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倆人的對口相聲好說,多人的群口相聲易亂。

一部戲裡有了太多角兒和腕兒,最怕不是錦上添花,而是變成一出亂哄哄的鬧劇。所幸,《我和我的祖國》不是。

憋尿看足158分鐘,《我和我的祖國》這張電影票,值!

與眾多群星彙集的電影一樣,中國導演夢之隊+超豪華明星陣容是電影最大的宣傳點,但賣點把握不好,便容易變成譁眾取寵的噱頭。這也是很多人在沒有看電影前,自以為是地對著電影海報搖頭的原因。抱歉,看完電影,你們要被打臉了。

因為,流量和演技都有了!

而且,電影用實際情況說明了一個道理:長得好看的,即便被捯飭成犀利哥那樣也還是好看;演技好的,就算是不露臉也讓人過目難忘。

面對滿屏的領銜主演,稍不留神就可能錯了自家愛豆不到1分鐘的亮相。不看演員表,你都不知道人群裡藏了多少明星、戲骨。

北平大院裡那個發號施令的人一轉身,原來是胡軍;醫院裡端著藥的小護士一抬頭,才發現是周冬雨;上海弄堂麗那個喊加油的大媽是張芝華;葛優的計程車里拉的乘客是他外甥呂行……

但《我和我的祖國》的成功之處在於,沒有把一部帶著愛國情懷的電影變成“數人頭”的遊戲。它不是讓你在電影裡找明星,而是讓你在歷史中找自己。

“我的祖國”是唯一的大背景,但“我”卻可能是千千萬萬中國人中的任何一個。

“我”可以是設計出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廣場旗杆的工程師,也可以是穿著老北京布鞋走街串巷的北京的哥;

“我”可以是優秀的女飛行員,也可以是弄堂裡那個披著床單擺弄天線的上海小囡;

“我”可以是香港迴歸慶典上的升旗手,也可以是街頭鐘錶鋪裡的瘸腿修表匠;

“我”可以是遨遊宇宙的偉大航天員,也可以是廣袤大地上的失足青年。

但更多的“我”可能就像張譯飾演的高遠那樣,為了祖國的偉大建設甘願犧牲自我,卻於茫茫人海中默默無聞,在歷史長河中隨波而去。

由於每個故事都很短,掰開來說便少了親自去看的樂趣和從中悟出的深意。但若要讓我說說影片中印象最深的部分,倒是有唯二兩段:徐崢的《奪冠》與甯浩的《北京你好》。

兩段故事,前一段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里弄,後一段發生在2008年奧運會召開前夕的北京街頭。小男孩鼕鼕為了讓阿姨爺叔們看上中國女排的比賽操碎了心,而的哥張北京因為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和汶川男孩上演了一場衚衕追擊戰。

濃厚的市井氣息和城市符號,落點在小人物上的故事往往比巨集大優美的畫面場景,更容易讓人感同身受。(不得不說,你大爺就是你大爺,連點個煙都有笑點,那個手槍打火機真的不是在影射《讓子彈飛》?)

徐崢和甯浩都善於用喜劇的方式來為主角營造困難,將主角放置在兩難的境地,看他們如何在左右為難和自我矛盾中尋求出路。當然,這些主角都是善良的小人物,他們最終會以犧牲自我的方式來做出正確選擇。

不同的是,徐崢喜歡強調過程中的各種坎坷險阻,時刻讓觀眾替主角背到家的命運捏著把汗,你猜的到結果卻猜不透過程。而甯浩更愛在鬧劇中隱祕地玩弄幽默,他讓主角去追逐、去爭奪,卻在得到戰利品時恍然大悟,覺得不過爾爾,你猜不準過程更猜不到結果。

在看徐崢的電影時,常常主角在哭,觀眾在笑,主角喪到極致,觀眾笑到岔氣,主角本身的可愛好笑是一方面,劇情設定上的悲催是另一方面。影片中當整條弄堂的人都在為女排奪冠而歡呼雀躍時,鼕鼕卻因為沒能跟心儀的小女生告別而傷心地哭了,但小小的男子漢還要裝出一副是喜極而泣的樣子,那種“心裡苦但不說”的委屈勁兒越發引來觀眾們的鬨堂大笑。

而看甯浩的電影,卻能讓你在劇情的一波三折中發出“原來如此”的感嘆和知道結果時的會心一笑,你若能發現導演隱藏在片中的小心機,那麼或許還可以多get幾個笑點、幾分深意。比如,追票時張北京穿著原本要送給兒子當生日禮物的紅色運動鞋,但在汶川男孩說出那個好心的哥的特徵時,鏡頭一切,街頭大螢幕前的張北京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黑色布鞋嘿嘿一笑。這一笑包含了多少意思,全憑觀眾自己解讀。但那雙布鞋卻在告訴大家,張北京並不偉大,沒了“紅色運動鞋”這個特徵,他便泯然眾人矣,平凡得如同你我他。

所以,《奪冠》就像是在說一件弄堂裡的囧事,而《北京你好》就像是為了一張門票而展開的瘋狂爭奪戰。只不過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中有牽扯著家國天下的情懷,便一下子拔高了立意。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完成這樣一個命題作文,這個題切得好、切得巧妙。

插播一件更加巧合的“題外”事,徐崢在電影中拍了中國女排的兩次歷史性奪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而就在看到《奪冠》的尾聲時,手機螢幕上彈出了“中國女排打敗塞爾維亞加冕世界盃五冠王”的新聞。

七位導演,七個故事,彼此獨立,分散在歷史的時間線上。我不想用“相互依存”這個詞來束縛影片帶來的觀感,因為這樣的“依存”是基於國情與巨集觀層面的,單從電影角度來說,每一個小故事都可以拓展成一部完整的長篇。拋開時間線,無論怎樣的排序,每個短片本身都足夠有特點、有分量。

串聯起每個故事的,是一雙無名的手,通過他的書寫,那些記憶中的歷史事件被再次呈現。不同的書寫工具,書寫出不同的時間點,英雄鋼筆、紅藍鉛筆,這些帶著時代記憶的符號,無需臺詞,便能輕鬆勾起大家的回憶,但這一次電影要展現的是這些歷史事件中你所不知道那些人和事。

“我”是每個故事的主體,但當“我”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聯絡起來時,這個“我”就變得不平凡了。“小我”與“大我”並存,讓每個看電影的觀眾都連帶著有了份使命感。七段短片,每一段的結尾都會讓你熱血沸騰地燃一把。

在電影燃點這件事上,導演們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觀眾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心甘情願!

ps:有個疑問,黃渤飾演的林治遠作為一個出生在天津的廣東人,為何在電影中會操著一口江淮口音?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獻禮女排65週年電影《中國女排》由陳可辛親自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