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個題目,先向演員焦俊豔女士道個歉。
這是我早就想寫的一個題目。動機源於《被光抓走的人》,那時候想寫一篇影評文叫“這一次拯救中年男人的,還是焦俊豔”。
謝天謝地,這一次終於不是焦俊豔了。
大概從2014年的《心花路放》開始,“失敗者敘事”成了國產電影的一條暗線。其實電視劇的發端還要更早,從《蝸居》《裸婚時代》,甚至那部帶有嬉皮味道的《奮鬥》也是。但真正成熟的表達還要到《北京愛情故事》,直至今年的《隱秘的角落》《我是餘歡水》《重生》三連。
《心花路放》中,黃渤飾演事業潦倒的中年男人,老婆跟人跑了,被損友帶著的“獵豔之旅”也搞得一片狼藉。最終卻是靠焦俊豔飾演的音樂老師給了男主角以及觀眾一個“解決方案”。
而到了董潤年編導的《被光抓走的人》裡,黃渤飾演的男主角也是人到中年,事業平淡,跟老婆貌合神離還疑似精神出軌,最終也是靠焦俊豔飾演的同事小姑娘,將男主角救出了情感危機。
《人潮洶湧》中,肖央和劉德華飾演的角色本質也是“失敗者”。肖央飾演的跑龍套演員本就是社會意義上的loser,劉德華演的殺手掮客雖然外表光鮮亮麗,但是靠吃兩頭的錢,用的也是騙術而不是真本事。在日版原作《盜鑰匙的方法》中,香川照之飾演的原型角色有更清晰的背景介紹,本來是做小本買賣的正經人,是因為老婆跟有錢人跑了才走上這條路。
饒曉志當然是熟悉這種敘事的,他的《無名之輩》是2018的一個驚喜,也是十足的“失敗者敘事”。略微不同的是,《人潮洶湧》和《心花路放》、《被光抓走的人》都瞄準了中年男人的情感需求(危機)。
這也不是個例,肖央主演的《情聖》也將中年男人那點對情感和年輕女性的想入非非描繪地淋漓盡致。不同在於《情聖》的男主角還算一個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只是難以跨過“七年之癢”。而《人潮洶湧》中就差把“loser”拍你臉上了。
因此,本片中的角色互換髮生的時候,給我的不是爽感,喜劇感也很有限。原因是劉德華飾演的殺手的角色是難以直接帶來社會價值認定的,所以肖央只能靠不斷撒錢來獲得一種報復性快感。那個包大紅包給前女友的橋段讓我一秒穿越到包貝爾的《大紅包》。而劉德華進入肖央的落魄人生帶來的錯位喜劇感也比較有限,因為劉德華個人的精英感實在太強,演一個底層loser的角色很難讓觀眾代入。
而萬茜飾演的單親媽媽,是這部影片相對原作最大的改動,原版中廣末涼子飾演的大齡剩女其實是很出彩的一個角色,工作一絲不苟,有強迫症,家庭出身也很體面,為了達成身患絕症的父親的願望,在還沒有物件的時候就決定了結婚時間。
這個剩女的角色實際上很有戲,但饒曉志可能不想激起一些社會輿論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反感,把人設改掉了。可是無巧不成書,萬茜反而在春晚小品裡演了一個類似的剩女角色,還讓凱麗飾演的媽媽當面戳全國剩男剩女的心(“單身是狗!”)
