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配樂:
從大年初一開始,賈玲的《你好,李煥英》一路飄紅。
截止初五上午十點,這部片子的總票房超過18億!導演兼主演賈玲超過劉若英《後來的我們》13.6億票房記錄,成功登上中國電影史票房最高女導演的寶座。
這離賈玲承諾過的票房超二十億染頭髮僅一步之遙。照這個熱度來看,超三十億要瘦成一道閃電的承諾也指日可待。
期待2022年的春晚看到這樣的你
在連續幾天的忙碌之後,終於在昨晚看完了這部《你好,李煥英》大電影。
看完後有幾點小感觸,也算小吐槽吧,所以也來蹭波遲到的熱度。
我在幾年前看完那個同名小品之後,頓時對賈玲團隊刮目相看!這個小品也是唯一令我至今不敢重溫的作品。原因大家都知道,凡是看過那個小品的人都會記憶猶新。
及至賈玲官宣要把這部小品拍成電影,心中對它的期待非常大!賈玲、張小斐和大碗娛樂的幾員猛將在之前所有綜藝中的表現都足以證明,未來的這部同名電影將是一匹最大的黑馬!
事實也果真如此。
更何況還加入了“麻花騰”呢。
在正式觀看之前,硬著頭皮又重溫了一下那個小品。本以為時過境遷好幾年,情緒應該不會有太大波動,結果錯了。
對於上面這一幕,依然是毫無抵抗力!無聲的淚滑落下來,嗓子哽咽得難受。
尤其是結尾處方磊的那首《依蘭愛情故事》,配上賈玲毫無顧忌地失聲痛哭,幾乎就是催淚彈般的存在!
全體演職人員通力合作,使這個小品成了難以超越的巔峰。
可是昨晚看完整部影片後,卻有點小小的失望。
也許平時看綜藝和小品太多的緣故吧,網友熱議的前面搞笑部分,始終無法有小品中第一幕張叔的那條假腿讓我突然爆笑的節點。
說白了,就是出其不意的包袱太少了,意料之中的情境太多。
影片後面的20分鐘反轉情節,又和平時看的許多國外相似題材的電影有重合之處,依然沒達到如雷灌頂的震撼效果。
賈玲的哭好像也沒有比小品中的那種情感更真。畢竟可以NG的電影始終比不上舞臺現場帶給觀眾的衝擊力。
可能她為了這部片子哭得太多,浮腫的眼皮跟20歲的年齡設定有些違和。但瑕不掩瑜,這也是賈玲在40歲之前,終於有條件為紀念媽媽才當導演的最好狀態了。
唯一讓我動容的畫面就是賈玲拖著那麼胖的身子,邊哭邊跑的情景。
正因為胖,更容易觸動淚點。換做張小斐邊跑邊哭,可能也就是個唯美普通的場景,完全比不上賈玲的身材和動作來得更惹淚。
總體來說,算是一部好片,雖然豐富的加長情節並沒有比小品更搞笑、更催淚,但多處長篇幅的細節展現也是小品所容納不下的。
今天只說說該片的幾處穿幫。
這幾處也許只有標準的七零後才能知道。更老的人會忽略,更年輕的人沒準壓根就發現不了。
其中發生在湖北襄陽市宜城縣的故事,全廠人幾乎都是東北腔不是穿幫,也不是主創團隊的疏忽,在歷史上這是真實存在的社會現象,即是“400萬人支援三線建設”。
這是源起1964年,基於當時緊張的國際形勢,美蘇對我國的南北夾擊,為加強戰備,逐步改變我國生產力佈局的戰略調整,才有了這樣一場規模浩大的人口遷移。到賈玲穿越過去的1981年,這種形態依然存在,所以一個湖北化工廠全體東北味兒合情合理。
本片的服道化也很好,基本符合當年的生活場景。
穿幫的幾處都是關於影片配樂和另外兩處日期錯位。具體如下:
1.張叔揹著“從天而降”的賈玲去醫院時,背景音樂響起了張薔的《路燈下的小姑娘》。
也許很多人的思緒隨著熟悉的音樂,一下子就進入了火熱的八十年代,我卻是瞬間抽離了規定情境。
賈曉玲穿越到的是1981年。
歌手張薔是1985年首發專輯《東京之夜》。
這首歌的英文原曲是1986年才發行的《Brother Louie》(路易兄弟),一個讓國人幾十年誤以為是女歌手演唱的德國男子組合!
普通話版《路燈下的小姑娘》首唱是1987年的鄧潔儀,來自專輯《87狂熱》。
至於張薔的翻唱,則是離賈曉玲1981年更為久遠的現代了,怎麼能在1981年的廠區喇叭裡播放呢?
