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賈玲的地方,總少不了槓鈴般的爽朗大笑。
短影片平臺上,她與各路明星大腕都能搞笑互動;
綜藝節目裡,她仗義善良的知心大姐形象圈粉無數;
春晚舞臺上,她從11年前的相聲演員到6年前的女漢子再到如今一波三折的大媽,給全國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歡聲笑語…
大年初一,這個在喜劇行當摸爬滾打多年的大碼女孩,給觀眾帶來了一部笑中帶淚的溫情電影——《你好,李煥英》。
此前,她在接受採訪時,斬釘截鐵地說道:
如果票房突破三十億,我就瘦成一道閃電。
令人捧腹的臺詞和喜慶的表情,讓全國觀眾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高高瘦瘦的男演員。
這種走紅並非一蹴而就,得益於經年累月的學習、積累和沉澱。
往前推四年,馮鞏還在鐵路文工團上班,是位籍籍無名的小演員。
同年,遠在湖北襄陽宜城,一戶普通工人家庭中,一個圓臉小女孩呱呱墜地,家人為其取名:
賈俞玲。
賈俞玲有個比她大5歲的姐姐,叫賈丹,溫柔懂事,乖巧善良;
賈俞玲則比姐姐多了幾分調皮,性格開朗活潑,特別愛笑。
雖然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但勝在一個「知足常樂」。
一家四口,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放學後,賈俞玲常飛快地跑到電視機前,熟練地擰開,將書包扔到一邊,開始津津有味地觀看《曲苑雜壇》。
可能現在00後們對這檔節目一臉迷茫,其實一句歌詞就能概括——
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
賈俞玲對《曲苑雜壇》情有獨鍾,看著人們在舞臺上耍嘴皮子,說俏皮話,表演口技,她都能像模像樣地模仿一番。
細心的賈丹發現小妹學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就介紹了一位專業的老師來為她指點一二。
賈俞玲跟著學了段時間,發現自己好像天生就是幹這個的料,不然興趣咋越來越濃了呢?
進京趕考的少女千禧年,18歲的賈俞玲進京趕考,心無旁騖,直奔北影。
不知是發揮失常,還是水平欠佳,賈俞玲首戰告負,名落孫山。
不過她看得開,並未氣餒,收拾心情,次年接著考中戲。
說來也巧,2001年,馮鞏找到侯耀文和姜昆,在中戲開設了相聲表演大專班,為了給中國相聲界培養更多優秀新人發揚傳統相聲文化。
賈俞玲考上了,成為中戲相聲班第一屆學生。
金榜題名的她,喜憂參半。
喜的是:有學上了,而且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名校;
憂的是:放眼古今中外,哪兒有大姑娘說相聲的?
彼時,賈丹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但家裡供不起倆孩子同時讀書。
賈丹善解人意,主動放棄,把機會讓給了妹妹。
賈俞玲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所以,她勤奮刻苦、腳踏實地、認真仔細。
即便如此,那個問題,依舊時常在她腦海中盤桓:
古今中外,哪兒有大姑娘說相聲的?
命運,也沒有給她過多考慮的機會——入學僅一個月,賈俞玲就收到了一個驚天噩耗。
傷心欲絕的變故為了貼補家用,賈俞玲的爹媽一大早開著翻斗車去通稻草。
父親賈文田在前邊開著,母親李煥英在稻草垛上坐著。
稻草垛堆得太高,路途顛簸,一不小心,李煥英從上邊摔了下來。
賈俞玲正在學校,得知此事,心急如焚地往家趕。
到了家中,為時已晚,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二人已陰陽永隔。
縱然痛苦欲絕,生活仍要繼續。努力生活,是對至親在天之靈的最好寬慰。
料理完母親後事,賈俞玲回到學校,繼續學習。
父親經歷巨大的打擊之後,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姐姐賈丹的身上。
賈丹肩上重千鈞,仍然強顏歡笑地對妹妹說:放心,天塌下來,由姐頂著。
那個時候,賈丹每月掙800塊,自己只留300,其餘全給妹妹寄過去。
在這艱難困苦、風雨飄搖的環境中,賈俞玲讀完了大學。
初入社會的悽慘2003年,賈俞玲畢業,報名參加首屆北京相聲大賽。
她和王彤搭檔表演相聲《怎麼了》,一舉奪得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郭德綱也參加了這場比賽,只獲得了個三等獎。
儘管科班出身,又獲得了專業比賽的冠軍,北漂女孩賈俞玲的生活,仍然未見明顯起色。
一來,像她這樣的演員,在北京一抓一大把;
二來,她的路子太窄,作為女相聲新人,想分一杯羹難於上青天。
生活困頓,收入慘淡,為了躲房租,她在屋裡待了一個多月不開燈,晚上才敢出門。
後來搬到暗無天日、陰冷潮溼的地下室,終日不得陽光,空間狹小逼仄,「狗進去都只能上下搖尾巴」。
為了生存,七塊錢一場的活兒,她都接過。
賈丹得知自己從小疼到大的妹妹正過著這樣窮苦的日子,心裡難過極了,用幾乎是命令般的語氣,讓妹妹回老家上班。
