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人提問:為什麼中國拍不出《請回答1988》這樣的電視劇?
作為一個N刷《父母愛情》的人,我不能說它倆完全一樣,但給人的感覺確實非常相似,在我的心裡,《父母愛情》當得起懷舊系列的神劇。
樸素生活裡細水長流的感情,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撕心裂肺,但真實溫馨地讓人淚目。
尤其是劇中對愛情婚姻的闡釋,讓我感慨萬分。
每對夫妻都會在婚後遭遇考驗,我們如何應對考驗則決定了婚姻的走向,在《父母愛情》裡,至少有這樣3個點值得我們學習。
01
包容,奠定了婚姻的底度
劇中的男女主,江德華和安傑,一個是年輕有為但大字不識幾個的海軍軍官,一個是受過良好教育但有些嬌氣的資本家小姐,兩個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為特殊的時代而相識了。
江德福對美麗又有文化的安傑一見鍾情,而安傑也喜歡上了這個能力出眾的男人,他們遵從內心,步入婚姻,一切都那麼美好。
可婚後的日子才是“照妖鏡”,兩個來自不同環境而又顯露真我的人開始磕磕碰碰。
習慣上,江德福出身農村,且戎馬多年,生活細節上不拘小節,不洗臉,不漱口,不洗澡已是常事。
但安傑從小養尊處優,最是講究衛生,對於江德福這種行為自然看不慣,免不了,兩人要拌上幾句。
飲食上,安傑愛吃精緻的西餐,江德福卻抱怨吃不飽,要吃饅頭稀飯。
情趣上,安傑浪漫有情調,江德福卻是個大老粗。
......
新婚不久,兩人就已經因為瑣事相互置氣。
伏爾泰說: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
婚姻也是如此,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容易磨損我們的情感。
如果他們一直在這些事上糾纏、爭執,或許就失去了共白首的機會。
在和安傑的拉鋸戰裡江德福也不是毫無改變,但他終究成不了安傑心中理想的樣子,這本來就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啊。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 改造夢想,是戀愛關係痛點的根本所在。
按自己的想法改變對方,是婚姻裡的毒。
安傑也漸漸意識到了這點,不再像以前那麼較真,在很多事情上她選擇了包容,允許江德福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但婚姻,不是某一方的包容就能圓滿的,江德福又何嘗沒有包容安傑呢?
為了娶有“成分”的安傑,他放棄了自己高升的機會,怕安傑愧疚,還一直守口如瓶。
安傑脾氣大,江德福也寵著她,慣著他,依著她......
盧梭說,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
的確如此,他人豔羨的神仙愛情無一不是包容忍耐的結果,好的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我們各自削去一部分稜角才能完美相融,成就天長地久的感情。
02
理解,延展了婚姻的深度
最開始,安傑知道江德福要駐守海島她是很生氣的。
她一直以為江德福會留在學校工作,每天早晨和她一起出門上班,每晚一起共進晚餐,閒暇時還可以回回孃家,多舒服愜意啊。
然而,江德福卻選擇去海島,還是一個地圖上連位置都找不到的海島,一想到未來的生活安傑就煩悶不已。
把訊息告訴安傑的楊書記隊安傑說,“他那麼有本事的人,留在學校確實委屈,上陣殺敵才適合他。”
安傑不以為然,雖然沒去過海島,但她已想像出那裡的艱苦,她哪裡願吃這種苦。
所以江德福走後安傑遲遲不動身,她希望丈夫能改主意,可是江德福沒有改,也不能改。
軍令如山,一旦做出決定就必須踐行到底。
日子波瀾不驚,安傑和江德福分隔兩地,轉眼已有半年。
她心裡十分掛念江德福,主動給江德福寫信傳遞情愫,江德福卻把每一封信都退了回來,但其實,他已經看過了。
因海島而生的分歧和埋怨漸漸消逝,對丈夫的思念和體諒漸漸佔了上風,又因為德華的離去,安傑終於登上了去海島的船。
碼頭上,兩人凝望彼此,眸中的眼淚,嘴角的微笑,都是和解與愛。
泰戈爾說,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
沒有理解的愛只會被矛盾綁縛,為或大或小的事情陷入“戰爭”,而當你願意考慮對方的難處,體諒對方的處境,愛才會流動,婚姻才會鮮活。
當然,理解也是相互的。
後來,安傑的姐夫被打成右派,姐姐安欣和孩子都跟著受苦,為了不給江德福添麻煩,她隻字不提也不敢幫助姐姐。
江德福知曉後,卻責怪安傑薄情寡義,並義無反顧地幫助了安欣一家。
即使面臨巨大的風險他也沒有畏怯,他懂得妻子心裡的難受和糾結。
這件事也讓安傑更清楚江德福的人品,更確信自己沒嫁錯人。
有人說,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獄。
是的,尤其是沒有理解的婚姻更容易化為地獄。
因為沒有理解的婚姻會斬斷所有的溫情和期待,讓婚姻失去養料,無法紮根。
03
陪伴,增添了婚姻的溫度
如果說安傑和江德福是一路包容磨合而攜手一生,那麼安欣和歐陽懿則是一路陪伴扶持而相濡以沫,這兩對夫妻,命運的落差太大了。
安欣和歐陽懿的結合更符合“門當戶對”的理念,一個是知書達理的大小姐,一個是家境不錯的知識分子。
他們精神相通,感情和睦,還育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人世的幸福莫過如此。
然而命運和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歐陽懿被打成“右派”,一朝之間他從受人尊敬的“歐陽”變成了誰都可以羞辱的“老歐”,尊嚴碎了一地。
這已是他無法承受的痛,但更讓他難堪的是,他一身才華全作廢,被髮配到黑山島去做最苦最累的體力活。
安欣和孩子並不是“右派”,如果自私一點她就不用和歐陽一起受苦,但她太好了,也太愛歐陽了,她擔心自己如果不陪著他,他就會堅持不下去。
她的擔心是對的。
原本自信健談的歐陽已經變得沉默寡言,神情萎靡,眼中無光,命運奪走了他的一切,屬於他的只有家人和一間陋屋,這是他最後的寄託。
古語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在安欣這裡是生死相隨。
她穿上樸素的衣服,包起頭巾,像個農家婦女一樣在嘈雜凌亂的麵廠扯麵,歐陽不修邊幅,早出晚歸,和地道的漁民一樣撐船卸貨.
他們就這樣相互陪伴,互相打氣,熬過了灰暗的歲月。
如果缺了任何一方,他們都可能等不到雲開月明的那天。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曾提出“愛情三角理論”,即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而彼此陪伴就是最好的承諾,“背後有人”的安全感總能給我們生活的底氣,那種溫暖和力量直抵心靈。
有人說,婚姻不幸福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兩種,一是婚姻沒有愛情的基礎,二是婚後不懂得經營。
誠然如此。
激情退卻,走進平淡,婚姻到底是進入死衚衕還是越走越寬,全靠我們如何呵護,如何經營,越是熟悉,越是需要用心。
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苛責;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自私;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冷漠;如此,婚姻的花朵才能常開不敗。
婚姻是夫妻共同的事業,讓我們一起努力,向著美滿的結局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