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刷爆口碑的親情劇《你好,李煥英》,大家都看了嗎?
我在掙扎了三四天之後,還是鼓起勇氣,看了午夜場的這部劇。
之所以掙扎,就是一直以來對中國式影片的親情表達方式,
有一點點害怕。
我經常會用“用力過猛”4個字來形容和詮釋父母與子女,還有家庭邊際之間的藝術性表達。
似乎中國式的影片或者是電視劇,總有一股要強煽情的味道。
不看吧,有遺憾;看了吧,自己內傷。
在我猶豫了幾天之後,在眾多鼓勵之下,走進了電影院。
當然和所有人一樣,邊哭邊笑。
你要說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什麼?
我最大的感觸是真誠的東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賈玲作為第1次做導演的作品,很多方面都是略顯稚嫩的。
但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部商業化的電影,它更是兩代人的生命交織。
當兩代人用自己的生命血肉,以90多分鐘的時間去呈現一個故事,
這背後的能量是無窮的。
更何況這個故事裡面還有著生與死的議題,
還有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這些無疑都喚起了中國人內心最深處對母愛的共情。
這樣的誠意,是不可能不成功的。
作為賈玲導演的作品,我想它的個人意義遠大於它的商業目的。
19歲,就與母親意外分離的創傷,這十幾年來也成就了賈玲的成功。
而如今,她也靠這部作品完成了與母親的告別,在心裡畫了一個句號。
這就是我們心理治療通常講的完形。
所以傷痛並不是一味沒有意義的,傷痛有它的積極面。
它可以讓我們去努力去成就,它是我們人生成長路上的驅力。
但就像賈玲說的:“母親離開我了,我過得好又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在整個追求成功的過程當中,也伴隨著很多的不允許。
祝福賈玲,這個作品的告別,是真正可以將這部分放下了。
但是我也必須要說,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又再一次體會到了內心被掏空的感覺。
動情是很傷心傷身的,我們要不要用看電影的方式,這樣去折磨我們自己呢?
這就是我一直可能不太能夠接受,大陸影視在表達親情方面的用力過猛,
比較而言,我可能更喜歡日本和臺灣的相對溫情的影片,
比如是枝裕和的大部分作品。
我喜歡的影片,不傷心,不傷腎。
在銀幕緩緩落下的那一刻,淚流滿面。
比如《歸來》
《步履不停》
還有這部,我想向你推薦的:
《孤味》
我們大多數人的生命裡面,沒有大風大浪大喜大悲,
但我們都要面對生命程序當中不斷的提起、放下,
在不斷的與生命較勁的過程當中,
一遍遍跟過去告別,解開自己的情結,
我始終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的英雄,
因為那些生命當中的死結,除了我們自己,誰也沒有辦法代替我們去解開它。
一個生活在中國傳統文化下浸泡長大的女性,
無法去告別一個不斷傷害她的老公。
又在這個過程當中,含辛茹苦的帶大女兒們,
同時還不斷的產生各種衝突。
這裡面的母女情,夫妻情,恩與情,
各種愛恨交織,
被導演表達得極為剋制。
像極了我們的生活,平靜的外表之下暗潮洶湧。
而在女主人公放手的那一刻,
我們就像是跟自己的過去告別一樣,
痛苦而釋然。
親手斷了自己糾纏念想的人,
這背後要經歷多少年的自我折磨。
生活中沒有那麼多激烈的大喜大悲,
舉重若輕地放手和釋然才是常態。
新年之際,
向每一個敢於向過去告別的人,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