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神魔片已經許久未見高峰。 按理說,從《山海經》《搜神記》到《聊齋》《封神演義》,中國從來不缺神魔IP。 但上一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神魔片《捉妖記》,已經是五年前的作品。
其實說來也有趣,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最近幾年竟變成了中國神魔題材挖掘的富礦。 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部陰陽師電影和遊戲,陳凱歌的《妖貓傳》也改編自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陰陽師》這個IP。 原版小說明為志怪奇談,實則是在講諸多質樸但非常值得反覆辯論品味的哲理。 比如《晴雅集》裡也提到過的,在晴明看來,“名字是世界上最短的咒”,人或物一旦被命名,就一輩子被禁錮在這個名字當中。
《晴雅集》我們早就看到了,全無原著裡寧靜致遠的恬淡氛圍,基本上可以說就是一部《陰陽師》的同人電影。 《侍神令》則是根據手遊改編的,所以也不必計較它有沒有還原小說裡的意境。 就以神魔片的標準去看待《侍神令》,看它夠不夠怪,夠不夠吸引眼球。
影片故事跟《魔戒》很像,某個上古妖怪死而不僵,留下一點兒精氣神兒,化成一塊鱗石,總想著重臨人間。 陳坤飾演的晴明,和周迅飾演的百旎,從小拜師於打怪機構陰陽寮。
而鱗石就囚禁在陰陽寮,於是盯上了有著半妖血統的晴明,但晴明誓死不從。 由於血統不純,晴明也不受同袍待見,只有百旎不嫌棄他,還把他收作侍神,因為“妖有了主人就不會心無歸處,變成惡妖”。 兩人過家家一樣的約定,一直延續到成年之後。 長大後,百旎接管陰陽寮,晴明則因為被懷疑背叛組織,主動逃出師門…… 不是我敘述的簡略,對於兩人關係的鋪陳,電影裡確實只有這麼多,他倆關係有多鐵全靠觀眾腦補。
以至於七年後兩人再相遇,“同生共死、永不背叛”這種上綱上線的臺詞一出,我有點懵圈,腦海中居然浮現出鄧倫跟趙又廷說的那句“讓我做你的式神”。 袁柏雅這個角色比較簡單,就是一莽夫,本事倒是有點,但對神魔毫無敬畏之心,誤打誤撞認識了晴明。
晴明嚇唬他,還給他上了個侍神的箍。 神樂的故事線相比遊戲做出了巨大的改動。
她自小被青樓裡的妖收養,陰陽寮剿滅青樓時,只有晴明沒動手,還在亂局中保護了神樂,因此神樂此後的目標就是成為晴明的侍神。
估計夢枕貘聽說了都要落淚了。 明明是隻有妖才能做的侍神,來了中國一個個大活人都爭著當。 這下真是齊活了,本來不相干的人物,一旦互為侍神就形成了關係網,大家就都扯上關係了。
說完人咱再盤盤妖。 電影一上來,黑無常(其實就是遊戲裡的鐮鼬換了面板)擋住了袁柏雅的去路,陰鷙邪魅,一招一式都挺是那麼回事兒,一時間我彷彿看到了徐老怪的影子。
還有晴明庭院裡的鐵鼠、獨眼小僧以及後來袁柏雅收服的鬼赤,CG也都精緻好看,讓我這種玩過遊戲的人覺得很親切。 唯一遺憾的是,這些妖基本都是工具,我覺得能給妖賦予人格,真正參與到電影敘事才是真的牛。
至於真人飾演的妖,反而沒那些CG形象讓人印象深刻,這方面我覺得太可惜了。 王麗坤飾演的侍神桃花妖,美則美矣,但除了忠犬人格別的就沒啥了。
同樣是神魔片,徐克的《西遊伏妖篇》實在是把王麗坤用到了刀刃上。 王麗坤媚骨天成,演這種騷氣外露的勾人精再合適不過。
人設一旦換成傻白甜,總有種忍辱負重、苦大仇深的感覺,完全沒有想象中桃花妖的冶豔魅惑。 蝴蝶八彩倒是沒啥問題,奈何實在太醬油,存在感還不如會啃木頭的鐵鼠強。
最讓我意難平的是雪女的扮相。
你敢信我是靠聲音分辨出來雪女是小神婆王紫璇演的嗎??! 恕我不能接受這是靚絕天津衛的小神婆,來張小神婆靚照鎮樓。
還有陳偉霆,黑化前是白月光大師兄。
黑化後…… 您哪位?
這要是沒個10G8G的黑料掌握在導演手上,誰能受得了這扮相,狂拽邪魅程度不輸去油前的黃曉明。 總的來說,《侍神令》作為一部奇幻大片,整體還是合格的,看完也覺得值回票價。
但想仔細回味一下,挑一挑它的亮點吧,好像亮得不是很明顯。
但是想吐槽吧,其實也都不是什麼硬傷和大問題。
這種片子要是咋平時檔期還好,但在魚龍混雜的春節檔,則很容易被大家過目即忘。
既然是神魔片,倒不如玩得瘋一點,別端著,不上不下卡在中間,這種情況最難受。
雖然也有人說,玩得再瘋就搶了徐克飯碗。
我倒覺得,不怕過頭,就怕不夠,真能搶徐克飯碗也算有本事。
其實最早我也不是很能理解徐老怪的“惡趣味”,尤其是他對“血魔”這個概念的執著。
《蜀山傳》裡血魔的設定是能吞噬一切。
到了《奇門遁甲》,終極BOSS仍然有血魔的影子。
沒有外表皮,光是血刺呼啦的肌理和血管
後來看高曉松跟徐克對談才瞭解,原來徐克一直想要呈現異星生物的可能性。
他還以塞伯坦星為例,既然有金屬礦石組成的機械星球,那麼就有可能存在細胞,或是血管直接組成的星球,血魔就來自這樣的星球。
這腦回路可以說是非常清奇了。
雖然總說,改編不是亂編,但像徐克這樣,在自圓其說的情況下放飛想象力,不正是創造影像世界的樂趣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