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哈佛風雨路》2003年在美國上映,獲得了第55屆艾美獎3項提名。豆瓣評分8.1。直至今日何一個勵志的電影榜單上,都會發現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描述奇蹟的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人物原型為“莉茲·默裡”,與電影中的人物同名,整部影片非常平靜,用輕描淡寫的語氣描述著冷酷的現實。

電影講述了利茲,一個非常聰明但是又極為不幸的女孩,出生在美國紐約的貧民窟裡,生活就像泥潭,伴隨無止境的苦難和絕望。母親常年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有著同樣遭遇的孩子流浪街頭,偷竊乞討,撿垃圾桶裡的食物飽腹。她通過自己的頑強的努力回到了學校,拿到了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最終考上哈佛大學。徹底改變命運的故事。

每個人都會在人生道路中遇見困境,大多數人沒有遭遇她那樣極端的困難,也沒有她那樣過人的聰穎,但是我們可以從她的身上尋找到一些衝出困境的方法。所以本文我將從利茲如何完成這件不可能的事的3個關鍵點,來講述這部哈佛勵志電影。

01、不要設想“如果”的事,想做的事情不存在“以後”

利茲在17歲之前一直說著,她會去上學,她一定會回去的。她一直以為母親以後總有一天會變好的,會照顧自己。在母親在醫院生病時,忙於學習,漸漸疏於看望,總想著以後會有時間,直到母親突然去世。她成了孤單一人。

人總會被眼前的事情捆住手腳,但卻總被未來的自我充滿希望,彷彿隨著時間的推移,困難就會自然減少。

幻想著想著以後自己的“藍圖”一定會實現,我只是現在沒有時間沒有調節而已。但事實時,在“以後”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困難,年輕時落下的事情,到“以後”會用翻倍的代價去完成。

等為時已晚時,去想任何“如果”都是徒勞。想要當下想要開始的事情,就不要給它加上“以後”的限制。

“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藉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她產生了這樣的念頭。

她要擺脫這樣的生活,於是立刻行動了。

沒有以後再做,也沒有如果以前我能早點開始就好了。如果要上學,就去尋找學校;如果沒有學校可以入學,就去敲開每一扇學校大門;如果別人拒絕,就懇請別人再給一次機會;如果沒有空學習,在地鐵上也要讀書;如果沒有錢生活,就去洗盤子打工;如果覺得畢業所需時間太長,就同時學習10門課。

雖然十分疲憊,她的生活第一次感受到了秩序感,她覺得漸漸地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無論處於什麼情況,總有一些小事可以去做,讓自己的生活好轉一點點。

選擇行動在先,永遠都是最有效的。身體的先行,會自然帶來思維上的轉變。

例如經典的行動改變思維微笑實驗,試著讓嘴角向眼睛上提,模仿微笑的樣子,會真實地讓人大腦的抑鬱情緒降低。相對,如果作出生氣的樣子,皺眉緊閉雙脣,再去看有趣的漫畫,會覺得漫畫非常不好笑。

腦中勾畫的藍圖,永遠是空想,重要的是落實去做。做的事情越多,可以掌控的事情也就越多,對於人生的失控感就越少,對於未來也懷抱更多的希望。

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人時刻準備著告訴你事情應是怎樣的,但同時其實沒有人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除非親自去嘗試了。現在覺得沒有機會做的事,在未來也不會有。所以在有了想要開始的計劃,就立刻去做吧。

02、認識到自己的差距,但不要自卑

利茲在學校裡得到一個去波士頓旅行的機會,在波士頓,她看到了以前從未見過的世界,這是一個好的超乎她想象的世界。頂著一頭亂髮,身著樸素的衣服,面對著這個夢想的世界,她身感自己的差異,自己出生,她感覺自己就是個渣滓。

但是她沒有感到膽怯和自卑,她知道自己已經通過努力的工作,可以不用救濟金渡日,並且走到了這個新世界的門口。

反問“如果我更努力的工作呢?” 是不是就可以走入這個世界了呢?她從未如此的確信,一切都不是不可能。

每一份付出的努力,都在暗中累積,命運的天平漸漸的向她傾斜。她深知自己的不足,但也確信自己的可能性。

而她的好朋友克里斯,兩人有著相似的悲慘出生,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她篤定自己這樣的渣滓不可能會有除了流浪之外的選擇。渣滓一輩子註定是渣滓。就算利茲帶她去見校長,讓她同樣有機會學習,她也依舊選擇拒絕,她否定自我,任憑機會流失。選擇留在她習慣的泥潭裡掙扎,重複父母的人生。

兩個曾相依為伴的好友,從此註定會有不同的結局。

自卑這類感情,要知道想法無論好與壞都會成真,如果你總是對自己說“我完蛋了”或“我不可能做到”,那麼你的自信很快就會喪失。

一個人拒絕自己的任何可能性的人,世界也不會對他開啟任何機會。放棄總是比較輕鬆的那條路,但這條路不會帶你走向希望的遠方。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蒂芬·科斯林(Stephe Kosslyn)利用大腦掃描裝置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想象一項運動所啟用的大腦活動區域和實際運動時啟用的大腦活動區域是同一處。

