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小夥伴都去看賈玲的電影了。
我多想衝進電影院,找個角落安安靜靜地把《你好,李煥英》從頭到尾好好看一遍。可是因為疫情,香港的電影院已經很久沒開門了。
想當初,因為想看《藥神》,我坐飛機從香港去了成都。可是今年,不僅僅離開香港成了奢望,就連看個電影的願望都沒辦法實現。
在文章的結尾,我問我的讀者:如果可以穿越時空,讓你遇到年輕時的媽媽,你最想對她說什麼?
讀完了文章之後,很多小夥伴都留了言。其中最打動我的,有以下這5條:
1
早就在關注《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也想搶票進電影院去觀影,可是我
沒有勇氣,我怕我哭得出不了電影院……
這個小夥伴的媽媽,不久前因病去世了。今年的春節,是她過的第一個沒有媽媽的春節。
她說,如果可以穿越時空,遇到年輕時的媽媽,她會對媽媽說:媽媽,這時的你年輕漂亮,你應該擁有更好的。喜歡就去買吧,別再為了我剋制自己。
她還想對媽媽說:媽媽,想去哪裡旅行,我帶你去,咱們不說嘴了,以後說走就走。
她說,年少時的自己,不懂每次離開家時媽媽的那一聲嘆息和那一句“又要走了”背後,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如果知道,自己一定不會離開媽媽。因為賺再多的錢,也不可能彌補這麼多年媽媽內心的失落和孤寂。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一方面總是在惶恐不安中提醒自己:父母一天比一天老了,能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少。想和他們說的話,想帶他們去的地方,不要再拖了。
可另一方面,行動卻又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著:等等吧,再等等。等手頭的工作再輕鬆點,等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得再妥帖點,等時間再多點……
可是,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我們的計劃其實趕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更何況,這世間還有那麼多的猝不及防。
別再光說嘴了,好嗎?
2
我想對媽媽說:你應該嫁給那個飛行員,去追求自己的真愛。而不應該僅僅尊從父母之命,嫁給我的爸爸(最大的優勢就是離姥姥家近,常年在家)……
這個小夥伴的爸爸是個好爸爸,但卻不是一個好老公。
她對年輕時的媽媽說:媽媽,如果你能繼續抗爭,姥姥、姥爺就會順從你了,就會同意你嫁給自己喜歡的那個人。畢竟,他們是愛你的。但你卻因為不想讓他們傷心,而放棄了自己的真愛。
她想對年輕時的媽媽說:姑娘,為自己的愛情活一次吧!
人和人之間是講究緣分的,有人說,人的一生,平均會遇到2920萬人,而能找到和我們共度一生的人的機率只有0.049%。然而,當這0.049%的真愛來臨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彼此發現,並且把握住機會呢?
遇到了就好好珍惜,好嗎?
3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想對年輕時的媽媽說:不論生活多困苦,請你把我帶在身邊……
這個小夥伴說,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講,更重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物質。小時候的缺憾,會在成年後用更多的時間去尋找,用更多的經歷去彌補。
不難想象,這個小夥伴的童年,一定是在缺少父母陪伴的環境下度過的。這樣的孩子,一輩子都會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因為疏於陪伴而給他們內心帶來的陰影和傷害,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即使我們做父母的用千百倍的努力,也沒辦法撫平。
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好嗎?
4
一早起來就開啟寶寶姐的這篇文章,看完心裡沉甸甸的。作為遠嫁的女兒……
這是一個遠嫁的姑娘,她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才深深地明白了“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的內涵。
結婚前,她總是覺得嫁得遠一點也沒什麼。現在的交通這麼方便,想回家就能回家。
可現實是,現在的自己離父母幾千裡遠,工作和生活時時刻刻牽絆著自己的腳步,哪能說走就走?可是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卻沒能在身邊好好孝順他們。
這個姑娘說,她想了又想,才把自己想說這段話寫出來。
她說出了很多遠嫁姑娘的心聲,也包括我。
不知道你後悔了沒有?我後悔了。
5
如果可以穿越時空,讓我遇到年輕時的媽媽,我最想對媽媽說:媽媽,別嫁給爸爸……
這個小夥伴的爸爸脾氣不好,又不講道理,所以,她的爸爸媽媽年輕時就經常吵架。有時候,爸爸還會打媽媽。
他們家不遠處有一條河,有一次,媽媽想跳河自殺,被別人攔住了。那個時候她已經有記憶了,她特別害怕失去媽媽。
在幾十年不幸的婚姻中,她的媽媽一直在隱忍和堅持。
她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希望媽媽能找一個真正愛她、對她好的人結婚——哪怕沒有了我。
這個小夥伴的最後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瞬間淚奔。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能讓一個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母親,她這輩子究竟受了怎樣的委屈?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不幸的婚姻足以葬送一個人的一生?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每一個孩子人生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些話,誰不會說?這些道理,誰又不懂?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賈玲的電影,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機會去看。但是,賈玲想透過電影告訴我們的,我都已經感受到了。
你呢?
愛你們。
作者簡介:
15歲寫小說,
38歲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經驗。
她一手把女兒培養成香港大學一級榮譽學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
畢業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達50萬。
寶寶姐的親子教育文章,溫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兒的路上豁然開朗,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