賈俞玲還想再試試,她不想過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為了讓姐姐安心,她託老師馮鞏給賈丹溝通。
馮鞏的身份地位知名度,加上鏗鏘有力的保證,才讓賈丹懸著的心,有了一絲安定。
2005年,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的賈玲,正式拜馮鞏為師。
小有名氣的轉折馮鞏很欣賞愛徒的喜劇才能,和她身上那股不服輸的韌勁與樂觀。
那些年,他給賈俞玲提供了更多的演出機會和人脈資源。一些非商業性質的公益演出,馮鞏自己掏錢給她演出費。
有次演出,賈俞玲拿錯了演出服,馮鞏二話不說,讓司機帶她回出租屋取。
那時,賈俞玲生活條件略有改善,雖搬離了地下室,但仍蝸居在犄角旮旯。車只能停在衚衕口,賈俞玲著急忙活地跑回家取衣服,回來時氣喘吁吁。
直到這時,馮鞏才知道,愛徒竟過著如此潦倒的生活,連房租都快交不起了,當下慍怒地說:也沒聽你跟我說過,我先帶你掙一年的房租。
馮鞏言出必行。
那一年,賈俞玲掙了五六萬,不僅解決了溫飽,還有所富餘。
後來,她在曲藝界漸漸有了一些小名氣,取了個藝名,叫賈玲。
但是,她的事業仍然不溫不火。她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仰仗師父的幫襯,絕非長久之計。
大放異彩的春晚2010年,幾經周折,馮鞏兩位高徒——賈玲與白凱南——共同登上春晚舞臺,表演了相聲《大話逗捧》。
節目被安排到了0點以後,有利有弊。
弊端明顯:時間太晚,觀眾身心疲勞加審美疲勞,觀看感受和氛圍明顯下降;
利好也明顯:作品不必被過度壓縮時長,包袱能抖響。
事實證明,好飯不怕晚。
掌聲熱烈,氣氛歡樂,二位春晚新人得到了很好的觀眾緣。
次年,兩人再度聯手,表演《芝麻開門》。
這一次,輕車熟路,遊刃有餘,笑聲更多,掌聲更熱烈。
賈玲富有親和力的微胖長相,搭配白凱南苦瓜似的表情,如同冰火交融,衝擊春晚現場。
二登春晚,賈玲的人氣和知名度與當年那個住在地下室、為7塊錢連軸趕場的失意北漂姑娘已有云泥之別。
2010年春晚,賈玲白凱南《大話捧逗》
力求突破的創新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喜劇演員之後,賈玲沒有膨脹,反而感受到了一絲危機。
那會兒,傳統相聲似乎已經不受更多年輕人待見了。他們熱衷的,是表演形式更加多樣的小品,是笑料更加緊湊集中的節目,而不是慢熱型的相聲。
為了突破自我,2012年,賈玲走上《百變大咖秀》。
儘管這個節目已經過去了8年,但一想到那個真假周曉鷗同臺的畫面,我仍忍不住要噴飯大笑。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賈玲終於成為了華語娛樂圈無人能出其右的一線喜劇女演員,她用獨特的表演風格和讓人一看就覺得親切的親和力,構建了極其強烈的個人風格。
無論是電影、電視、小品、綜藝、真人秀中,都能看見她越來越心寬體胖的身影,這也似乎佐證了那句至理名言:
既然我們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那就拓展它的寬度吧。
熱火朝天的事業2016年,賈玲成立了「北京大碗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張小斐、許君聰、何歡、卜鈺,都是她公司的知名簽約藝人。
同年,賈玲參加了《喜劇總動員》。
她和張小斐、陳赫共同演出舞臺劇——《你好,李煥英》。
舞臺劇感人至深,賈玲胖胖的圓臉上,流下了兩行晶瑩的眼淚。
總結縱觀賈玲的成名史,不難發現,她的藝術之路走得相當跌宕起伏。
能有今日之成就,除了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毅力,還離不開姐姐賈丹的幫襯和恩師馮鞏的提點。
滴水之恩湧泉報。
成名之後,賈玲給姐姐買了一部車、兩套房,給父親買了一房一車。這些物質上的饋贈,雖然顯得有些庸俗,但是比起不著邊際的甜言蜜語,更加實際。
如今,《你好,李煥英》在各大院線熱映,一票難求。
截止到發稿前(2月15日20時42分25秒),該片票房已經突破15.6億。
照這個趨勢來看,我們極有可能見證文章開頭提到的,由「心寬體胖」到「耀眼閃電」的鉅變過程。
《你好,李煥英》的熱映,或許正是賈玲,獻給遠在天國的母親、待在老家的姐姐和爸爸、提點過自己的良師益友最好的新春禮物。
而觀眾,也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賈玲小時候對母親的承諾——
你看,這些喜歡你女兒的人,他們也很喜歡你。
-
1 #現在越來越崇拜賈玲了!不靠顏值拼實力!刻苦努力,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超級輝煌!以前我崇拜徐靜蕾,現在崇拜賈玲
-
2 #估計這個片子可以拿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3 #這些年,賈玲沒白折騰,厚積薄發!
-
4 #這個電影起碼能給賈玲一百萬左右的收入。
-
5 #那個字兒到底是念盤還是念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