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迦奧特曼大電影《新生代之巔》揭秘了託雷基亞的力量之源,由此便誕生了所謂的邪神魔獸格林姆德。
最終,邪神魔獸格林姆德在激戰一眾新生代奧特曼之後,逼出了新生代合體的雷伽奧特曼,然後被雷伽奧特曼擊敗。
當初這個《新生代之巔》大電影上映時,就因為質量而飽受詬病,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辜負了觀眾的期待,空負“新生代之巔”的名頭。
趕場見前輩、非常不明智的打戲安排之外,這部《新生代之巔》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大BOSS格林姆德了。
因為邪神魔獸格林姆德並不像邪神,反而像是個人畜無害的萌物,缺乏所謂古代邪神該有的冷、惡形象,沒有多少壓迫力。
什麼叫壓迫力?表現壓迫力的方式有很多,各人對壓迫力的理解與感受也不一樣,但這不意味著壓迫力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
壓迫力最常見的展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來自視覺上的衝擊,另一種就是角色展現的精氣神了,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把目標內在展現出來。
視覺上的衝擊一方面來自角色本身的造型,一方面也靠其他人物的烘托和背景佈局的氛圍。
能夠帶來衝擊性的造型,說白了就是要顯現出對比強烈的特性,讓角色本身需要凸顯的重點讓觀眾一下子就抓住,這樣就能一下使角色被觀眾認知,繼而使塑造的角色具有立體感。
其他人物的烘托,可以是實力的壓倒性,也可以是其他角色的側面對比,這一點如果弄好了,就更加能夠展現出壓迫力。
而能夠營造壓迫力的背景佈局,通常和角色的造型特性密不可分,越是與角色的特性相符合,就越能展現出角色的特點,如果再來點契合的BGM,就更能營造出壓迫力了。
在角色的精氣神這一點,由於特攝皮套無法做出表情,想要表現出角色的內在,就和角色的造型、皮套的動作、背景佈局、音樂、拍攝角度密不可分。
為什麼我們在看奧特曼時,明明知道奧特曼做不出表情變化,我們為什麼還能夠覺得自己知道他們此刻的表情呢、明白他們的情緒呢?
皮套的動作、拍攝角度、氣氛烘托、BGM加持都功不可沒,都是讓我們感受到奧特曼情緒的助力。
壓迫力,說白了就是來自感官上的衝擊。
而感官上的衝擊,又主要來自於視覺。
所以角色的形象、背景佈局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看過《蓋亞奧特曼》的都知道,我夢第一次碰到蓋亞,就已經讓人明白了,蓋亞是正義的光之巨人。而騰宮第一次碰到阿古茹,則是灰暗的色調加阿古茹高深莫測的造型,再配上詭異的BGM,阿古茹的複雜性一下子就出來了,一下子就讓我們明白,阿古茹比蓋亞複雜多了。
再看《迪迦奧特曼》的加坦傑厄,遮天蔽日的黑霧、漫天的魔鳥、人類的恐懼、居間惠與大古的反常,都營造出加坦傑厄的恐怖與強大,繼而為加坦傑厄的強大壓迫力來造勢,然後加坦傑厄一反常態的造型出現後,讓我們一下子就明白,這玩意著實厲害。
所以壓迫力主要來自於視覺,它可以從表現、角色造型、拍攝角度、人物烘托等多個方面凸顯出來,再加上劇情的合理刻畫、BGM的契合,就能夠營造出所謂的壓迫力。
從這些結論來看,邪神魔獸格林姆德的所謂壓迫力就顯得比較虛幻了。
惡魔不是惡魔惡魔代表著邪惡、黑暗,所以惡魔元素很適合拿來填充反派形象,這有助於塑造出反派的立體感,更能夠帶來視覺衝擊。
邪神魔獸格林姆德的身上就具備著濃郁的惡魔元素,但它卻出乎意料地沒有多大壓迫感。
山羊角、兇惡的大嘴、獨眼,這些東西單獨放出來都具備著相當程度的恐怖感覺,都帶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
可是當這些元素集合在格林姆德身上時,卻顯得有些過猶不及弄巧成拙。
格林姆德的整體形象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它背後繁多的角、刺削減了自身的壓迫力,再加上過分嬌小的頭顱,就把自身的壓迫力敗盡了。
格林姆德的形象,最失敗的地方就是這兩點。
頭太小,背後繁多的角和刺喧賓奪主了,使格林姆德整體的壓迫力一降再降。
不論怎麼看,它都是個沒有多大壓迫力的萌物,根本不像一個惡魔。
只要把它背後的刺和肩膀以上的角去掉,再把頭以及頭上的角放大一點,使得頭能夠和身子匹配,就不至於出現身體大過頭導致看著有種小巧玲瓏的感覺了,就能極大的營造出更強有力的壓迫感。
可事實上,格林姆德整體顯得有些頭重腳輕,但偏偏它的頭還非常小,非常地小巧玲瓏,有種極度不協調的彆扭感覺。
頭重腳輕,主要是格林姆德手臂兩邊的角太寬、腦袋背後的刺和角遠比頭大帶來的錯覺,導致格林姆德的上半身看起來非常大,下半身顯得比較單薄。
在這種“頭重腳輕”的錯覺下,格林姆德的頭又有些顯得太過於小巧玲瓏了,再加上胸口的雙眼巨嘴的對比襯托,導致格林姆德的頭存在感很低,壓迫力一下子就下去了。
再加上對抗格林姆德的過程中有許多新生代究極形態在場,而且合體成雷伽時還有“使用手鐲”之類的話,在談笑間就把本來就沒有的危機感降得更低了,你說說格林姆德還有什麼壓迫力可言?
劇情加速過快、新生代登場太過趕鴨子上架、合體成雷伽太生草,讓本就壓迫力不足鎮不住場子的格林姆德顯得更沒有存在感了。
這樣又何來所謂的壓迫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