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7部新片,78億票房。昨日,紅紅火火的2021春節檔正式落下了帷幕。在這個檔期內,除了票房破紀錄,另一個熱詞莫過於“宇宙”了。

確實,雖然各大片方都沒有“事先張揚”,但《唐人街探案3》串起的“唐探宇宙”,《刺殺小說家》彩蛋預告的“小說家宇宙”,《哪吒重生》用賽博朋克風開啟的“新封神”宇宙,《侍神令》和遊戲同步聯動的“陰陽師”宇宙,以及本身就是方特“宇宙”出身的《熊出沒·狂野大陸》,給這個春節檔定了個“宇宙”化的調。

其實,如果仔細覆盤過去一年國內外影片網站的布排,我們會發現“宇宙”化的內容聯動、整合也是流媒體平臺發展的關鍵詞。

“疫情”下的2020年催化了影片網站的內容整合發展。

重點IP的衍生劇市佔率直線上揚,電影的線上發行也加速普及。隨著國內外像《曼達洛人》(“星戰”宇宙)、《歌舞青春:音樂劇集》(“歌舞青春”宇宙)、網劇版《唐人街探案》等線上內容的深入人心,內容“宇宙”和聯動運營對使用者期待的有效管理,也得到了驗證。

而在內容“宇宙”搭建這種去中心化的內容整合趨勢中,影片網站作為目前唯一一種能融合所有視聽內容品類(包括但不限於電影、劇集、綜藝、動漫、互動劇……)的平臺,具有難以估量的潛能。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宇宙化”的內容整合會對未來影片網站的內容架構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內容“宇宙”2020世界流媒體混戰的關鍵詞

眾所周知,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隨著Disney+、HBO max,以及Apple TV+這三大流媒體平臺的上線,曾經由Netflix、亞馬遜以及Hulu三分天下的美國流媒體市場,進入了混戰格局。

這六大線上平臺,各有長板、實力相當。之所以會在短短一年內便迅速分野成兩大梯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疫情”按下加速鍵的內容整合較量。

這一點在兩位種子選手——Disney+和HBO max的競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迪士尼為了保護電影業務,推遲了絕大多數電影的上映日期。對漫威、“星戰”這兩個“一年一見”的粉絲大片序列,迪士尼一直捂盤不發,觀眾的期待不減。這時Disney+上線儲備的大量衍生劇便發揮了補位功能。

《曼達洛人》是星球大戰的衍生劇,去年10月開播的第二季熱度趕超第一季。時隔18個月與觀眾再見面的漫威新作《旺達幻視》,不僅熱度再創新高,還在開播首日便為Disney+拉新66.5萬訂戶。而今年,還將有包括《獵鷹與冬兵》《洛基》在內的5部漫威衍生劇會在Disney+陸續上線,完美承包使用者一整年的訂閱。

衍生劇佈局不夠的HBO Max則在2020年遭遇了缺乏拉新內容的困境。

為了增加訂戶信心,華納只得自斷一臂,將2021年的17部院線電影全部取消視窗期,用電影業務為線上平臺HBO Max輸血。

最近一、兩個月,HBO Max計劃打造《哈利·波特》真人劇集,加快開發《權力的遊戲》前傳小說的訊息接連傳來。很顯然,HBO Max也意識到了平臺在內容“宇宙”上的短板,開始了緊急加碼。

雖然迪士尼“宇宙”化的內容佈局並非為應對疫情而生,但在2020年,影院未能滿足的受眾需求被成功轉移到衍生劇上,再一步印證了內容“宇宙”對線上平臺的重要意義。

不再混戰的愛優騰芒也在忙著內容“宇宙”化

視線轉回國內。

內容“宇宙”作為一個舶來詞,在IP大發展、資本大航海的前兩年高頻出現。近來,由於文娛風口退燒,不少當年勾畫的內容宏圖無疾而終。很多行業人士便不再提“宇宙”化的說法。

但是不提內容“宇宙”,並不代表沒有往這一方向的努力,只是表述上有時會降級。僅就2020年以來的長影片創作與運營來說,“宇宙”化整合發展的例子就不少。

2020年初,當12集劇版《唐人街探案》在愛奇藝開播時,我們管它叫“影劇聯動”。

但是,不管是從由電影中重要設定——世界名偵探排行榜遊戲Crime master——串起的人物關係,還是官方畫出的貫串網劇與三部《唐探》電影的時間線,又或是觀眾主動“腦補”的它與電影《誤殺》的內在聯絡,都充分說明了“唐探宇宙”的成型。

年中,當檸萌影業《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主角們“串場”時,我們管它叫角色聯動。

