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01

(第一段無劇透,請放心閱讀)

這個春節檔,電影市場格外熱鬧。

我寫下這行字的示後,是2021年2月12日下午1點,此時今天的票房就已經突破14億了,並且正在以每分鐘近一百萬的速度往上增長:

足以說明這個春節檔電影市場的火爆。

這些電影哪個最好看,我還不知道,因為我還沒看完。

但《你好,李煥英》應該是最適合帶父母去看的電影了。

一方面,電影以80年代為背景,說職工廠裡的事情,他們理解起來沒代溝:

“電影裡那個誰誰誰,像不像你們科原來的那個誰誰誰。”

“我倒覺得像你們科的那誰誰誰”

說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事情,自然就有話題。

不像有一年我帶我媽以及我外婆去看哈利波特6,結局是食死徒去霍格沃茲一頓打砸搶燒,還殺了鄧布利多,然後就走了。

我外婆非常困惑“這學校也燒了,老頭也死了,壞人就跑了啊?”

我媽在邊上回答:“他們有魔法,魔法世界裡死了都能救回來的,下一部就救回來了。”

最後我解釋了半天,他們也沒搞明白。

大家笑著笑著的狀態下,突然覺得自己明白了點什麼。每個人都覺得是自己想明白的而不是電影用“金句”說教的,我覺得這是最好最高階的表現方式。

而且我覺得她自導自演有個優勢,就是可以拿自己開涮。

電影裡許多笑點,都是以她是個比較胖的姑娘引發的。如果是別的導演用賈玲做演員,可能怕有爭議說“你這是歧視賈玲胖”,所以扭扭捏捏不敢上梗。但賈玲自己給自己安排這些戲份,則顯得特別自然,特別放得開。

總之這電影前面的笑點非常巧妙,一點都不尷尬。

電影中間,我爸戴著口罩直樂,我媽直接笑彎了腰,然後電影最後,我媽又感動地偷偷抹眼淚。

電影結束,我和我爸一起用電影裡的話表揚我媽:“獻給這位平凡又偉大的婦女”。

反正一家人其樂融融,充滿了春節的氣氛。

特別好。

還有個細節,是我媽一直強調她英語不錯,結果之前帶她出國玩,她的英語把賣水果的外國小哥差點搞崩潰了,從此以後我媽的英語就成了我們家的一個梗。

這次看到電影的英語名,我媽嚴肅地說,這個英語我真的看得懂而且會讀:

02

其實這種笑中帶淚,由笑轉到淚的電影,這些年已經挺多了,不稀奇了。一般這種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真情實感。

小部分是搞笑部分沒想好好搞笑,大部分是感人的部分強行煽情,展現的情感估計導演自己都不信。

但《你好,李煥英》不是,主要因為這電影,本來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賈玲的媽媽就叫“李煥英”:

賈玲和她媽媽李煥英

其實賈玲之前做過一個同名小品,也叫《你好李煥英》,非常炸,備受好評。微博熱搜、知乎熱帖全都有,甚至有個1000粉絲的小透明UP主,只是搬運了這小品發在B站上,就有兩百多萬次播放:

彈幕都在刷:

喜劇有悲劇的核心。

大年初一一定支援。

雖然是煽情,但笑點一個不少,和硬煽的完全不一樣。

賈玲的封神之作。

這些其實也都說明了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在裡面,對一部好的作品到底有多重要。

賈玲沒有選擇簡單的把小品版本拉長成電影,而是對故事進行了很大膽的改編,乃至於電影看到最後我整個人都傻了,才意識到這不但是一部笑中帶淚的科幻喜劇,原來還有懸疑的元素。

之前好幾個看似不合理的細節,原來都是埋下的伏筆。

非常牛逼。

(以下涉及劇透,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請繞道)

我最喜歡的一個笑點,來自賈玲的師傅馮鞏。

馮鞏老師雖然只出現了一個鏡頭,說了一個臺詞,甚至他都沒出現在演職員表上:

那在種種氣氛烘托下,他那張長長的臉突然出現在螢幕上,堆起滿臉褶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講出那句:

還是點燃了整個電影院。

除此之外,沈騰真不愧是我國喜劇演員中的瑰寶,電影中只要他一出現,我就想笑,出現多久笑多久。

他用極佳的肢體語言,向我們呈現出什麼是能讓所有人喜歡的喜劇。

而最戳我的地方,來自最後賈玲回憶母親對自己好的種種時刻。

我發現最讓人感動的,一般不是電影裡的情節,而是電影能不能讓你想到自己的生活。

比如之前看《我和我的家鄉》,範偉當鄉村老師那一段讓我哭得鼻涕眼淚一大把,因為我真的支教過很長一段時間。

還有再之前,看皮克斯的《coco》,已經過百歲的太奶奶coco,已經快要忘記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的時候,突然聽到兒時自己的爸爸經常唱給自己的一首歌。

“remember me.”

