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主持人在報幕時,讀到一個演員的名字,zhāng yǔ qǐ ,聽起來有一點怪怪的,“張語啟?”“章雨起?”“章魚起?”可能很多人乍一聽有點兒發矇,不知道是哪位演員。
等小品開始演出了,才發現原來出場的是張雨綺。這個人不是zhāng yǔ qí(奇) 嗎?啥時候變成zhāng yǔ qǐ (啟)了?可能很多人的反應是這樣的。
為什麼會讀錯呢?大約是“雨”和“綺”兩個三聲的字,疊加在一起,讀起來很費勁兒,於是很自然地就把第二個三聲字讀成二聲了,甚至大部分人都根本沒注意到讀錯了字音。
這是一個語音變調的結果。普通話中兩個三聲連在一起,一般須將合音節中第一個音節變為第二聲。比如,“你”和“好”這兩個字都讀三聲,但這兩個字連線起來,卻習慣讀成ní hǎo,而不是nǐ hǎo,如果極為標準地按照每個字的字音讀出來,人家可能覺得你是老外。
不過,張雨綺這個名字,又有一點兒特殊,“雨”“綺”兩個三聲連在一起,不是前一個變成二聲,而是後一個變成二聲。為什麼呢?我想這就是一個發音的習慣,一般發音變調遵循著怎麼省勁兒怎麼來的原則。
可是,這個“綺”字,換成另外一種語境,如果讀錯了,就真的錯了。這個“綺”在古詩中很常見,比如: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李白 《聽蜀僧浚彈琴》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雜詩》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張俞 《蠶婦》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秦韜玉 《貧女》
“綺”是一個形聲字,本義是有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引申為華麗,美麗。所以,很多人的名字中也願意使用這個字。我猜張雨綺這個名字可能和“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雲彩散為天上綺,日華浮動水中金”等詩句的意象有關,雨後的彩虹或彩霞非常美麗。
但因為“奇”這個聲旁的干擾,“綺”又常常被誤讀成二聲。實際上這是一個單音字,只有一個讀音,那就是讀成三聲的qǐ。
這種只有一個讀音,又容易發生音調誤讀的字,我們該怎麼樣牢牢地記住正確的讀音呢?基本的辦法就是多組詞,在不同的語境中記住。當然,除了多組詞,也可以多記住這個字出現的經典語境,前面舉的“綺”出現在古詩詞中的例子即是。
再比如,“潛”這個字只有一個讀音,而且是個常用字,但“潛力”這個詞,十個有八個人讀成“qiǎn lì”,實際上正確的讀音應該是“qián lì”。
這時候,為了記住“潛”這個字的讀音,該怎麼辦呢?可以多組詞,潛力、潛水、潛行、潛伏、潛水艇、潛規則、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等等。讀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如果你記住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記住了“山嶽潛形,商旅不行”,記住了“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在這些經典語境中把“潛”的讀音都讀準了,那麼換做別的語境,“潛”也不會讀錯了。
今天刷影片時,又注意到另外一個讀音問題,那就是“吐槽大會”。同樣是嘉賓,有的人就讀成吐(tǔ)槽大會,有的人就讀成吐(tù)槽大會。那麼,到底哪一個發音是正確的呢?
吐槽是一個網路用語,是一個新詞,還沒有被收錄到《現代漢語詞典》中,百度百科的解釋如下:
吐槽一詞本身來源於閩南語詞彙“黜臭”,由於舊時沒有確定對應的漢字,根據讀音“thuh -tshàu” 用“吐槽、吐嘈、託臭或 thuh 臭”等作為對應書寫的漢字。而隨著動漫在中國的流行,動漫界對於日本漫才“ツッコミ”(日本一種站臺喜劇,類似相聲)的翻譯,用“吐槽”當作譯詞。最先採用此種翻譯的是臺灣,後來由於兩岸文化交流的加強,此種叫法透過網路媒體傳至大陸流行開來。
原來吐槽是一個藉助方言原有語音,從日語中翻譯過來的詞語。既然是音譯,那麼,讀成吐(tǔ)槽還是讀成吐(tù)槽,都沒有關係吧,反正大家都懂“吐槽”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這個音譯詞,又不是純粹的音譯,而是帶有相當程度的意譯色彩。這個翻譯讓我想起了“幽默”一詞的翻譯。
“吐槽”一詞的翻譯,也堪稱妙手偶得。中文中“吐”的本義是“使東西從嘴巴里出來”,後來引申為“說出來”,比如,“談吐”、“吐露”等等。而這個“吐槽”正和說話密切相關。
至於“槽”字,本義就是盛牲畜飼料的長條形器具,常見的有豬槽、馬槽等。往外去吐出來東西,總要有一個接著的地方,於是“槽”作為一個器具就正好承擔了這一功能。現在又由“吐槽”發展出“槽點”這樣的詞,更細微明確地指代可以吐槽的那個切入點。
“槽”是常見的單音字,不太會有人讀錯,但“吐”則不一樣了,是個多音字,有“tǔ”和“tù”兩個音。如果非要確定一個音,那麼,吐槽之“吐”該讀三聲還是四聲呢?
我以為應該讀三聲,理由如前,就是吐槽和說話有關。而讀四聲的“吐”常用詞是“嘔吐”,是消化道或者呼吸道中的東西不自主地從嘴裡湧出,如:吐血,上吐下瀉等。除此之外,四聲的吐,還有一個引申義,比喻被迫退還侵佔的財務,如:吐贓。這個也好理解,畢竟贓款的被迫退還也是一個不自主的行為。
那面對這樣的多音字,我們該如何確定並記住正確的讀音呢?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音譯結合,要在具體的語境中,來判斷這個字該讀什麼音,要有意識地結合工具書給這個字在不同讀音下的義項進行分類,然後才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效果。
我寫到這裡,您讀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吐槽,這文章用了這麼長的文字去分析張雨綺和吐槽大會的讀音有什麼意義呢?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篇文章完全沒有價值,無非就是個讀音問題,甚至只是一個音調問題,不管怎麼讀,女演員還是那個女演員,娛樂節目還是那個娛樂節目,完全沒必要較真。
且慢,不要輕易下這個結論。如果我問你“生肖”一詞中的“肖”讀什麼?你知道嗎?你能確保讀準確嗎?你可能會說,生肖不就是十二屬相嗎?這個誰不知道呢?讀成生肖xiāo,是十二屬相,讀成生肖xiào,也是十二屬相,有什麼區別嗎?有什麼意義嗎?
如果我告訴你,“生肖”的“肖”字的讀音,在2016年北京市中考中,難住了一半以上的考生,讓他們在字音題上做錯了,因此兩分丟掉了。這時候,“一分一操場”的悲慘情況就真實地發生了,“兩分就是兩操場”。當年那些做錯這個題的考生,很有可能有人就因為差這兩分就上不了理想的高中了。可能現在提起這個事兒,還會有人心在流血呢。
也可能你會說,幸虧我不參加中考了,所以這個讀音的事兒和我半毛錢關係也沒有。但是,果真如此嗎?如果你很幸運,因為你的努力,終於在有一天身處高位,或者成了公眾人物,如果一講話,就讀錯了字音,那就丟人丟大了。具體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畢竟,有些人是得罪不起的。
我們學英語,努力追求發音準確,那麼說母語的時候,也應該一視同仁,努力追求發音準確吧。至於如何做到讀音準確,其實我前面已經把具體的方法講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