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從老家回來,昨晚帶兒子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

這是我最期待的一步影片,強烈安利兒子放棄《雪人奇緣》陪我去看!

但是,這麼激動的心情下,我居然。。。睡著了! !!

無論是兒子推我喊我,都無法讓我醒來。

在影院硬邦邦的座位上,我用一個奇怪的姿勢扭著,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這一覺睡得是又香又甜。

電影結束亮起燈了,我終於醒了。

兒子不太高興地說:“媽媽,你到底是帶我來看電影的,還是睡覺的。”

看到兒子微微撅起的小嘴,讓我忽然記起了小時候,我媽也總是在看電影的時候睡著!

那時候我總在心裡偷偷鄙視我媽,說她不會看電影,沒品位。

這一秒我突然明白,她哪裡是不會看,她真的是太累了。

討厭的“媽媽特質”

當媽5年,我終於開始懂得我媽,也開始變得像我媽。

我不僅變得像她一樣總是睡眠不足,也變得像她一樣總是和孩子嘮叨。

當然我會的技能也和她越來越相似:

我學會了給一家人燒一桌飯;學會了給兒子做手工;學會在上學路上見縫插針地在車流裡穿行,只為了讓孩子早上能多睡上10分鐘。......

我開始走她曾走過的路,也終於懂得這一路走來的辛苦。

知乎有一個熱門問題:你是在哪一個瞬間,突然理解了自己的媽媽?

網友@詩遙一媽的回答,小荷深表贊同:

“當媽以後,我在為女兒做每件事、為她未來設想的每一瞬間,都會讓我想起我的媽媽當初是怎麼做的。”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做了媽媽以後,曾經最討厭的“媽媽特質”,都在自己身上重現.....

也讓我想起無數個“反抗”媽媽的瞬間,而感到深深地自責。

多年的誤會

相比媽媽對孩子的愛,孩子對媽媽的誤解就更多了。

● 媽媽總有用不完的力氣。

只要我們走不動了,她隨時可以抱起我們,無論手裡拎了多少東西;

她又好像擁有魔力,總是能一下子變出一桌飯菜,每天還不帶重樣。

● 媽媽很奇怪。

她好像不愛吃魚肉,總是吃魚頭和魚尾;

她們好像更熱衷給我們買衣服,不太打扮自己。

● 小時候,我們很煩媽媽。

她總是跟在我們身後叫我們好好讀書、早點睡覺;

她總是在我們出去玩的一遍又一遍叮囑早點回家。

而只有在當媽之後,走過媽媽曾走過的路、吃過媽媽曾吃過的苦頭、做出媽媽曾做過的選擇,我們才突然理解了“媽媽”二字真正的意義。

媽媽是醫院的醫生,工作很忙,經常要上大夜班。 有一次媽媽下夜班回來,不知怎麼地,她就特別想她媽媽陪她玩,一會兒讓她媽媽看她跳舞,一會兒讓她媽媽給她講故事,就是不肯睡覺。 可能是太困太累,媽媽嚴肅地說:“你再鬧,我要打你了。” 她覺得委屈,哇哇大哭起來。結果啪地一下,一個巴掌,真的落在了她的臉上。 從此她和她媽媽就不是很親近。

從此她和她媽媽不再親近。

大學婷婷去了外地,工作也留在了那裡。

她很羨慕同寢室的同學,能和媽媽煲半個小時的電話粥,她也想,只是不知道聊什麼。

後來,婷婷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經常12點才睡,4、5點就醒了,她用盡一切辦法哄不好。 她很絕望,心底升起一股怒火,揚起了巴掌......

一瞬間,她想起了自己童年的那一巴掌。

她覺得自己錯怪了媽媽,但媽媽早已因病過世。想說一聲“媽媽我懂你了”,已經無處可說了。

這一份理解,終究是來得太遲......

育兒觀念的衝突

有了孩子之後,因為育兒上的觀念有衝突,有的時候我們免不了會嫌棄自己的媽媽。

我也是,我總不願意去我媽家吃飯,因為孩子到了外婆家,就會耍賴要餵飯,不自己好好吃。

但是老人自己住,最大的愉悅,不過是看著孫子笑、孫女鬧,一家人熱熱鬧鬧吃一頓飯。

一個禮拜被喂一兩次飯,並不會因此就影響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

偶爾吃點老人給的零食,孩子也不會就蛀牙或者生病。

或許我們現在還是很難理解父母的一些做法,但是我相信,等我們成為了爺爺奶奶,一定也會豁然開朗,現在他們對孫輩的這一份溺愛和嬌慣。

生命來來往往,並不來日方長。

與其到時候空對的一份理解,不如現在,對她們少一些責備、多一些感謝。

寫在最後

請一定記得,你有多愛你的孩子,你的媽媽就有多愛你;

無論我們去哪裡,總有一位媽媽的目光一直追隨著我們;

無論我們多大了,在媽媽眼裡,我們永遠是她要去保護和關愛的孩子。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馬蓉自曝從王寶強那裡分走不止一個億網友得知金額後直呼: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