只是想象著某種活動就可以激發大腦中一種叫作映象神經元的細胞活動。對於大腦來說,想象一種活動和真正從事該活動的效果是相似的。

無論你認為自己行還是不行,你的看法都會變成現實。

——亨利·福特 汽車製造商

與其有一些自我否定的想法,不如專注想一些自己的可能性。所想的一切,都會成為現實。

03、停止抱怨,永遠懷抱感激

利茲是個對生活充滿感恩的人,決定了她與其他流浪街頭的孩子根本上的不同。總是在抱怨,自怨自艾自憐的人,不僅無法客觀的看待自己,也會漸漸扭曲他人的目光,使身邊想要伸出援手的人退步。

沒有人想要幫助一個充滿怨恨的人。

他的父親是個極為有天賦的人,智商也超群,但沉迷於毒品,對於兩個孩子也毫不關心。

影片中的一段對話

利茲:“ I love you dad”

(我愛你爸爸)

爸爸“Oh,don't do that,don't love me.It waste of.energy”

(不要這樣,別愛我,那是在浪費精力)

利茲:"You when I was little. You were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n myworld. Everyone around wasjust talking about drugs or sexs or you know, just trying to survive the boy. But you always have ideas.It'sbecause of you I know there's another way of being."

這段話讓我十分震撼,震驚於她在遭遇種種磨難之後,依舊能有感謝的能力。

她感謝感謝她吸毒的父親,給她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窗,感謝她精神分裂的母親,也曾陪她快樂的玩耍,雖然機會很少,她很確認父母很愛她。

父母是她傷害的來源,但利茲本人卻說“我不會受傷害而責怪我的父母,我不生他們的氣,我不憎恨他們,我憎恨那些毒品和毒癮,我知道他們很愛我,這點我深信不疑。”

她沒有被生活的痛苦矇蔽雙眼,她可以理解別人的痛苦,依舊有著去愛的能力,敏銳地感知著身邊的事物,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讓微弱的光亮,激勵自己。使自己一點點從泥潭裡站了起來。不會像她的父母一樣,過上自我拋棄的人生。

“如果你並不喜歡某樣自己已然擁有的事物,何苦想要更多呢?”

——韋恩·戴爾博士

我們不可能同時對某樣東西既心懷感恩又不停抱怨。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保持感恩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更多。

有人做了這麼一個實驗,把受試者隨機分成三組,讓他們在接下來的10周內,每天記錄自己感恩的事件,時間結束,發現感恩組的成員明顯變得更加樂觀了,幸福度提高,健康程度都比另外兩個小組要好,一系列類似的實驗,都表明感恩能讓人減輕焦慮,較低憤怒,提高睡眠品質,還更有同理心。感恩是在困境時十分必要的品質。

只要一個人還能感激,內心就始終使豐盈的。

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能夠坦然接受。內心就不會荒蕪,精神就不會輕易動搖,不需要藉助其他外力便可以熬過艱難的時光。

04、結合電影,談談對我生活的一點啟發

看著莉絲•默裡的奇蹟,我不禁思考我能對我自身做出的改變

停止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

人在遇見挫折時,總會過度地想象,強烈的自卑會把事情想得過於糟糕,過度地貶低和自責。此時運用心理距離法,調整自己的想法。

心理距離法:一種簡單有效的調節情緒的方式,就是用旁人的客觀角度看待自己的處境。

密歇根大學情緒與自我控制實驗室研究員伊森·克洛斯合作完成了一項關於第三人稱自我對話的研究。研究表明,讓自己從強烈的憤怒和痛苦中暫時抽身。用核磁共振掃描測試則會大腦時,用第三人稱敘述痛苦時,大腦前額葉皮層中顯示較少的腦活動,也就是更加平靜,抑鬱情緒也在1秒內下降。

那些不會對他人說出的過度指責,也不要對自己說。

坦然接受失敗

失敗就只是單純的失敗而已,只代表過去的選擇,與未來無關。只是一次試圖後的結果而已,無關整個人生。

失敗後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總結避免同樣的錯誤。不要沉浸的失敗之中,迅速地拋在腦後,開始新的嘗試。

培養自己感恩有愛的內心

任何事情,只要能讓你得到新收穫,就要心存感激。

遇到事情,書寫記錄下來,書寫比在內心思考更加直觀和理性。

寫出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和做了哪些事情導致了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下次可以做哪些改進。

保持這樣的習慣,事情的結果的好壞就沒有太多意義。每一件事情都是人生的積累,對遭遇的一切心存感激。

小結

原型莉絲•默裡說“如果生活可以變得很糟糕,那麼,它就可以變得更好。”

對於未來想做就去做吧,不要回頭,拼盡努力再看看結果,總好過一成不變;

現在雖然差的有點遠,但是不要否認自身可能性,不到最後誰也無法決定你的終點;

停下抱怨,感激所擁有一切,保持內心的豐盈,靈魂的獨立。

所以莉絲•默裡完成了人生的重啟。

我們每個人通過堅持和努力也能實現屬於自身的轉變。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50億影帝前奏:江一燕百般折磨,黃渤終於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