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假期,電影院裡《李煥英》、《唐探3》、《人潮洶湧》等一眾新春電影熱熱鬧鬧,電視劇這邊也不甘示弱,爭相搶佔大眾的假期時光,像是《斗羅大陸》、《贅婿》等高流量劇紛紛開播,熱搜話題不斷。今天我們的文就從由郭麒麟首次擔當男主,好評滿滿的贅婿開始講起,說說郭麒麟。
這部劇在網路劇熱度榜上連續幾日奪冠!
相信郭麒麟是誰?就不用口袋君再多介紹了吧~
除了新人演員,他還有另一重矚目的身份,那就是——
郭德綱的兒子。
雖說頂著富二代和星二代的光環,但郭麒麟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眾所周知,郭德綱的家教是出了名的狠。
正因如此,隨著郭麒麟的走紅,網路上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
是郭德綱的教子有方,成就了郭麒麟的今天。
1
郭德綱成就了郭麒麟?
郭麒麟,出生於1996年,4歲時父母離婚,隨即父親離家闖蕩,他和爺爺奶奶生活,成為單親兼留守兒童。
小時候他對父親的印象幾近於無,連父親的職業都說不清,說是藝人,電視上又看不到。
偶爾過年過節看見父親,和看見陌生人差不多,客氣、疏遠,還有害怕。
好不容易後來回到了父親身邊,可父親卻沒有想著彌補缺失的父愛,反而是對他加倍的嚴厲。
父親要求他:
“見到長輩要說您,在家不能說髒字、蹺二郎腿;
師兄來了必須站起來打招呼,還得給他們端茶倒水;
師兄們跟父親談話,他是小輩必須站著聽,還得安安靜靜;
連吃飯時,好東西也都輪不到他,得等師兄們吃完了他才能吃。”
立規矩這些還算輕的,真正可怕的是,父親還要“把他自尊全部打掉”。
拿吃飯這件小事來說,郭麒麟從小愛吃肉,不愛吃青菜。
郭德綱是怎麼做的呢?他給兒子夾了一滿碗的青菜,當著所有徒弟把他趕下桌。
“白飯上都是青菜,吃去,哭了你就坐邊上去,別攪和我吃飯。”
郭麒麟抱著碗米飯,坐在一旁的樓梯上,從淚流滿面到嚎啕大哭。可當父親的卻不為所動。
“哭吧,哭完之後別耽誤吃。”
郭德綱後來解釋說,自己當年對郭麒麟這麼嚴格是因為家裡有別的外人,你不能覺得你自己高人一頭。為了讓徒弟們得到足夠的尊重,他必須把郭麒麟獨生子、少東家的“氣焰”打下去。
可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郭麒麟懷疑父親並不愛他。
2012年,16歲的郭麒麟為岳雲鵬的專場相聲助演,結果演砸了。
演出結束後父親郭德綱當著後臺所有人的面,對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通常,大家提倡教育孩子,要關起門來教育,怕打壓孩子的自尊心。而郭德綱反其道而行之,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真的不愛自己的兒子麼?
當然不是。
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郭德綱經歷過諸多涼薄人性,體會過太多世態炎涼。
當時的相聲界講究“師承”,卻無一人願意將郭德綱收入門下,他因此被欺負到牆角。
於是,從血淚中走出來的郭德綱,用了同樣“社會”的方式,來磨鍊小輩。
郭德綱要磨掉兒子的全部自尊,他認為:
“我把他欺負夠了,遠比以後出去給外人欺負,我心裡好受。
所以從小到大,他絕不把愛表現在臉上。做得再好,當父親的從不誇一句。
相反,你犯了錯,人越多,我越來勁罵你,你越沒面子,我越得意。”
郭德綱對兒子的成長,可謂是一路秉持著“挫折教育”的方法。
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讓孩子頂的行為背後,是郭德綱式的家長們認定,跟他們當年比起來,現在的孩子太順利了。
但凡畏難,那就是矯情,就要拼命打擊你,老子當年可比你苦得多。我都能走過來,你憑什麼不能?
