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個春節,賈玲把她母親李煥英的故事搬上了大熒幕,整部電影透過一場穿越,演繹了一出動人的母女情;該部電影票房收入非常可觀,賈玲也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而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賈玲本人,光是她本人這些年的打拼與奮鬥,就堪稱妥妥的勵志人生典範。
1982年,賈玲出生在湖北宜城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2000年,高中畢業的賈玲來到北京,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經過一輪輪比試,敗下陣來;2001年,賈玲報考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為確保考上還報考了相聲專業,最終兩個專業都考上了,但出於種種原因選擇了相聲表演;2003年,賈玲大學畢業,同年參加全國相聲小品賽並獲得了專業組冠軍;2005年,賈玲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拜馮鞏為師;2010年,賈玲登上了春晚,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相聲市場的不景氣,這次登臺並沒有讓賈玲迎來事業的高峰......為了突破瓶頸,賈玲聽取了馮鞏的建議開始“增肥”,而胖了之後的賈玲果然人氣大漲,於是她趁勢將事業的重心轉移到了喜劇表演上。
事業上,賈玲吃得了苦:為了喜劇效果,她生啃辣椒、對瓶吹啤酒、3秒鐘吃完一個西瓜......她近似自虐的“死磕”式付出,終於讓她憑藉著業務能力在圈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人際上,賈玲廣結善緣:只要他人有需要,她用高情商救場無數,為對方解圍,並盡力確保他人免遭傷害(例如柳巖事件);品德上,賈玲心地善良,只要不提及她的母親,不論遭受多大的誤解與非議,她都能站在對方角度、為他人著想......(賈玲的高情商總是能化解尷尬)
我們看到,這些年來——
賈玲春晚沒少上,作品的受眾度越來越高;她創辦了“大碗娛樂”,不遺餘力地力捧旗下的藝人張小斐;她在娛樂圈享有不錯的口碑,被劉德華譽為“人品好、藝德好”,連沈騰也說“賈玲最大的優勢是,男人喜歡她,女人不嫉妒她”......這個春節,賈玲的首部電影作品《你好,李煥英》全線上映,毫無導演經驗的賈玲得到了沈騰的鼎力幫助,更有張小斐、陳赫等圈內好友乃至恩師馮鞏等人的加盟力捧,而影片素材源於2016年的小品作品《你好,李煥英》。
按照賈玲的說法,這部電影前後“籌備了4年,拍了120天”,光是“電影這個結局她就想了一年多”,加上她本人在劇中的真情流露、老戲骨沈騰的精彩表演、張小斐等人的用心演繹......使得這部電影感人肺腑。
有人說,賈玲“出道即巔峰”。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把時間線往前面拉長些,或許你會發現,她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實在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02
來訪者崔蘭(化名)前來諮詢的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快速達到年薪百萬的目標?”
於是在諮詢的開始,我便問她:“說說看,年薪百萬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崔蘭想了想,回答說:“意味著我以後可以不用上班啦,更意味著我可以擁有躺賺的可能啊......”
崔蘭,女,3年前畢業於國內一所普通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後的崔蘭先是透過校招來到了一家幼兒園任職,擔任幼兒園老師的工作。
然而工作才一年多,崔蘭就感覺自己受不了了。
按照崔蘭的說法,等她做了這行才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可愛單純的,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和善的”,而且最要命的問題是,做這行“工作辛苦、收入低”......看著周圍的同事轉行的轉行、換工作的換工作,崔蘭的內心也蠢蠢欲動了起來。
她聽說早教機構要比幼兒園賺錢,就辭去了幼兒園工作,應聘到了一家早教機構任職。
結果不做不知道,等自己真入了行才發現:早教老師的工作絲毫不比幼兒園老師簡單啊,甚至比幼兒園情況更復雜。
比如,之前她有次身體不舒服帶病上課,就遭到了家長投訴,因為擔心會傳染給孩子;後來她身體不適請假,也會被家長投訴,說這個老師身體素質怎麼這麼不行啊,總是沒法上課什麼的......更讓崔蘭焦慮的是,早教機構不比幼兒園,因為招生不穩定,無法保證穩定的銷售業績,老師團隊的收入也自然會受到影響。
“又累又窮還不穩定,我真不知道自己到底圖什麼?”崔蘭吐槽說。
03
我試圖從賺錢的常見模式(例如專業路線等)對崔蘭進行引導,但很顯然,這姑娘顯然對這些不感興趣,甚至有些牴觸情緒。
