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好李煥英#
看完賈玲的《你好,李煥英》,想到了大學快畢業時去世的父親。好不容易把我培養長大,終於要出社會開始賺錢給他過好日子了,他卻不在了。
不經常接觸電影藝術的人即使個人生活裡發生很多藝術化的故事,也很難像別人一樣把它們搬到熒幕上去,作為紀念或者祭奠。
但也唯有用我們的方式表達一些內容,才能讓內心的那份感情釋懷。
父親去世的方式是肝癌。去世的時間是在我們都以為他能痊癒的時候。
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難以相信,做夢都經常夢到當初死去的那個人不是我父親,而是另外一個替身,而父親在多年後瞭解到我們過得不是很好,於是帶著萬貫家財回來幫我們。這樣的情節只怕是電視都拍不出來。
內心深處一直認為父親的突然離世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能對他的病情更加重視的話。
前面提到本來以為父親能痊癒,在突然確診後的半年裡,父親採用了健康療法,每日食補加藥補,再加上跳健身操,身體在一步步的好轉,氣色越來越好。複查的時候也說肝臟等器官的確有恢復的跡象。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好轉,讓家裡人都放鬆了警惕。
父親自己不再願意按照原來的劑量吃藥,覺得太貴,他努力說服我們,我們也都以為這樣的好轉意味著完全好了一般,也同意了父親的想法;然後又趕上過年,親朋好友全都聚在一起,吃著各種大餐,大家都認為父親已經好得差不多,應該多吃點肉補補,於是父親就吃了很多“好菜”,後來才意識到,肝臟本就處在很重的負擔裡,這過多的油脂讓原本好轉的臟器再一起萬劫不復。
年還沒過完,這兩件事引起的連鎖反應很快。父親病情突然惡化,前一天還好好地,第二天就只能臥床,臉上也沒了活人的生氣,肚子像發病時一樣鼓的巨大。
一直到已經無法自主呼吸,一直到救護車送來了氧氣袋維持著最後一口氣,一直到旁邊的親戚提醒我該去喪葬店買壽衣給父親準備後事了,一直到讀高中的弟弟從學校趕回來見了父親最後一面,一直到我和弟弟跪在了斷氣的父親旁邊,我都還沒能體會到這件事帶給我的悲傷。
在我出生之前,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在他的人生裡是否還有很多想做的事呢?他是否也曾將某些希望寄託在我身上想讓我完成呢?這些我再也不可能知道了。
(以下是從之前和記憶和母親及親戚口中的印象描寫的我對年輕時代父親的描寫)
父親和母親相識於老家的一個工廠,那個年代出來工廠上班的年輕人應該都是不想呆在農村種田的人吧,因為母親就是因為不願意呆在鄉下種田,所以下定決心要遠離農村到城市生活,父親出來打工的原因我從來沒問過,只能從母親的想法推測一二。
但父親是個極聰明的人,學沒上過幾天,但很好學。從我記事開始,父親就是做電工的,在家裡擺弄各種別人壞了的機器,後來直接去了大的化肥廠負責所有的電力部分,而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自學來的能力。
現在的我很難想象,沒有太多學問基礎,只是靠看理論書籍加自己摸索就能像父親那樣厲害,畢竟我現在在網上自學一個Word都有些力不從心。在這一點上,父親是我心裡的巨人。
父親很聰明,這一點從母親口中和親戚,鄰居口中也得到了驗證。如果父親沒有去世,現在肯定會摸索更多有意思的技能,他喜歡嘗試各種東西,小時候對我充滿好奇的十萬個為什麼幾乎是有問必答。
父親帶著我去過很多地方,做過一些小時候認為很好玩的事。在我還不知道什麼是房車的時候,他就已經給我描述了一個全家開著房車周遊世界的夢。我認為父親不僅聰明,而且浪漫。
但父親不是浮誇的人,印象中父親性格沉穩,對什麼事都是笑一笑就過去了,同事關係都處理都很好,無論正反派都喜歡他。
父親也有脾氣,但從不亂髮脾氣。也正是這樣,父親的人脈關係很好。而我現在總是自嘲自己沒能遺傳父親的好脾氣,其實是因為我沒有父親那樣的智慧去控制情緒罷了。
假如我回到過去,見到這樣聰明,浪漫,幽默,智慧的父親,我會說什麼呢?
一年前我可能會跟他抱怨自己經歷的一切,跟他訴苦,告訴他如果他還在這裡,一切肯定會不同。但現在卻只想說我真的很想他。
電影《你好,李煥英》裡面,從一開始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到我想趁你不知情時好好愛你一次,到最後是你以為你付出所有,可父母依然在以他們的方式愛你更深。
我想哪怕重來一次,哪怕父親還在,我可能還是會過得像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因為父親會一直用他的方式護我周全。
所以如果能重新和父親見一面,我會對他說:你好,父親,我們一切都好,你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