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陳思誠真是個人才。

頭腦夠聰明。只有聰明的人,才會想著去搞懸疑,搞科幻、搞推理,腦子不好使的,單是看懂都費勁;

做人夠精明。只有精明的人,才能把人性拿捏地足夠精準。哪裡該痛,哪裡該癢,哪裡該甜,哪裡該哭,都心中有數。

他說過,《唐探3》會是他執導的【唐探系列】的最後一部。

而這一部,真的很有最後一部的樣子。

能用到的資源,全部調動起來;能想到的元素,全部get起來。

中國風、日本風, international;

葫蘆娃、火影忍者,cosplay;

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個年齡段,都投餵到位。

大雜燴能燴到這個程度的,除了《唐探3》,就是《煎餅俠》了。

可惜的是,多未必是好。

就算是亂燉,也不該是這麼個燉法。

元素多,混亂無序

然後,就陸陸續續收到以下回復:

看過的,基本是同感;

沒看過的,已經買了票的,開始擔心;還沒買票的,打算改看李煥英。

PS.《你好,李煥英》非常好看,五星推薦。

前30分鐘,幾乎是在尬聊、尬演、尬配樂、尬互動中湊合過去的。

然後還亂七八糟。

知道這仨人是要去破案,但破案那條線始終很模糊;

能看到一直爆梗還很熱鬧,但似乎跟劇情推進並無太大聯絡;

看到很多張面孔,老的、少的,熟悉的、陌生的,但似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可有可無。

直到1小時10分,也就是淺野忠信跟劉昊然在監獄裡會面之後,那種尬才算是告一段落。

終於開始好好講故事了。

一二三,審美疲勞

第一部,有組合上的新鮮感。

大金牙、土掉渣、咋咋呼呼的王寶強,跟偶爾口吃、冷靜睿智的小鮮肉劉昊然,有種撞色的搭配效果,讓人眼前一亮。

另外故事性和懸疑推理部分,也都統統線上。

拍第一部時,估計資金還不太到位,一切從簡。不搞些花哨元素,一切為故事服務,反倒成了優勢。

有了第一部的成功,拍第二部就明顯財大氣粗了起來,陣容上豪華了很多。

有了更多優秀演員的加入,視覺上也更加多元跟養眼,但因為懸疑性和故事性並未削弱,所以第二部成為很少能夠超越第一部的系列電影之一。

因為1、2的成功,再加上去年的疫情,大家對於《唐探3》的期待,遠超任何一部同期的賀歲片,僅大年初一的單日預售票房,就已經超過了6億。

但說實話,這個三,真的不算好。

沒有新鮮的核心元素,只有原有成功經驗的無限疊加。

只能算是堆量,並沒有突破。

陳思誠已經盡力了。

有種預感到世界末日,於是趕緊把手頭的鈔票,很壕地花出去的感覺。

花樣這麼多,總有一款適合你。(導演心裡話)

但我並不喜歡。(僅代表個人觀點)

回憶殺,美好幻滅

這次的犯罪地點設定在日本,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又陌生的日本面孔。

像是淺野忠信,出演過程耳執導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染谷將太在陳凱歌的《妖貓傳》裡露過臉;

長澤雅美是吳宇森《太平輪》中一個故事的女主角。

對中國觀眾來說,他們大多都混了個臉熟,但曝光率又沒那麼高,所以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感和神秘感。

這種感覺真是妙極了。

不是完全不認識,又不是真的很熟悉。火候剛剛好。

還有兩位,估計導演是想用“回憶殺”,勾起中老年觀眾的美好回憶。

但有時候, “回憶殺”真的很傷人。

鈴木保奈美,《東京愛情故事》中的“赤名莉香”。

率真的眼神,俏皮的笑容,人群中坦蕩、自信又寵溺地喊出的那一聲“丸子”。

那是多少中年人,比如說我,的青春記憶啊。

如果不是看到這個女法官,印象中的莉香還是長這樣:

但事實上,她現在這樣:

已經變成了一個精瘦強幹的老太太。

三浦友和,曾跟山口百惠一起出演《血疑》,還是生活中的神仙眷侶。

那是多少老年人,比如說我媽,的青春記憶啊。

如果不是看到這個黑社會老大,印象中的三浦友和跟山口百惠還長這樣:

但事實上,他現在這樣:

改變的不只是衰老的面板,還有不再清澈的眼神和儒雅溫和的面相。

還好沒把山口百惠請來,要不就是又一個幻滅plus。

人都是會老的。

但對於一個一直出現在大眾視野的中老年人,和一個突然冒出來,中間有時間斷層的中老年人,觀眾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就像是一個媽媽,看自己的孩子,始終是媽媽視角。因為這個孩子,是在她眼前,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老的。

就像是劉德華,他其實也老了。(當然在一群老人當中,算是狀態相對年輕的)