劇中,《三十而已》的三位上海都市女性出現在了《二十不惑》的深圳校園裡,與四位20+的主角小姐姐六眼對八目,上演了我們只在歐美衍生劇中才見過的陣仗。

儘管檸萌影業只把公司的“小”字三部曲(《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和女性三部曲(還有一部正在開發的《四十正好》)叫做“系列化”。但有些觀眾已經有先見之明地管《小歡喜》叫《小別離》的“平行宇宙”。

盛夏時節,當“迷霧劇場”開播,由五部劇集主角組成的群像海報引起熱議時,我們管它叫劇場化運營。

但是當觀眾在《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中一再與“嚴良”相遇,並主動聯絡起《無證之罪》裡,由秦昊飾演的痞壞警察“嚴良”時,一個“紫金陳宇宙”便暗中勾連了起來。現在,已經有不少劇迷在問,明年的“迷霧劇場”裡會有什麼劇?今年把人嚇壞的張東昇和讓人淚奔的江陽會不會返場?很難說,劇場化運營沒有編織宇宙的功效。

類似的內容“宇宙”擴張更常態化地發生在綜藝創作領域。

已經做到第六季的《明星大偵探》不僅在案件上與前季節目聯動,還衍生出了素人綜藝《名偵探學院》、系列互動微劇,以及獨立的NZND演唱會,構成了口碑上佳的“明偵宇宙”。

今年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本在困境中開局,但因為不留情面的賽制改革和長在人笑點上的新人李雪琴,節目勢如破竹。隨後衍生的單體節目《脫口秀反跨年》便也順理成章。如果不是因為新一季《吐槽大會》的開播,觀眾甚至可能已經忘了,《脫口秀大會》本來也只是一檔衍生綜藝。

當然,不管是影劇聯動、角色聯動還是劇場運營、節目衍生,從本質上都是內容“宇宙”構建的具體實踐。

內容“宇宙”的勢在與當行

之所以各家平臺、各種文娛品類都在這一方面積極探索,是因為內容“宇宙”可以提供長影片平臺發展最渴求的兩大保障:穩定性與多次消費的場景。

先說穩定性。這穩定性既是指優良內容產出的穩定性,也是說觀眾期待的穩定性。

從商業模式上看,我們更熟悉的系列化其實也是搭建內容“宇宙”的方式之一。傳統電視劇創作中的“三部曲”慣例(如高滿堂的《老農民》《老中醫》《老酒館》;正午陽光的《大江大河》三部曲),影片網站近兩年提倡的季播模式,都是系列化創作的嘗試。

實踐證明,成功的系列化創作憑藉風格、人物、情節的關聯性,能保證續作的基本質量。對下一部、新一季的期待,也造就了觀眾的收視慣性,培養了使用者的忠誠度。甚至,還能吸引觀眾回看前作,順帶收割了前季播出的長尾效應。

但在傳統的系列化之外,內容“宇宙”還有更多自由結構故事、文字的方式。這些故事可以跳出線性的因果關係,用類似“超連結”的邏輯跳躍展開。

就像由“嚴良”勾連的《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紫金陳宇宙”)那樣,新的故事可以在“宇宙”世界觀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展開,環境可以求新;主角也可以重新挑選塑造,人物可以求新。理論上講,故事可以在互文中無限生長,不受媒介限制也不受文體限制。

內容“宇宙”的搭建,也為使用者在影片網站創造了多次消費的場景。

如今,國內主流長影片網站付費會員數都進入到了穩定期。在這一階段,想要在保證市佔率的前提下進入盈利止損的良性迴圈,如何提高會員收入是關鍵。

在運營方面,影片平臺已經嘗試了諸如超前點播、電影與網路電影的PVOD(高階影片點播)以及會員費提價等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

“宇宙”搭建則是內容層面的配合拓展。

一個內容“宇宙”包括劇集、電影、動漫等多種文娛品類,這些作品按開發時間軸穩定輸出,有可能讓劇集的受眾來到動漫、文學等頻道,也有可能將影院的觀眾帶到線上。為一個使用者提供多次消費的目標場景,是內容“宇宙”的特長。

當然,正如這個春節檔,“宇宙”派電影雖多,但情感敘事力作《你好,李煥英》依舊能夠強勢突圍那樣,內容“宇宙”搭建也並非影片網站發展的唯一答案。但就當下發展階段而言,內容“宇宙”是保證長影片平臺中高品質內容穩定輸出、維繫使用者穩定期待的有效方法。

但我們不妨心懷期待。畢竟,以“唐探”宇宙、“紫金陳宇宙”為代表的先頭部隊,已經邁開了第一步。

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成毅被男高層追求?曝其不僅有富婆向他示好,男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