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年國慶檔的三部主旋律電影可謂非常紅火,上映一週,共斬獲近50億票房,成績非常亮眼。

這三部劇中,《中國機長》表現得尤為突出,演員陣容比不上《我和我的祖國》,營銷上也遠遠落後於一年前就已經在做宣傳的《攀登者》,但它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上,一直穩穩佔據第二的寶座。

雖然劇中有不少的糟點,比如硬加進一些尬聊撩妹的場景,還有一些煽情的畫面,但瑕不掩瑜,片子整體上還是不錯的。

我當時去看的時候,影院基本是爆滿,而且還有很多是帶著幾歲的孩子去觀看,真是全家出動了。

不過這部片子沒什麼年齡限制,老少皆宜,旁邊3歲多的小孩子也被緊張的情節吸引得鴉雀無聲。

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當屬飛機駕駛艙爆窗後,機長的冷靜應對,最終將飛機平安降落。

整個故事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這也是《中國機長》能取得成功的關鍵——真實而又足夠貼近福斯。

電影背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飛機能平安降落離不開機組人員的共同努力,以及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但最大的功臣當之無愧是屬於機長劉傳健。

要是沒有他在飛機自動模式受損後及時切換手動操作,並在極端環境下,靠著過硬的心理、身體素質和飛行技術讓飛機保持平穩執行,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劉傳健憑什麼造就了人類民航史上的奇蹟?我想好好來談談這個人。

1972年11月,劉傳健出生在重慶市陶家鎮的一個普通家庭,他有兩個姐姐,從小對飛行感興趣的他,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當上飛行員。

19歲那年,經過連續兩年考試,劉傳健正式進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學習。

眾所周知,空軍飛行學員的招收條件十分嚴格,學員們無不是千里挑一。而且,從學員到真正的飛行員,還將面臨末位淘汰機制,淘汰率高達70%。

為了實現翱翔藍天的夢想,劉傳健對自己極其嚴苛,訓練從不偷懶,對學習更是一絲不苟,這讓他養成了一刻都不放鬆的習慣。

在飛行二院時的劉傳健

當時,劉傳健在部隊開的都是老式轟炸機,沒有升溫空調,更沒有自動駕駛,低溫訓練是家常便飯。

為了更好的適應訓練環境,劉傳健經常頂著北方早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身著短褲背心,每天跑上萬米。

在這種挑戰生理極限的訓練中,劉傳健經常暗示自己“再堅持一下”,他說:“我的意志力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經過努力,劉傳健不僅從學員晉升為飛行教官,還獲得過三等功獎勵,直到2006年才轉業到四川航空。

轉到民航之後,劉傳健依然保持對自己100%的嚴格要求,把每一次飛行都當作最後一次來認真對待。

他的床頭一直襬著本厚厚的《飛行機組操作手冊》,每天睡前都要翻看。

就算當了機長,就算開飛機近30年,劉傳健依然不讓自己有絲毫的懈怠,每次降落之後,他都會習慣性的自我檢查,查漏補缺。

正是在空軍的訓練經歷,以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才讓劉傳健擁有了過人的身體素質以及一流的操作能力;才讓他在面臨史無前例的危險境地時果斷處置,創造了奇蹟。

通過劉傳健的過往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沒有2018年的“514事件”,他也將是一個成功的機長——嚴格律己,將安全放於首位。

事件的發生,只是讓這種成功擴大了而已。

由此,我們能得出這樣一個公式: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你真心喜歡做的事,才會像劉傳健那樣扛住辛苦的訓練,每天翻看枯燥無味的大部頭,並且還能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下去。

那麼,是不是隻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公式那樣去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

雖然無法保證百分之百實現,但起碼你的成功率會大大提升。

但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還是成功不了?

那是因為我們許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是什麼,以及你有過短暫努力的經歷,但依然沒有卵用,於是草率放棄。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愛迪生曾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這句話說明了天賦的重要性。

你不要以為自己長相普通、智商一般,就老覺得自己沒啥特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

天賦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

我們都聽過格拉德威爾提出的“一萬小時天才定律”,那人們為什麼能堅持一萬小時呢?

靠打雞血,天天對著鏡子高喊我可以嗎?還是靠意志力硬抗,把堅持寫上100遍,貼滿整個屋子?

