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說起來,拋開春節檔的激烈競爭,作為積壓產品的《侍神令》沒法和《唐人街探案》比——首先,積壓時長導致的審美差異使得《侍神令》並不具備優勢,畢竟,《侍神令》的特效審美適合《捉妖記》時期那種審美,而三年以後,觀眾口味已經變了;其次,春節檔要的是熱熱鬧鬧轟轟烈烈,走劇情向要麼懷舊溫情,要麼徹底賣慘把觀眾弄哭,想要在這個時間段讓觀眾透過故事得到一點人生感悟,大胸弟,呃,您省省吧,還是回去做你打家劫舍,啊不,埋頭苦幹那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吧!

況且,《侍神令》的戰場不在春節檔的票房——畢竟製片方都已經放棄了票房了,播放場次倒數,左右是《熊出沒》和《哪吒》,屁股後面是《人潮洶湧》,這一團體,基本是躺平任嘲了。

意在言外,,《侍神令》都主要戰場在粉絲的比較裡——畢竟同樣是陰陽師題材,有郭姓大導演的《晴雅集》豬魚在前,兩下對比,然後證明郭導沒有錯,是個沉迷於藝術,一心“搞”創作的文化人兒的目的下,《晴雅集》必須在票房和口碑上全面碾壓《侍神令》,要不然,偶人可就徹底沒有翻身之日了!

《侍神令》的故事受眾面明顯沒有《晴雅集》大,畢竟故事相對成年人,而展現方式卻過於偏向於兒童,使得想展現的和展現出來被觀眾所感受到的有了一定偏差,造成最初的主題定位失誤!

其次,整個故事過於平淡——清明如何把握自己,最後卻向現實妥協的悲劇,不是沒有經歷過社會毒打的初出社會的年輕人能夠理解,而且,整體過程塑造得也不大緊湊——關鍵是沒咋死主要人物,觀眾情緒調動不起來,所以,在要求情緒感染力的觀眾哪裡,得不著好!

仔細掰著指頭數一下,《侍神令》整體弱於《晴雅集》的方面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侍神令》講的是人生選擇,這個範疇太大,需要觀眾一定的社會閱歷來承載和共鳴。遠遠不如《晴雅集》裡講“愛情”來得簡單直接,洶湧澎湃。

其二,《侍神令》講的是那種跨越人間情愛的責任,甚至有一種犧牲自己親情愛情各方方面的意思在裡面,那種晴明放棄與百旎的感情的選擇,怎麼可能和《晴雅集》裡面直白而熱烈,可以為對方捨生忘死的博雅晴明,以及鶴守月與芳月鮮血披面,為了你毀滅全世界的感情來得轟轟烈烈!

何況,全是司空見慣的異性戀,那層若有若無的社會主義兄弟情沒有凸顯出來。《侍神令》裡面晴明和白旎的感情,以及晴明和博雅的感情更類似於師徒傳承,而不是《博雅集》那種(此處代入顧裡的鼻音或者曾小賢的發騷口音)我們都是好兄弟的社會主義兄弟情。

於是,在廣大的新生代眼裡,誰看套路老套的異性戀啊!

其三,《侍神令》那種生離死別的煽情沒有卯足勁。這個跟編劇的劇情設定有關——反正從頭到尾,《侍神令》裡面死的基本都是壞人,不管是張雙利老爺子飾演的陰陽寮首領,還是作為幫兇的雪女,被晴明斬殺的鐮鼬,都是道德層面上有瑕疵的角色,首領迂腐短視,雪女暴戾,鐮鼬私藏貢物有私心,更別說我們二代反派慈沐了。唯一一個煽情點是赤鬼,可惜僅僅展示了一分鐘不到,接下來就是晴明大戰慈沐的終極對決,釋放的情感還沒放出來,就被後面的情節給稀釋了!

而《晴雅集》裡面死的,可全是好人。開篇大戰的金靈子和忠行師傅,後面司天監裡鴻箬法師沒見著活人,死人也是寶相莊嚴,阿瀧更是嬌俏可愛,作為衛衣女主角的芳月,更是萬千聖母心繫於一身……就是道德行為上有瑕疵的,也要在瑕疵裡找出人性裡的美好掩蓋動機上的確實,譬如發妖(因為被痴愛芳月的愛人殺死,所以甘願被鶴守月奴役殺人),譬如鶴守月(忠行的傀儡式神,為了守護芳月情願解封禍蛇,得以長生不死來長久守護芳月)……不管是在情在理,裡面死得沒有一個壞人,(可能唯一例外的是假死之後可能黑化的阿瀧),所以,觀眾會在道德和感情層面上,更加容易傾向於這種好人被犧牲的劇情傾斜,跟容易煽動起情緒。

而且這方面還和演員有關,看過小維和如懿,迅哥兒的戰力不行,但是忍辱負重謀定後動然後絕地反殺的特徵有點根深蒂固,加上陳坤那種資歷和閱歷,註定了那種面對再險惡的事態,最後依舊能夠扭轉局面的感覺已經深入人心了。

其三,你致敬,啊不,借鑑漫威宇宙特效不夠大膽。《侍神令》雖然也出現兩處,(陰陽寮的傳送法陣雖然變成了環保綠,但是我們知道它來自於《雷神》系列的阿斯加德彩虹橋;在海事樓裡百旎擴充套件腳下空間的術法,明顯來自《奇異博士》裡面法師卡西利亞斯)但是出現的頻率不夠高,顯得有些畏首畏尾,不像《晴雅集》那樣光明正大,所以導致觀眾沒有抓住噱頭,熱度自然炒不起來。

其四,居然沒有脫衣服的大漢扭打在一起的鏡頭,從頭到尾,《侍神令》的所有角色裹得嚴嚴實實,就慈沐師兄露了半邊膀子,比起隔壁動不動就不穿上衣扭打成一團的《晴雅集》,平白少了很多荷爾蒙啊。

其五,《侍神令》裡面成長線走得太深邃,不像《晴雅集》那樣嘶吼外放,觀眾可能GET不到!

《晴雅集》的核心情感線只有兩條,晴明和博雅的惺惺相惜,芳月和忠行|鶴守月的生死守候,兩段感情相互交織,相愛相殺,最後在“異性戀都是反派”的潛意識下,終於弄得鮮血淋漓下場。

而《侍神令》的感情相對比較私人——晴明對於百旎是守護,對於慈沐師兄也有愧疚,但是和袁柏雅,人家袁柏雅和神樂才是那對兒歡喜冤家(雖然袁柏雅,神樂,赤鬼三人組合,袁柏雅和赤鬼的互動更多一些),所以更類似於使徒傳承(讓一個不相信妖物的人類接受妖物,甚至最後無形中守護妖物和人類的君子約定),沒有牽扯到情愛一層。

現在觀眾喜歡那些火爆直接的感情,不自己經歷,是感受不到那些隱晦深沉的情感的,《侍神令》講的東西是需要一定社會閱歷和情感挫折的成年人才能領會和感同身受的,自然沒法和愛就要轟轟烈烈,哪怕與世界為敵的《博雅集》相比!

所以,比較了半天,《侍神令》該清楚自己輸在哪裡了吧!

7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徐錦江兒子現身《金牌喜劇班》,演技平平無長進,只獲得旁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