這首歌的出品年代沒問題,1980年發行,在1981年播放正好。
有問題的是版本。
這首歌的原唱是“中國第一代歌星”任雁。
由於人美歌甜,缺乏該歌應有的蓬勃向上的朝氣,她的版本並沒有流傳多廣。人們最為熟知的,是男女聲二重唱張振富和耿蓮鳳在1984年翻唱的版本。
即使不用任雁的原唱也可以,用張振富和耿蓮鳳的翻唱版本也算有年代感。溫婉的民樂伴奏或者激昂澎湃的軍樂團伴奏都會立刻把觀眾帶進那個特定的時間段。
可惜的是,影片選用的卻是充滿九十年代特有電聲配器感覺的某個女聲合唱版本(十有八九是黑鴨子組合),頓時失去了畫面所營造的氛圍。
3.李煥英和賈曉玲去商場採購衣服時的配樂《遲到》。
這首歌的原唱出自劉文正1981年的專輯《卻上心頭》
影片採用的也是劉文正的原版。年代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沒有想到當時的社會環境。
1981年,儘管劉文正、鄧麗君的磁帶已經有部分透過廣東福建流傳到內地,但《遲到》這首歌真正在內地走紅,靠的是歌手張行在1984年的翻唱。
在1981年,這首歌並沒有在內地大行其道。佔據地利之便的廣東福建尚且如此,一個湖北的小縣城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出現這首歌。
雖然這首歌是以純畫外音的配樂形式存在,也考慮到沈騰、張小斐、喬杉之間戀愛順序的“遲到”寓意,但總有些許的違和感。1981年,還是以內地歌曲為主的。
4.沈騰教大家唱《萬里長城永不倒》!
這是最大的bug!
《大俠霍元甲》1981年9月28日在香港首播。
內地首次引進時間為1983年,由廣東省話劇院配國語版。難道是1981年的湖北收視訊號特別強,能收到香港電視臺的節目?就算能看到,簡肇強還沒給黃元申配音呢,湖北縣城人民聽得懂粵語?
還真不如換成和劇情有點關聯的《排球女將》主題歌呢。雖然1982年才在內地公映,好歹時間上比較近點兒。另外讓沈騰教大家唱女聲日語也許更有笑料。
5.沈騰和張小斐在電影院看的《廬山戀》
這部由張瑜和郭凱敏主演的愛情片發行於1980年7月12日。
看劇中張小斐和沈騰的穿衣打扮,應該是1981年10月份左右。
難道是那個時候的影院如此鍾情《廬山戀》嗎?排片這麼長情嗎?時隔一年多還上映,這是要比肩廬山戀影院啊,幾十年如一日只放一部片。
很理解賈玲的意思,她想表現做“紅娘”就應該讓男女主人公看那個年代的愛情片,《廬山戀》是部有很好寓意的電影,卻忘了具體排片日期。
其實,在1981年也是可以選出幾部當紅影片的。比如同樣由張瑜主演的《知音》。
或者乾脆再搞笑點兒,選沈丹萍主演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1981年9月2日公映,正好是賈曉玲穿越的那個季節。配上朱明瑛那哀怨的歌聲,效果會更好,片名也十分符合沈騰在影院尷尬窘迫的處境。
以上就是筆者本著“雞蛋裡挑骨頭”、“吹毛求疵”的求真強迫症患者總結出的幾點穿幫之處。也許對於觀者來說,根本算不上瑕疵,反正都是八十年代的東西就行了。
可是作為一直很喜歡賈玲和張小斐的粉絲來說,真心希望她們後續的作品越來越好,打造出更加過硬、經得起全方位考量的新電影。
泛舟湖上的配樂《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採用於淑珍原版,時代感撲面而來。
賈玲本人及其團隊基本都是八零後,唯一的老大哥沈騰也是1979年出生,勉強算七零後。很多當年流行的東西,難以在他們尚且年幼的記憶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而六零後基本都已成年,對音樂的敏感度降低。
只有七零後,恰如其分地正處於對音樂和影視最最敏感的時期,所以,只有他們才會對這些東西極其在意。
那是他們的集體回憶。
關於本片,這些微小細節的考慮或許並不能給作品加分減分,但對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普通觀眾來說,如果影片能更加嚴謹一些,把幾處重要節點考慮清楚再做後期,哪怕隨便找一個七零後大哥大姐稍微諮詢一下,會不會更好呢?
(如果這三個人能跨越公司競爭關係,組成新一代“鐵三角”,那可真是廣大影迷莫大的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