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與真相
早前,何炅一度被傳“與謝娜關係決裂”。
這都源於知乎上有網友扒出,一向叫“娜娜”的何老師,最近很少再叫她“娜娜”,而是直呼其名“謝娜”。
還有人扒出,在《嚮往的生活》第三季裡,節目組問何炅最希望哪個朋友來?
何老師提到了快樂家族,卻唯獨漏掉了關係最好的謝娜。
並且還有人在搜尋快本時,發現謝娜的番位已經從第二甩到了末尾……
種種細節,令網友們斷言,“何炅與謝娜的關係,早就變味了!”
可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何炅謝娜兩人一起主持了一個高分綜藝《朋友請聽好》,裡面兩人的很多互動,都非常令人感動。
期間,何老師更是首次主動迴應了此事。
他說,這是工作上的一種困擾。比如是從什麼時候不叫娜娜,而叫謝娜,什麼兩人關係破裂之類的。
“我和娜娜是很好的朋友,而且是不會變的朋友。”
何老師說的很堅定,也很真摯,可謂一語擊碎了謠言。
可他萬萬沒想到,謠言容易被擊碎,但人們的偏見卻已經成了一座頑固的大山。
偏見與惡意
記得在何老師迴應此事之後,有人特意發帖問:
“何炅的闢謠,你們怎麼看待,覺得打臉嗎?”
“難道何炅會站出來說,我討厭謝娜嗎?”
“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活在謊言和麵子中,有時候說的可能言不由衷。”
“何老師,你要是被綁架了,你就眨眨眼。”
“真心疼何炅攤上了這麼一個朋友。”
總之,底下清一色的認為,“何老師大概率只是在逢場作戲”。
就像前不久的跨年夜。
何炅在零點倒數時分,穿越人海擁抱謝娜,那個瞬間,令人動容。
這明明是非常感動非常溫馨的一幕,可偏偏不少人說“這看起來太假太做作了”。
何炅穿越人海擁抱謝娜
所以,我想以後何老師無論迴應什麼,其實都意義不大。
因為現實中,人們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而不是事情的真相。
正如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的:
很多人覺得他們在思考,其實只是在重新整理他們的偏見。
傲慢與無知
關於偏見,深圳曾經做過一次發人深省的測試。
找來一群身份不同的男女,讓他們讀一段文字,並記錄下他們的第一反應。
這個男生,還沒讀之前,就忍不住笑了起來,因為他覺得這文字寫得太尷尬了。
這個女生,在讀到“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時,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還有個男生讀到一半,便打趣道,“你不想學習,我還不想工作呢。”
他們覺得,寫這些文字的人,一看就是太年輕,沒有經歷過生活。
但是,當他們讀到文字的背面時,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那個笑別人“文字矯情”的男生,發現這段文字的主人,已經在去年12月12日自殺離世了。
那個嘲笑別人“太早熟”的女生,發現這段文字的主人是,南京大屠殺紀實作家張純如。
而張純如當年因為了解完南京大屠殺之後,沒辦法接受那份劇痛,才自殺離開的。
可以說,每一段文字背後,都是一份不為人知的心酸與痛苦。
當他們一一揭曉,撕開這些傷痕時,他們無一不羞愧地低下了頭,發出了嘆息。
王小波說過:“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韓寒說過:“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了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是啊,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在別人身上,並始終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閉嘴也是一種修行
寫到最後,不禁想起一個小故事。
古希臘大人物蘇格拉底,除了是一位傑出哲學家,也是一位優秀演說家,經常有很多人上門求他教自己演講技巧。
有一天,一位意氣風發的青年上門了。
在做演講時,青年為了表現自己,在蘇格拉底面前誇誇其談自己的經歷,並且大談演說如何重要。
但是,蘇格拉底在聽他說完後,不僅沒有鼓掌,而是向他索取了兩倍的學費。
青年不解,問他為什麼要給兩倍的錢?
蘇格拉底這時答道,“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之外,還要教你學會如何閉嘴。”
可見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
會說話,當然是一種本事,但學會沉默,也是人生中的一種修行。
知人不評人,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與成長。
願你說的每句話,都帶著理解、善意與悲憫,像黑夜裡的星星,而不是陰溝裡的汙泥。
-
1 #
-
2 #
你不相信自己所相信的,那相信什麼,事實的真相靠什麼判斷?
-
3 #
何老師說 工作而已
象我一樣從不看馬桶臺的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