"remember me."

老人滿是褶子的臉上逐漸洋溢起孩子一般的笑容,就像百年前,在床上牙牙學語,看著自己爸爸時一樣。

也總讓我想到我的奶奶。

《你好李煥英》也一樣。

賈玲回憶起媽媽對她從小照顧的點點滴滴,我腦海中,父母把我從小拉扯大的種種情形也在腦海中像跑馬燈一般劃過。

賈玲把褲子穿破了,她媽給她補褲子,她嫌補丁不好看,於是她媽努力去學。

我想到我爸出差了沒辦法給家裡做飯,我媽不會做飯,於是我們一起研究菜譜,在我爸的指導下終於燒出了好吃的糖醋排骨。

賈玲很胖,坐在李煥英腳踏車後座,她媽騎起來很吃力但還是努力在騎。

我想到小時候放學我媽騎車來接我,我嫌她腳踏車後座坐著硌得慌以及我媽車技不太好,所以總是拒絕...

總之沒什麼邏輯,也不一定是對應的關係,就是一點一滴的細節回憶在眼前閃過。閃著閃著眼眶就溼潤了。

倒也不是我過得多慘,也不是有多傷心多感人的東西。純粹是當時光從你眼前流過時,對比年輕的父母和現在的父母,想起過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你自然而然會被觸動。

也許,這就是真情實感的力量吧。

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滲透力,加上一種物是人非的恍惚感。

看完電影恍若隔世,然而珍重的人卻又在身邊。

於是多種滋味縈繞在心頭,終究沒說出那句:

“爸爸媽媽辛苦了”

03

一個是“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從賈玲自身故事出發。

她媽媽叫李煥英,是湖北襄陽的一個化工廠中的普通工人。

同樣也是在化工廠,李煥英結識了賈玲爸爸,兩人在一起後,1982年,生下了賈玲:

後來的多次採訪中,賈玲都表示媽媽對自己特別好,很理解自己,是一位溫柔又善良的人。

賈玲小時候學表演,經常對媽媽說”等我以後賺錢了,就帶你過好日子。”

19歲時,賈玲終於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要去北京上學。沒想到有一次在北京,突然接到姐夫的電話,說媽媽沒了。

賈玲說她成名以後,常常失落。

媽媽想要的綠皮衣,第一次買小了,說等下次回去換大一號的。

但是沒有下次了。

媽媽一直想要的電冰箱,她現在能買最高階的雙開門、三開門冰箱。

但媽媽也已經用不上了。

媽媽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最親近的人,是我們永遠的後盾,同時也是我們最應該善待的人。

賈玲後來回憶說,她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媽媽還在的話,要給她買大房子大車子,帶她全世界各地旅遊,吃好吃的。

如果你成功之前,她突然離去了,我們該如何是好?又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人都能體會的無力感,也是每一個人都會去思考的問題。

賈玲的答案是,用文藝作品紀念自己媽媽,並且用喜劇的方式,向全世界分享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思考:

她已經沒有辦法了,但大部分人的父母還健在,還有辦法。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吧,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後悔。那就來不及啦。

第二重核心,則是我們該如何理解我們的父母,如何與我們的父母達成和解。

對很多人來說,和父母的關係並不如我們回憶地那樣美好。親子之間互相不理解乃至反目為仇的故事,古皆有之。

人和人之間的仇恨,往往來自於不理解。人和人之間巨大的仇恨,則往往來自於不瞭解還必須離得很近。而父母和孩子,就是這樣一種關係。

那我們該如何理解我們的父母呢?

賈玲在電影中的做法,是去父母的過去中尋找答案。

認識年輕的母親前,賈玲認為母親是不幸的,認為母親這一輩子都被自己拖累,自己從沒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情,所以她有責任讓母親改變命運,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但在穿越以及和母親做上朋友之後,賈玲才發現自己雖然這麼多年同母親朝夕相處,卻從沒真的理解過母親,想過母親要的是什麼。於是在影片的最後,終於明白母親一生所追求之物的賈玲,和母親以及她自己,達成了和解。

當然,穿越是戲劇化的處理,我們不可能達到。但我們可以透過其它一些方式,瞭解自己出生前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以一個相對平等的身份,去思考,父母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觀察旁人、觀察父母、觀察我們自己,然後再和這個世界和解。

最後。

如果電影能讓你更加珍重你的親人,能讓你在看完後,和爸媽多說兩句話,之後多打兩個電話,多出去旅遊兩次,多回兩次家。

如果這部電影能讓你們更理解自己父母,更知道如何同父母相處,如何和他們做朋友。

那我覺得,這就是一部非常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電影了。

-END-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乘風破浪的姐姐》二公舞臺,張柏芝《紅顏舊》造型夢迴河東獅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