顯然不是。

就像劉傳健一樣,穿著大褲衩在低溫天氣晨跑,別人以為他在艱苦奮鬥,實際他是樂在其中。

而這個天賦就是你擅長的事,也就是你喜歡的事。

再具體點說,你回想一下自己的過去,看看有沒有一些事,是你願意不厭其煩的一直做下去的?有沒有什麼事你做不到完美,你就無法忍受的?

比如為了做出一張完美的廣告圖,你不惜熬夜來回改個上百遍?為了把家收拾乾淨整齊,你願意將休息時間全挪在一起?為了能做好一個菜,你可以翻遍美食資料,在廚房一待就是半天……

那麼,這些讓你不厭其煩的地方、追求完美的地方、無法忍受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賦所在,也就是上帝留給你的人生密碼。

有些人說,我就喜歡打遊戲,喜歡到處玩啊,怎麼辦?

沒關係,你真喜歡打遊戲的話可以成為職業玩家,收入也不低,喜歡旅遊也可以做旅行創業,

關鍵的一點就是把你的這些天賦不要再單純的當成一個興趣隨便玩玩,而是要商業化,有計劃有步驟去精耕細作,最終做到靠此生存下去。

那如何做呢?分三步走:

比如你喜歡唱歌,將來想成為一名歌手,那你就要想清楚,你要唱什麼樣的歌,流行還是民俗?你的歌聲是為了給別人帶來力量?治癒?還是愉悅?

比如你喜歡畫畫,那你要畫哪種型別,插畫、動漫還是國畫?你畫畫的主題又是什麼?

想得越具體越好,找到你興趣愛好所能帶來的意義,這樣才能真正打動人心,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才能找到需要你的使用者。

從興趣愛好到行業裡的大咖,你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而最快速的學習方式就是獲取前人總結的經驗。

比如你喜歡寫作,你不能悶著頭自顧自的寫,這樣你只能在原地打轉,很難有進步,你需要去看相關領域的著作,還可以參加一些專業的培訓課程。

要知道,你所擅長的技能,在這個領域裡一定已經有人總結了非常多成熟的體系供你學習,這些知識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減少無用的練習,幫助你更加快速的達到專業水準。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成功是由一個個小成功積累而來的。把你的人生目標按時間和階段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

當你不斷攻克這些小目標的時候,就會獲得連續不斷的正向反饋,讓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是有意義的,還可以得到一些獎勵,持續的激勵你不斷前進。

而這些穩定的獲得感、成就感和不確定的意外驚喜疊加起來,就會讓你“上癮”,此時你就不會覺得這個過程是艱苦的,而是會享受其中。

有一個很紅的紀錄片叫《人生七年》,是由英國BBC電視臺從1964年開始製作的,記錄了14個7歲的孩子每過7年的變化。

這些孩子來自英國不同的階層,有上流社會的精英,也有普通人家,還有孤兒院裡的孩子,到目前為止,已經歷時50多年,但依舊還沒有結束。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想通過這部紀錄片,試圖去回答這樣一些問題:

“你出身的階層,是否決定了你的未來?階級固化是否真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答案漸漸浮出水面。

現實很殘酷,階級固化確實存在,那些來自上流社會精英家庭的孩子,順理成章的從貴族學校畢業並進入常春籐大學,然後當學者做律師,過著優越的上流社會生活。

而中產階層和底層的孩子,也基本延續了父母輩類似的生活,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只有一個人意外的打破了壁壘,那就是一位叫尼克的孩子,從偏遠地區的小學一路上到了牛津,後來當了物理教授。

尼克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沒有富裕的家庭,也沒有中大獎的好運氣,他靠的是什麼完成的逆襲呢?

那就是他從小對物理的狂熱和對自己理想的堅持!

尼克7歲那年就夢想著要探索月亮的奧祕,這個夢想推動著他更努力的去學習物理知識,並最終幫助他在21歲那年考入牛津物理系,之後他帶著推動核物理髮展的夢想移民到美國。

惟一逆襲成功的尼克

雖然他的天賦沒有支撐他再更進一步,最終只成為了大學物理教授,但他其實已經完成了階級的穿越。

尼克的經歷與劉傳健極其相似,那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狠狠的在上面發力。

所以,真正改變我們人生的不是傻傻的埋頭努力,而是去找出你的天賦,然後職業化,不斷去錘鍊技能,在“沉迷”之中實現長久的堅持,那麼你就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甚至是寒門的逆襲!

我想,這也是在觀看《中國機長》這部電影之後,能給我們帶來的最實際收穫。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Super Junior《我家的熊孩子》預告,誰會是最早結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