在某個綜藝節目裡,郭德綱還曾充滿優越感地展示過去對孩子近乎羞辱的言語打壓,看得出他很樂於將郭麒麟所有美好的品質,歸功於自己的教育。
可殊不知,這位父親津津樂道的教育,在當年那個孩子眼裡,其實全是委屈。
2
過度的挫折教育,踩碎孩子的自尊心
雖然如今25歲的郭麒麟已經可以平和地回憶起有關父親的一切,不再害怕他。
可說起被逼著吃青菜這件事,他卻記憶猶新。
小時候,讓他難過到哭的,不是要吃青菜。而是大家都有椅子坐,只有他被趕到樓梯,一個人吃自己不愛吃的飯。
包括打羽毛球摔倒了,他也哭。
只是因為他倒在草叢裡沒人扶,卻看見父親跟別人的孩子還在打,還玩得特高興。
父親只覺得兒子不夠堅強,時時愛哭,卻不知道兒子真正在意的,其實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而是這件事引申出來的其他含義——那就是父親的視而不見。
郭麒麟天性敏感,可父親用了最殘酷的方式,將他碾壓成粉末,讓他低微到塵土裡。
當年的他怎麼可能不委屈呢?
外人眼裡,“挫折教育”下的郭麒麟,懂規矩,對人謙卑有禮,低調圓滑。
他反應極快,說話從不出錯,有他在的節目絕不會冷場。
這樣的孩子,你以為他從未經歷陰霾,所以笑容裡滿是陽光。但在沒人注意的地方,他被打碎過。
“只有被雨淋過的孩子,才會想到給人撐傘。”
情商高的背後,是極度敏感;自尊被磨掉的後果,是自卑到卑微。
好在,童年縱然被父親千般萬般地“虐”,他還是成長為一個陽光可愛、討人喜歡的少年。
按網友的話來說就是——
“他有千萬個變壞的機會,但他卻成為了最好的郭麒麟。”
郭麒麟在盡最大努力治癒自己。
2015年,他暫別相聲舞臺,追逐演員夢,並“選擇”成為現在的郭麒麟。
也是在這幾年間,那個被打擊到一無是處的孩子,憑自己的努力很快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重新把自尊一片片拼接起來。
郭麒麟是一個特別值得學習的榜樣,他驗證了人是可以一邊帶著創傷,一邊走向成熟的。
看到這裡,一些家長會說,這就說明郭德綱做得沒錯啊!現在的小孩太嬌生慣養了,是得給他們製造一些挫折,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畢竟現實中承受能力極低的孩子比比皆是……
家長們開始重視“挫商”的教育,有些甚至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卻殊不知,這種荒謬的行為,不但沒有教育,反而讓孩子飽受傷害。
《中毒的父母》一書中有說,“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紮在子女的心頭。”
在經歷重重挫折教育後,孩子或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了。
但誰知道,這些挫折教育帶給孩子的成功,也讓他們的內心傷痕累累——
“讓人感覺愛是有條件的,足夠優秀才有資格被愛!”
“即便本人已經很優秀,但還是不自信自卑。”
“每次想起,都會委屈地想哭。”
網上有個影片裡,小女孩哭著問爸爸,為什麼無論她做什麼都要被打擊,讓她不開心?