無論怎樣,中年男女的情感問題是個難以言說又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們不能指望像電影或小品中一樣,有個焦俊豔、任嘉倫甚至劉德華來解決問題。
在這裡插一句,我很欣賞董潤年的《被光抓走的人》,雖然這部片子被被有些人詬病是“假科幻”,但我認為它還算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科幻片不一定要把那些“科幻”的內容拍出來才叫科幻,但它抓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人在科幻情境下的反應。
也正因為如此,我對《被光抓走的人》也有些微詞,因為我喜歡它講故事的方式,卻不太喜歡故事的部分內容。簡單地說,我不太喜歡導演講自己沒有想清楚的事兒。
這個問題也同樣出現在《人潮洶湧》上,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饒曉志自己選的還是投資方要他拍的。我想說的是《人潮洶湧》的故事沒有很好嫁接在中國的故事基礎上。無論是落魄演員,還是殺手掮客,還是單身母親,這些角色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上,都是受眾面較小的,觀眾的共情感和代入感不強,市場容量自然就小了。
但我仍然覺得《人潮洶湧》是部不錯的片子,原因是它正視了中年男女的情感需求。這比單純的性滿足或者社會地位都更重要。但是尷尬的是這部片子的故事核心又依賴於男主的特殊社會身份(殺手掮客,其實就是騙子),因此很難做改編。
說實話,我發現饒曉誌喜歡(或者說故意)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無名之輩》中的多線敘事,讓影片結構非常複雜,也讓大高潮的解決差點意思,要不是創作態度誠懇和演員表演出色,差點崩壞。而《人潮洶湧》的故事結構因為日版的存在,沒有太大問題,卻在共情力上差點意思。
因而,從《心花路放》開始的國產電影裡,試圖給這些人找到一條精神上的歸宿。雖然時不時有灌輸雞湯的嫌疑,但也不乏精彩的處理。比如《追光抓走的人》中黃渤飾演的賀老師,將焦俊豔飾演的小韓老師約到賓館後,本該坦誠相見,卻在最後沒有跨過心中的門檻,原因是他在等待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興奮,反而是恐慌,而小韓老師也坦誠“也許我們上床了我就不愛你了,也許已經不愛了”,於是相互放過了對方。
這裡的精彩之處不在於雙方沒有“越線”,而是他們承認了內心真實的感受,即吸引他們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腦海中那個能滿足自我情感和精神追求的幻象。
而在《人潮洶湧》中,這種幻象在於身份互換後,在面對“需要拯救”的物件時,產生的那種崇高感和自我犧牲感,以及由此引發的“高光時刻”。肖央飾演的演員在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救出劉德華以及萬茜的兒子時說:這是我一輩子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兒。這也像片中致敬的《喜劇之王》中的周星馳一樣,希望演一個讓人記住的、被人尊重的角色。
然而,這段表演也不讓人意外地“垮掉”了。垮掉的原因當然一部分是肖央的專業能力(“演技”)不夠強。另一原因是黃小蕾飾演的女BOSS本身就不夠強大。當然,她的表演是很出色的。
影片中也曾很“勵志”地安排了劉德華進入肖央的角色,努力提升演技受到認可的橋段(在這裡“認可”他的是客串的導演郭帆)。然而如果僅僅這樣,這就落入成功學的窠臼了。因為這部影片不像原版,劉德華的“前史”是被虛寫的,因而他的情感走向和個人志趣是模糊的,即便獲得了認可,觀眾也很難得到爽感。
因此,這部影片設計出了萬茜的兒子這個角色,讓劉德華來扮演他想象中的“宇航員父親”,以獲得生命中的“高光時刻”。這體現了導演饒曉志的剋制,因為觀眾不太會代入一個孩子。否則,就像包貝爾的《大紅包》一樣,用克拉拉這樣的性感美女假扮新娘來獲得代入感,這就是純粹的商業手段了。
也因為如此,《人潮洶湧》最終是無法解決角色(以及觀眾)的情感需求的,劉德華飾演的前世模糊的殺手最終放棄自己的人生,選擇萬茜這個單身母親,讓人搞不清他到底是情感缺失,還是在相處中真的愛上了萬茜。在我看來,他演的角色如果在最後被女BOSS真的捅死倒是能讓這部影片再上一個臺階,沒準票房就大爆了。只是饒導或者審查也不會這麼殘忍吧。
因而,《人潮洶湧》最大的價值在我看來還是饒曉志這樣的80後導演開始正視中年人的情感需求,即所謂提出問題。本來也不奢望能在一部春節檔的影片中提出現實的解決方案,一杯低度的酒也比雞湯好一些。
但它還是讓我某些方面得到了滿足的,就是影片再一次把背景放到了重慶這個西南的“魔幻城市”。印象中,這是近期又一部將犯罪、懸疑背景放在重慶的電影,上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火鍋英雄》。這座城市正以獨特的氣質與這類黑色喜劇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許它會像香港一樣,成為未來的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