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部電視劇《新結婚時代》,劉若英和郭曉東、梅婷主演的。
裡面有個情節,七十多歲的教授喪偶了,很快和離異的保姆結了婚。保姆才三十多歲,農村出身,離異帶孩子。當時真的很不能理解這個情節,為保姆不值,她還年輕,還應該有很多機會,教授太老了。
劇裡的安排者,也就是教授的女兒女婿(劉若英和郭曉東),在安排了這一出後,有一種長舒了一口氣的感覺。並且對安排很是滿意,覺得是幫了保姆小夏。
小夏之前有個不靠譜的丈夫,貧窮,懶惰,還家暴。她好不容易進城當了保姆,心裡對老家的牽掛只有兒子了。後來想辦法離了婚,她的生命裡沒想過其他可能,除了兒子。
她一心只想讓兒子留在城裡讀書,教授是她的跳板。她需要教授提供的房子和戶口,教授需要她的照顧和陪伴。
婚姻其實不就是彼此提供一些資源,各自貢獻和匹配麼?談不上誰吃虧,各取所需。你提供的,剛好是她想要的,就能一拍即合。
多年後,我才明白編劇真的是懂生活懂婚姻,所以她沒有賦予一個為生活喘不過氣來的人浪漫的幻想,也沒有給她浪漫的際遇,直接給了她最需要的,最實際的。
愛情是婚姻組成的部分,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句話,讓追愛的年輕女孩看了,絕對嗤之以鼻。可是,張靚穎的歌裡都在唱:現實說光有愛還不夠。
婚姻除了愛,還需要更多其他的東西,責任,親情,包括利益捆綁。有時候,彼此割捨不下的,不是感情,也不是一紙結婚證書,而是不願意利益被切割和撕裂。
還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所以還可以表面一團和氣。看那些明星夫妻們,頻頻傳離婚,傳出軌,卻在下一剎那合體秀恩愛就知道了。
婚姻裡,各自提供的資源,生生不息,能成就和提攜對方,就能長久的維持。
你能提供的,剛好是對方想要的;對方正好又能提供你需要的,兩人就能建立起聯絡。婚姻說白了,其實就是有所圖。
一個女人,可以圖對方長得帥,工作好能掙錢;一個男人,也可以圖女人年輕貌美,可以保持家務,可以生兒育女。
在農村,很多的離異婦女,再嫁還可以嫁得不錯(相對的,只是跟農村的條件比)。可以要求風光的婚禮,可以要求高昂的彩禮,媒人還趨之若鶩。更有甚者,在有些地方農村,只是夫妻鬧離婚,就已經有媒人來給女方介紹下家。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村的光棍逐年遞增。這些光棍,包括光棍的父母,還是想有個媳婦。
第一,沒有媳婦,會被村裡人指指戳戳。是沒有能力,沒有出息的象徵。
第二,傳統的觀念,還需要延續香火,要有後代。即使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沒那麼重男輕女,但是孩子終究要有一個,不管男女。
農村的離異女人再嫁也許還能嫁得不錯,還是因為她有生育價值,可以提供男方及家庭需要的生孩子的功能。
那些女人呢,還是想要安穩,想要有人負擔自己,保護自己。媒人一介紹,擺出可以提供的東西,就能成事。在農村,聽到最多的媒人介紹二婚女人的條件是:還年輕,還可以再生一個孩子。
至於愛情,好像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婚姻是男女雙方各自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辦企業,各自資源不一樣,有身體,生育能力,容顏,以及未來的潛力。
不知道70多歲的教授和30多歲保姆婚姻走向會怎麼樣,也不知道農村的離異婦女再嫁會不會幸福。在他們各自擺出條件一起辦婚姻這個家庭企業時,應該是彼此滿意,起碼相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