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三部電影都是弘揚正能量的愛國影片,排名或許是直觀的印象,畢竟許多事物在大家的心裡都有優先順序,所以這一點也不奇怪。

有人說它“更像溫情脈脈的愛情片”

對此,有人陰陽怪氣地表示《攀登者》可以改名《珠峰戀》了。

除了對劇情的吐槽,有些人更是把導演也批上了,認為李仁港是“沒有格局的導演”。

不止對劇情和導演的吐槽,配音竟然也被當成了硬傷“口型對不上,全程都在看對上口型沒”。

人無完人,電影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大家眼裡的《攀登者》真的這麼不堪,值得一些網友說它”一文不值”嗎?或者電影票房能代表一切嗎?

一部為“銘記”誕生的電影,拍出來就是偉大!

《攀登者》是對真實歷史故事的改編。

當時新中國成立尼泊爾談領土劃分,但是關於珠穆朗瑪峰的歸屬問題,卻一直難以達成共識。

中國按照邊境線要求一國一半,但尼泊爾挑釁:“貴國連珠峰都沒登上去過,憑什麼說它是你們的?”

這樣的話不要說在當時,就算是現在聽了大家也會憤慨,會想不顧一切地證明,我們可以登山珠峰!

但是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沒錢、沒專業裝置,甚至沒有拍攝裝備,登珠峰真的太難了。

而且相對於危險較小的南坡而言,珠峰北坡巖壁陡峭,氣候變化詭異有“死亡之路”之稱,真不是你說想登就能登的。

這樣的情況對中國來說是難堪的:中國的領土,中國人卻從來沒有上去過。而要想堵住悠悠之口,除非我們自己登上去。

當時國家就決定組建自己的登山隊,200多名登山隊員從全國各地趕來,經過嚴格的訓練,向著珠穆朗瑪峰,我們自己的山峰浩浩蕩蕩而去。

200多人的選拔,到達山頂的只有3個人,我們成功的登山了珠峰之頂。但是國際社會並不認可,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

就這樣,我們才見到了第二次成功攀登珠峰,才有了今天的《攀登者》!

1960年的遺憾,1975年後終於被彌補。15年的時間,一群人抱著怎樣的心態、經歷怎樣的路程,才完成這段曲折的路程?

歷時15年我們得到了珍貴的映像資料,但那是負責攝影的鄔宗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在衝頂時刻,為了拍到隊員登頂的影像,負責攝影的鄔宗嶽解開了自己身上的安全繩。

最後照片拍到了,隊友們卻只能找到鄔宗嶽早已凍僵的屍體和儲存完好的攝影機。

這樣的歷史需要被銘記,英雄也需要被銘記,這才是《攀登者》被搬上大螢幕的意義。所以不要糾結在票房上了可以嗎?

重要的是,對於那麼多看過攀登者的觀眾而言,它真的有那麼差嗎?或許不夠驚豔是真的,沒有達到心理預期也是真的。

但是災難來臨時的緊張刺激,攀登隊員命懸一線時的危機,不能緊緊牽動你的心嗎?山峰上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大氣,黑雲壓城的恐怖不能叫你感嘆嗎?

在方五洲、曲松林以及貢布喝酒的那場戲裡,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對方五洲說:“我恨你。”時表現的不甘、忍耐和內疚。這樣的演技不能使你沉浸嗎?

在後有雪崩,前有冰溝的情況下,方五洲飛躍冰溝,正面剛雪崩。在狂風來臨,隊員被吹跑了的情況下,方五洲把梯子駕馭出飛船的感覺,保隊友平安。這樣的視覺效果也震撼不了你了?

就瞅著影片中的愛情橋段不放了是吧,英雄不需要故事,也不需要愛情是吧。那你看看電影幹啥,直接轉修無情大道不就得了。

有多少差評是對著吳京本人來著,就看不過人家太厲害、太成功,非要把他拉下拉下1.6億人次的神壇,“京神病”團體或許真的應該去醫院好好看看,莫不是大腦真的有坑見不得別人成功。

《攀登者》彰顯的是勇於攀登的精神,是我們需要和應該弘揚的精神。不應該因為一段情感戲或者導演就無差別攻擊。

向勇於攀登的精神致敬,向英雄致敬!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情侶選手現場接吻,劉憲華、彭昱暢秒變八卦二人組,表情神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