小女孩的父親振振有詞地說,“因為我不想讓你像溫室中的花朵一樣被精心照顧,這樣看上去雖然很美,但是一經歷風吹日曬就完蛋了。”
但,小女孩卻說:“可是如果一朵花兒不開心,它也不會健康成長的。”
家長總以為在讓孩子學會面對風浪,殊不知,他們的行為已然成為孩子無法招架的“風浪”。
父母刻意製造的大大小小的挫折糾纏,讓孩子不能輕易得到自己想要的、讓他覺得自己不好、不自由、不值得被信任、不值得被欣賞……拜託,這些並不是“挫折教育”!這就是挫折,就是創傷。它的作用就是讓人備受打擊,以後還要花很多時間來修復。
試問如果你愛的人天天打擊你,你想要什麼他能給,但是他就是不給,你做的再好,也不能得到表揚,他總是拿你和別人比較,你做什麼都要在他的嚴格控制之下。
你會覺得這個人是在給你挫折教育,然後你會變得特別承受挫折,特別積極向上嗎?
不會的,你會選擇讓他滾遠一點,如果你沒有受虐傾向的話。
因為和這種人在一起,我們感覺非常不好,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們產生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
3
對抗挫折的是勇氣,創造勇氣的是愛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小時候經常給孩子挫折教育能否提高他成年後的抗挫折能力?”
一位深有體會的網友答案是:不能。
因為“讓人對抗挫折的是勇氣,創造勇氣的是愛和鼓勵”。
很多人對上面的這句話深深贊同。
只給孩子製造挫折的教育那是偽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應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進退,教他們如何更好地應對挫折。
泰國有一個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廣告片,叫《菠蘿冰棒》,講一對貧困的母女,在底層生活的故事。
媽媽沒有受過教育,工作也卑微至極,靠賣水果為生。
媽媽不懂得什麼叫言傳身教,也不懂得什麼叫讓孩子成為她自己。她只是樸素地覺得,不要綁著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學、去做、去試驗。
孩子不會切菠蘿,媽媽沒有責怪她,而是耐心地給她示範。
在小女孩提出賣菠蘿冰淇淋時,媽媽沒有因為她心血來潮的念頭潑冷水,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去嘗試。
在小女孩沒有賣出菠蘿後,媽媽沒有馬後炮,而是適當地給予建議“你應該去市場,看其他人是怎麼賣東西的。”
後來,小女孩學會了給自己的產品做宣傳,畫海報,最後菠蘿冰淇淋大賣。
母親看見此情此景,欣慰地說:“要是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知道她也能過得很好”。
媽媽的這句話,讓人想起阿德勒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因為被愛過,面對挫折更加勇敢,而那些孤立無援的孩子雖堅強,但那種自卑的烙印卻要花一輩子去撫平。
不知道郭德綱有沒有後悔,但人到中年他的確改變了很多。
有網友扒出郭德綱在某期綜藝節目中,罕見的迴應郭麒麟說的“他都不知道我幹嘛了”。
郭德綱說,“他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其實我什麼都知道”。
原來,他一直都以郭麒麟為傲。
去年冬天,郭麒麟主演的話劇《牛天賜》謝幕,滿場喝彩之際,一隻手拍在他肩上,他轉過頭,看見了忽然出現的父親。
父親沒說話,只是滿臉欣慰的笑,孩子卻已經忍不住主動抱他。
父子倆在臺上抱了長達20秒,再抬頭時,郭麒麟已淚流滿面。
這是一種被認可的歡愉。
感動的同時又心疼郭麒麟,他等父親這份認可等了二十多年。
所以,家長們,請停止你們的偽挫折教育吧!
別等孩子眼裡無光,夢被打碎後才等到一句,我曾以你為傲過。
挫折式教育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隻有挫折,沒有愛,更沒有鼓勵和認可。
各位家長,如果你想有一個抗挫折能力強大的孩子,請先在孩子生命的最初階段,給他滿滿的鼓勵與愛。
最好的“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深信:
我成功了,父母會由衷祝福;我失敗了,父母依舊是我的頭號粉絲,家裡永遠有一個暖暖的擁抱等著我。
有了如此的接納與鼓勵,孩子才會不懼失敗,不斷迸發出勇敢嘗試的新力量,直到戰勝挫折。
這一切,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用父母的愛點化出來的。