但觀眾對他並沒有那種“天哪,他怎麼老成這個樣子啦?”的驚訝。

因為,他一直在活躍在觀眾視線中。

拍戲、唱歌、開演唱會、接受訪談,觀眾是看著他一天天變老的。所以,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就沒有那麼強烈。

而鈴木保奈美真的是很多年沒見了,三浦友和跟山口百惠也是結婚後就幾乎沒了訊息。

觀眾印象中的他們,還是20幾歲時顏值巔峰的樣子。

幾十年不見,突然一見,那種視覺上的衝擊,那種落差,讓人很難接受。

儘管,跟絕大多數的同齡人,甚至是同階段的藝人,他們的狀態,都是維持的算好的了。

能越老越好看的,大概只有兩類人。

一類是年輕時候不好看,年紀大了反而變好看的。

這個好看,其實也是相對的。

一個是跟自己比,原來醜,現在不太醜;另外是同齡人比,尤其是那些年輕時候美,但老了之後,顏值呈斷崖式下跌的同齡人。

另一類就是靠修行。

常年保持的好習慣、好心態和一些修身養性的愛好,然後慢慢形成的一種美。

一種由內而外撒發出來的淡然、篤定、從容的氣質美。

很多年輕時候的大美女,年老之後都有強烈的落差感,就像是林青霞和關之琳;而有些長相普通的,反而越老越好看,比如說宋丹丹和閆妮。

那些美好的人,還是讓他們永遠地留在記憶裡吧。

套路殺,“真”最動人

好萊塢大片,經常會有這樣的橋段:

爸爸要去拯救世界,然後父女告別。

擁抱,親吻,然後一番深情又語重心長的對話。

他們要說什麼不知道,但他們要做什麼,可是太明白了。

就是強行哭,強行煽情,強行氣氛組。

套路,全是套路。

好萊塢大片的套路,嫻熟地就像是“要把大象關冰箱,攏共分幾步”。

只要照著做,就能有效果。

可能是電影看多了,免疫力level增強了。

要麼是全新的套路,要麼是真摯的情感,否則已經很難共情,更不用說哭出來了。

《唐探3》裡唯一的煽情部分,就是長澤雅美在法庭上控訴自己的父親,聲淚並下地回憶起那些年跟母親的悲慘經歷。

媽媽為了女兒,賣身換一碗麵;為了一塊蛋糕,不惜當小偷。

為了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讓媽媽慘烈的自我犧牲跟女兒拿著心愛食物的畫面放在一起;為了達到催人淚下的效果,愧疚的父親在法庭上向女兒下跪。

這時候,配樂進入高潮,暗示你:

嗨,哥們,該哭了哈!

陳思誠還專門發了個微博,說這一段長澤雅美演得太好了,沒想到她爆發力這麼厲害。

但她的表演,完全感動不到我。

可能是電影看多了,現在看一個演員的表演,基本是可以區分出:

他是真情流露(自己真哭),還是技術植入(眼藥水幫助);

他是體驗派,還是方法派。

體驗派就是將自己代入,真聽、真想、真感受。

其實這種演法挺傷身體的。

演開心的還好,要是演那種神經病或是晚期病人之類的,會相當耗神。

而且入戲難,齣戲更難。

很多演員在演完一部戲之後,必須休息調整好長一段時間,才能讓自己恢復正常,然後才能再進入下一部戲。

那些接戲密度不大的好演員,像是周迅和孫儷,基本都是這樣。

導演鄭小龍說,孫儷在《甄嬛傳》整個拍攝期間,基本都不參與劇組聚餐,偶爾參加了幾次,也是很快就離開。

這是為了形成一種環境上的隔離,以及保持穩定飽滿的情緒狀態的方式。

而方法派是使用技巧或是透過刻意練習,讓自己掌握各種情境中各種情緒的表達需要。

哪個地方該哭,哪個地方該做一個怎樣的微表情,都能依靠理性和方法去控制。

胡杏兒和章子怡,應該屬於方法派。

鍾漢良應該也是。

在拍《何以笙簫默》的同時,他還跟妹妹Jackie參加了一檔真人秀《極速前進》。

能感覺到,他的狀態是可以做到隨意切換的。

早期的劉燁,應該也屬於體驗派。

但後來他抑鬱了,長期失眠。

自從認識了德國的太太安娜,似乎找到了通往幸福的鑰匙。畫風一轉,不再是憂鬱小生,改走逗比路線,火華社社長,調皮的不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世俗的幸福影響了影帝的發揮,但影帝的確是肉眼可見的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放飛自我,演戲上的靈氣和天賦,慢慢就看不太到了。

長澤雅美的表演,無法打動觀眾,可能跟演員的關係並不大。

而是電影給人的那種整體套路感,影響了觀眾對於某個場景的情感代入,和細節上的理性判斷。

影評是個非常主觀的東西。

個人不喜歡,並不代表不好。只能說是在個人喜好和現有認知的前提下,作出的非常私人的個體評價。

初中英語老師,11歲男孩媽媽;

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100+;

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

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

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今日份韓劇推薦,看一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