“曉璃老師,我覺得你要說的這些路徑都太慢了,我要快的......”崔蘭說:“比如像你這樣做個自媒體,沒事寫寫文章或者拍點影片什麼的,然後接些諮詢,成為按小時收費的高薪人士。”
聽的出來,崔蘭對諮詢這個行業抱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哦?說說看,如果你開始收費諮詢,打算一個小時收多少錢呢?”我問。“怎麼也要一小時500吧。”崔蘭說。“好的,假設有人願意找你諮詢,你覺得你一天能接幾個諮詢?”我問。“一個人就按一個小時計算,一天起碼接4個吧,”崔蘭說:“一天就是2000元,一個月就是6萬元,一年就是72萬元......嘿嘿,我也不貪心,未必非要年入百萬,一年有這70來萬我就很滿足了。”“很好,如果要保證每天都有4個人找你諮詢,你可曾算過,你一天需要寫幾篇文章?這些文章要保證多少閱讀量?這裡面有意向的人又有幾個?最終能真金白銀願意付費找你諮詢的又有幾個?你認為你比起其他的諮詢師有哪些優勢?你的特點在哪裡?......”我問。崔蘭若有所思。
我繼續說。
這件事情讓我著實羨慕了一把,後來我聽說這位作者有個線上分享,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想聽聽這裡面到底有怎樣的“玄機”或“捷徑”。我至今還記得這位作者說的一句話:“如果說兩個月攢到兩萬關注是幸運的,那如果把戰線拉長到十年,或許就沒多少人會羨慕我了吧。”
我漸漸意識到,哪有什麼“捷徑”啊:在你不知道的時間和角落裡,比你厲害的人一直在深耕,這才是他們能夠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爆發的秘笈所在。
04
我繼續分析。
對於千千萬萬像崔蘭這樣渴望“逆襲”的年輕人而言,我們一方面需要肯定這種渴望與勇氣,但另一方面,我們更要立足現實。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但凡你想正當合法地賺錢,就不要試圖逾越這個漫長而又艱辛的積累過程。
在我看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離不開3大基礎能力。
1、定位與聚焦的能力;
排除少數天賦異稟或者個性百折不撓的人,對多數人來說,儘早進行職業定位與聚焦是極為重要的;從機率上來說,具有明確職業目標與規劃的人,更容易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獲得成功。
一個系統的職業定位與聚焦,離不開兩大要素:
個人對於自我的認知與探索程度(內);個人對於外界資訊的瞭解與掌握情況(外)。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很多人從小到大隻知道“聽話”、“學習”,從來不曾思考過自己想要什麼,自己的性格及特點是什麼,自己的優劣勢又是哪些,等等,導致步入社會,即便當年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也同樣會“兩眼一抹黑”,有的聽從父母安排進入某家單位,有的隨大流考公務員考編制......而這種倉促草率的做法,無疑是給未來的職業迷茫埋下了伏筆。
因此,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能用於職業發展上的極為有限,而一個人始終找不到方向與目標,就如同“無頭蒼蠅”四處亂撞,無疑是對自我的巨大消耗與折損。
2、不斷探索與持續學習的能力;
定位清晰後,我們還要在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探索:不論是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還是抓住新的機遇勇於自我突破,絕不能就此“高枕無憂”——因為人生沒有兩頭甜,你今天試圖繞過的苦難,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席捲而來,並且一次比一次猛烈,讓你毫無反抗之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與時俱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學習。
例如,你之前是個技術骨幹,如果你想進一步發展——
你可以提升自己的輸出能力,透過作品讓更多的人瞭解你,透過網路放大你的優勢,逐步打造個人IP,為自己的未來做好鋪墊(縱深路線);你還可以學習領導力及管理方面的知識,加強對人的瞭解與把握,慢慢地成為這個領域會帶人會管人的專家,為今後轉行做充分的準備(橫向發展)。不論哪條路,都需要我們持續精進、不斷學習,構建出強大的個人能力系統,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3、人際交往與影響力;
一個人固然可以走的不錯,但想要走的更長遠,還需要藉助他人的力量:不論是打造自己的團隊,還是尋求他人的提攜與幫助,都需要一定的交際與影響力。
等等。
透過系統的諮詢分析與梳理,文中的崔蘭漸漸理清了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同時我也給到了她一定的方法與建議;至於她未來如何,更要取決於她自己的努力與奮鬥了。
作者五月海子說過這樣一句話——
“變化的亂世,不缺機會,缺的是不懂得在變化中蓄能,積累變數,持續迭代的人。”
與你共勉。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