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並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的武俠小說作家溫瑞安,被臺灣當局拘捕。
理由非常奇葩:此人有意弘揚中華文化?
這種不白之冤,讓他在獄中度過了難以想象的3個月,甚至還被驅逐出臺灣。
後來,輾轉流落到香港,開始在金庸的《明報》上連載武俠小說。
沒過多久,溫瑞安寫成了中篇小說《殺人者唐斬》,將自己胸中的怨氣融入其中,呈現了一副與以往武俠小說完全不同的殘酷之象。
1993年,香港與內地合作,將這本小說搬上了大銀幕。
《殺人者唐斬》丨The Assassin
當年,這部電影在上映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有的人認為,它是一部難得的經典國產片。
還有的人覺得,它是一部爛片,除了關之琳的美,完全沒有看點。
兩位編劇司徒慧焯和張炭,只保留了小說部分情節,對整個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並且刪去了許多重要人物。
可能正因為如此,才會導致口碑兩極分化。
但時隔多年,再看這部電影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由於影片充斥著大量暴力,以及一些成人鏡頭,所以在內地被禁映長達10年。
直到2003年,對電影進行了大量的刪減,片長由原來的87分鐘,變成了現在的77分鐘的版本後,才通過了稽核,得以和觀眾見面。
即使被刪這麼多,但我依然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有那個原汁原味。
故事發生在明末時期,大太監魏忠賢弄權篡權,肆意剪除異已。
唐保家(張豐毅 飾)被迫帶著女孩路遙(關之琳 飾)私奔,在河邊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然而不幸的是,第二天就唐保家被追兵抓住,與路遙就此分離。
後來,唐保家因誘拐民女,被關進了大牢,還在裡面遭受了“閉目之刑”。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閉目之刑就是用針線將犯人眼皮給縫起來。
聽起來就十分的殘忍,所以這部分鏡頭都被刪去。
在經歷了一番生死決鬥後,唐保家被西廠李公公選中,加入了魏忠賢的殺人者天團,並賜名為唐斬。
很快,唐斬就憑藉過人的武功,獲得了魏忠賢的賞識。
還與團隊中的另一新人王寇抱團,成為了“殺人者”中主力兩人組。
但是在兩人春風得意之時,卻不知道早已成為了宋中的眼中釘。
一次慶功宴上,魏忠賢賞賜這次有功的人。
結果分贓不均,激化了三人的矛盾,幸好唐斬裝醉,否則將會發生一場大戰。
不久後,魏忠賢秘密派遣唐斬和王寇,去執行一項任務。
結果,唐斬正欲斬殺目標人物時,卻意外遇見了舊情人路遙。
頓時,失去了理智,刀懸空停住。而站在一旁的王寇,為了避免任務失敗,直接過來補刀。
事後,唐斬已經無心回去繼續當殺手。
一來壞了“殺人者”的規矩,回去肯定必死無疑。
二來已經找到了舊情人,便有了退隱江湖的打算。
但魏忠賢從來都不允許有背叛他的人,而且此事正好給宋中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於是他很快奉命找到了唐斬,準備將他就此了結
只可惜,宋中有些自不量力,被唐斬輕鬆斬於馬下。
事後,唐斬不得已又回到了“殺人者”組織。
此時,魏忠賢已經控制了整個朝廷,慢慢也不需要“殺人者”的存在。
於是他命令王寇和唐斬去刺殺李公公後,又逼著兩人互相殘殺。
雖然王寇和唐斬都知道這是魏忠賢的詭計,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最終,王寇倒在唐斬的懷裡。
這時,唐斬才真正明白,想要和路遙過上幸福的生活,那麼就要除掉魏忠賢。
於是唐斬單槍匹馬衝到了魏忠賢大本營,替天行道、為民除害。
有意思的是,其實唐斬殺魏忠賢這場戲,在原著小說中並不存在。
導演只是為了給觀眾一個好的結局,才會創造這場戲。
然而,在當時看來,這部電影卻因為這樣一個結局而被觀眾詬病。
另一方面,影片對於人物的塑造,也不夠出彩。
本來,張豐毅是個實力派的演員,但是他飾演的角色太過於死板,沒有充分地發揮空間,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討喜。
而且這也反映出了當時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內地演員在香港拍片,往往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1993年,《殺人者唐斬》在香港上映,最終只收獲了339萬票房。
在某種意義上,該片是部濃墨重彩的電影,連打鬥場面也是如此。
但可惜了這麼好的題材,這麼好的演員。
-
1 #小時候在縣城小錄影廳裡看過原版的,畫面超刺激
-
2 #《武之舞》片尾曲中的一個經典畫面,今天才知道出處。
-
3 #居然編劇是司徒慧焯。厲害。就是《志明與春嬌》裡面志明的男上司,圓臉戴眼鏡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