爾良的目的並不單純,有可能會對斯黛拉造成不利影響。

在布蘭奇透露出自己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後,斯黛拉心情複雜,而斯坦利則是不屑,不信,不同情。

斯坦利不停質疑著布蘭奇,觀眾也不免會被帶節奏,進而思考,布蘭奇到底是一個家破人亡的可憐蟲,還是一個貪慕虛榮的心機婊?

圍繞著布蘭奇的真實情況,故事的進行扣人心絃,疑點重重。

劇情到最後還出現了巨大反轉,布蘭奇所說的話是否屬實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她的命運早已註定。

她來自故土的理想與詩意,走向了悲劇性的幻滅。

《慾望號街車》當成是懸疑片來看其實也沒問題,只是得先做好心理準備,這是一部負能量滿滿的幻滅情節電影。

故事的主題關於慾望,也關於理想與現實。

布蘭奇所代表的是理想,對美好的事物充滿嚮往,再怎麼不濟也要打扮好自己,保持著體重,至少在表面上,她仍然是一位南方莊園的公主。

斯坦利所代表的是現實,他跟隨著工業化程序,成為了一名工人。他信奉法律,適應著時代,他的粗野蠻橫,就像鋼筋水泥在城市中不講理地野蠻生長。

斯坦利不斷質疑著布蘭奇,就像是現實總是理想的阻礙。

本來布蘭奇還對理想有著一絲幻想,然而斯坦利卻毫不留情地,殘酷地揭破。

這場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就像是雞蛋碰上了石頭,一碰即碎。

南方莊園的詩意被摧毀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慾望。

《慾望號街車》的表層是講述一位女性的悲劇,再往下一層,則是工業社會對人類個體的深遠影響。

社會需要發展,但如果每個人都變得像斯坦利那樣蠻橫,利益大於一切,一點也不講人情味,那麼更多像布蘭奇那樣的悲劇將難以避免。

而布蘭奇自己也容易在充滿著無盡慾望的環境中迷失,人類所獨有的那種詩情畫意,竟可以被輕易地踐踏,摧殘,變得一文不值,甚至還被看作是“不正常”的事物。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文明要走向何方,著實是令人擔憂的。

《慾望號街車》所以又不只是一部關於女性的悲歌,更是一部關於社會的警示。

當觀眾心痛布蘭奇的悲催命運,陷入到沉思,也許就會基於同理心,覺得現實不該如此。

我們不應該對斯坦利的行為袖手旁觀,放縱讓慾望吞噬著詩意。

於是,約翰·列儂在70年代拿出了一首歌。

“想象一下拋開索求,來吧就那麼簡單;

驅走所有貪婪和慾望,就讓人們不分你我;

想象一下所有的人們,分享著同一個地球;

你或許會說我是個在幻想的人,但做夢的我並不孤獨;

我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進來,讓世界擁有同一個夢想……”

8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唐探3》高開低走,開始俗套得賣情懷,陳思成已經江郎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